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咏物词的界定及宋代咏物词的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咏物词是以自然界或社会生活中的某种具体事物作为吟咏对象的词作,大致可分为两类:形容类咏物词止于摹状事物的体貌特征或形态美,寄托类咏物词则运用比喻或象征手法寄托作的思想感情。宋代咏物诗赋和唐五代咏物词在审题范式及艺术技巧两方面都为宋代咏物词的繁荣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宋代咏物词就是在宋前咏物诗、赋,特别是唐五代咏物词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2.
柳永生活时期正是宋型文化确立,北宋经济尤其是都市经济逐步繁荣发展时期,与之相应的北宋都市文化也逐步完成转型。柳永长期生活在都市,受到这样都市文化氛围的浸染,故他创作的歌词也绝大多数与都市及其生活相关。北宋繁荣的都市文化为柳永创作都市词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而其都市词则作为都市文化的独特载体并为之服务。  相似文献   

3.
由宋到明,词人呈现出向吴中地区聚集的趋势,形成明代"词萃吴中"的独特景观。并且,吴中地区在这段历史时期内文化发展成为一独立系统。文化的独特地域性影响到词学,塑造了明代词学的主体性格:艺术家之词。在此基础上,明代词学整体上呈现出与宋代不同的面貌。  相似文献   

4.
忧患与失落--对南宋词人的情感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作为一种学体式,在宋代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南宋词表现了较为独特的艺术风格。忧患与失落是这一时期词作所表现出的主要情感特征,词人们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使这一情感特征得到充分展示。  相似文献   

5.
苏轼是北宋少有的全才和奇才,诗、词、书、画、文章无一不佳,他留下来的340多首词,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词,也有婉约词。他从根本上改变了词的地位,把词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不仅使词在宋代文坛上大放异彩,而且成了宋代文学的代表。  相似文献   

6.
<词论>是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仅存的一篇词学论文,历来对它评析甚多,颇有歧见.文章将李清照的<词论>置于宋代词学流变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力图揭示出它的内涵及其在词学史上的地位.词体文学进入宋代以后,其发展表现为一种雅化的进程,或称之为"诗化".但在这一进程中也出现了突破过甚而疏离词之本位的倾向.李清照既认同词的雅化,又不赞同因雅化而背弃词的本质特征,其关注的焦点则是词的合律可歌的音乐性本位.正因为李清照的这一词本体论蕴涵了上述的两个向度,故其词学观不能以"婉约"与"豪放"的两分法加以概括.文章最后探讨了周邦彦为何不被李清照置评的原因,因周词虽恪守音律,格调典雅,但其词品仍不能免俗所致.李清照对周的这一态度也表达了她的词学思想的一贯性.  相似文献   

7.
宋代士人对柳永的词是又爱又恨,爱他词句通明词律新,恨他俚俗不能登大雅之堂。宋代大多数的士人对柳永的词都持有这种矛盾态度,恰恰说明了宋代词论的发展,其中以苏轼为代表的宋代士人的这种品评之风从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宋代词论的发展与完善。本文从苏轼对柳永词的矛盾态度出发,论述宋代词论初期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8.
陈棽 《文教资料》2009,(23):9-11
都市风情词是柳永词中的一个重要题材,通过分析柳永词中对都市生活的描写,更好认识北宋都市的风貌、节令民俗、朝野的多欢情景,指出这些词不仅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而且这些词的描写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民俗内容,以此进一步评价其都市风情词的文学地位,旨在对柳永词的评价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悼亡词,作为宋代文学的一种特殊题材,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往对宋代悼亡词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个别作品的分析比较,而对其进行系统完整研究者相对较少.本文在对宋代悼亡词全面系统归类整理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些悼亡词的主要特点,并结合宋代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探究了宋代悼亡词反映出的宋人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0.
词学界李清照的《论词》虽不乏研究,但少有人认识到它为宋词发展奠定理论的价值,本文指出,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是“小歌词”的理论,作为中国词学的开山纲领,规范并引导了宋代词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宋代都市笔记研究》一书是郑继猛博士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全书共七章30万字。第一章梳理了宋前都市发展史,考察了汴梁、临安在都市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状况。第二章对宋代都市社会生活做了全面考察,重点在国家政治理想对都市生活的作用。第三、四章考察了宋代都市笔记反映出的都市声色及都市“奇”“观”,追溯宋代都市文化发生的根源及宋代都市文化的体现。第五章探讨了都市笔记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2.
清代常州派与宋代词评家在词学理论、词评视角和创作主体与词评主体的关系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宋代词评家将词评放开在整个文化背景上看词的优势与不足,清代常州派词评家将词评放到与宋比较的格局中而论词;宋代词评伴随创作而展开,清代词评则与浙西派比照中来进行;宋代词评是先作者后评论,主张创作先行;清代是先学者后创作,创作往往是主张的演义。  相似文献   

13.
从曲子词到格律诗--唐宋词体演进的历史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体在隋唐之际本是合乐而歌的流行曲子;时至宋代,则出现了音声与辞意不谐的状况。苏轼等词家突破音律的拘限,藉词以抒情言志,并且更加注重学的格律技巧。印刷术的发展、词作传播方式的转移。以及南渡以来词乐的失传,都更加速了曲子歌词向格律诗的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14.
要建立现代词学的批评之学,就要清理词学批评的发展历程,对传统词论进行归纳整理,对宋代词论发展及特征的探究就是这一工作的一部分。宋代词论的发展分为初兴期、自觉期、发展期、兴盛期、高峰期等五个时期,各个时期词论有各自的特征。宋代词论发展的总体特征是:没有权威理论的指导;发展薄弱且滞后;采用自由漫淡的方式,显得琐碎;理论狭而深;观念相对凝固;表现出对诗论的依附性。  相似文献   

15.
词之所以在宋代繁盛起来,并形成了我国词史上的黄金时代,究其原因固然很多,但与宋代词论和宋人审美思想的发展不无关联。随着词的不断涌现,词论也逐渐产生与发达起来,并影响到宋人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意趣;而词论的繁荣和审美思想的演进给词的创作提供了理论依据,促进了词的发展。正是在其相互影响与作用之下,宋词的园地里才不断结出硕果,成为词在宋代得以兴盛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宋代题画词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题画词是指为特定的画面而题跋,咏叹或唱和的词,可分为自题词、他题词、跋画词、咏画词及同题画相关的唱和词五种。宋代约有题画词人60余家,题画词作160多首。从题材内容上而言,宋代题画词主要可以分为题人物画词、题山水画词和题花鸟画词三大类。宋代题画词的兴起、发展乃至繁荣是宋代尚文重画的社会风气,词由应歌向纯文学演进和题画诗文等因素交错渗透影响的结果。探讨宋代题画词的融通与开拓,有利于加深和丰富我们对宋词乃至宋代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在词学发展的历史上,社会文化、当地风物、词人心理及审美需求均影响着词风的变化。"豪放"与"婉约"两种词风,是词论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宋代到清代的词论家,对这两种词风各有偏好,但他们的词论也因派别之见而具有局限性。直到清代,才有学者摒弃派别之见,超脱"婉约""豪放"来研究词,这种做法,拓展了词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18.
都市风情是柳永词中一个重要题材,通过分析柳永词中对都市生活中自然风光、人文风情、民俗文化的描写,更好认识北宋都市的风貌、节令民俗、朝野的多欢情景.这些词不仅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而且其描写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民俗内容.  相似文献   

19.
关于柳词的评论,是词学史上争议最多的案例之一。由宋代形成的对柳词“雅”、“俗”二重文化品格的矛盾性评价,一直延伸至清末。柳词论案的造成不仅是由于历史提出建立曲子词的文化品格的要求,也与文人词出现之初即存在词学价值观的内在矛盾有关。  相似文献   

20.
宋代题驿词的抒情内容主要有羁旅行役、相思别离和黍离之悲三大类。将羁旅之愁和相思之情结合,成为宋代题驿词的独特风格。在宋代两次国难的历史背景下,题驿词中也出现了不少慷慨悲凉、意气风发的佳作。题驿词中的女性作品更以其独特的视角,重现了她们在非常态情况下的生存困境,表现了女性对生死由人的命运的恐惧和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