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末位教师淘汰制”不适合在中小学推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一些中小学风行“末位教师淘汰制”,学校对所有教师按一定的比例进行筛选,选上的就教书,没选上的就待岗、进修或下岗。笔者认为,这种从企业管理中借鉴来的强势管理措施,并不利于基础教育的发展。1.从教师职业的劳动特性看,“末位教师淘汰制”不适合在中小学推行。实施末位淘汰的前提是,必须设定一套非常科学而合理的量化考评体系。但教育绝不是每位教师平均劳动数量和质量的总和,其“收益”是一个长期的、不确定的过程。也许学生成绩是考核教师劳动成果的一个计量标准,但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很多,并且教师的劳动包括教学、科研、育人等…  相似文献   

2.
据2004年6月18日的《新京报》报道:教育部肯定了北京大学去年推行的学科末位淘汰的人事改革方案。北大这一改革虽然招来了许多不同的声音,但这一举措能充分调动广大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竞争、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无疑,北大的这一改革方案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新突破。  相似文献   

3.
“末位淘汰制”作为一种强势管理制度,在中小学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麻烦,并引发了某些负面效应,其主要原因在于组织规模不具备、管理体制不配套、考评方式不科学。作为管理者,应当充分认识施行“末位淘汰制”的允许条件和可能带来的风险,谨慎用之或改用其他更积极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不宜实施教师末位淘汰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末位淘汰制"作为一种强势管理制度,在中小学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麻烦,并引发了某些负面效应,其主要原因在于组织规模不具备、管理体制不配套、考评方式不科学.作为管理者,应当充分认识施行"末位淘汰制"的允许条件和可能带来的风险,谨慎用之或改用其他更积极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学校是否适合采用“末位淘汰制”是目前学校管理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之一。本期刊登的《“末位淘汰制”应淘汰》一文从实施该制度不符合现有法律法规的规定、缺乏科学性、不利于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不利于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身心健康等五个角度阐述了在学校管理中不适合采用“末位淘汰制”的观点。希望给读者一定的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在中小学校对教师实行“末位淘汰制”,从宏观层面上分析,它缺乏应有的法律依据、相应的组织制度文化环境和完善的配套保障措施;这样制度的运行会有较大的负面效应;可以采取调整淘汰率的使用方式、加强制定教师职业发展计划、重新设计评价主体和强化培训等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管理》杂志曾于2002年第3期专题推出关于“末位淘汰制”的讨论,浙江《教育信息报》近期报道了绍兴县教育局采取校长任职时间限定的措施。看过这些文章后,使我对教师流动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学校管理的目的是激发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教师的成长,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末位淘汰制是一种惩罚式的促进教师流动的行政手段,容易引起教师的恐惧心理,不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大部分校长也不愿这样做。那么,要不要淘汰制呢?应该要。关键是怎么淘汰,淘汰什么样的人。教师工作需要稳定,但是没有竞争意识和危机感,就不利于教师的成长和…  相似文献   

8.
目前,不少学校实行了针对教师的“末位淘汰制”,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它的作用和问题,以使教师的评价和考核趋向公正、合理和人性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目前一些学校实施的教师“末位淘汰制”,从实施的目的开始分析,进而对实施的前提和引起的后果进行质疑,得出目前中小学不宜实施“末位淘汰制”的结论,同时对评价教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允公 《山东教育》2004,(14):14-14
学校“四制”改革中的“末位淘汰制”,理论基础先天不足,经过几年的实践检验,弊端逐渐显现出来,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薄祥慧 《吉林教育》2005,(11):17-19
随着末位淘汰制在学校教师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其产生的负面应也逐渐暴露出来。本文从未位淘汰本身的缺陷和它在教师管理中的不利影响出发,认为在学校教师管理中应慎用末位淘汰制,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由于简便、易操作和易体现校长的权威,教师末位淘汰制受到学校领导的普遍追捧,近年来大有蔓延之势。但是,末位淘汰制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即便在企业中也应是有条件才能使用,在教师管理中使用此法弊远远大于利,特别不适合教师群体。为此,本文从法律视角出发,对末位淘汰制进行剖析,以期对教师管理措施的制定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末位淘汰制是指管理组织根据自己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通过科学的评价手段对员工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对排名靠后的员工进行淘汰的绩效管理制度。有人认为它的实施大大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避免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不良状态;有人则认为末位淘汰制不符合人本管理的思想,容易造成员工心理负担过重、同事关系紧张,人际关系恶化等。  相似文献   

15.
据调查,我国中小学教师人均日劳动时间为9.67小时,比其他岗位的一般职工日平均劳动时间高出1.67小时,其中睡眠时间比一般职工平均少1小时,娱乐时间少0.5小时左右,积累起来,年超额劳动时间为420小时。长时间超负荷运转,使教师疲惫不堪,身心疾病增加,心理负担沉重。一位教师说:“现在中学生苦,中学教师更苦,全社会的期望都压在教师身上,家长向教师要分数,校长向教师要升学率,教师在群体中要争个面子,面对学生要讲个良心,这样一来,终日精神紧张,现在哪个班分数稍微低一点儿,家长马上打电话给校长,甚至反映到教委,要求撤换教师。”某中学领导说,…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一些学校为了进一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始实行末位淘汰制.所谓末位淘汰制就是用一定的方式对教职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估,将评估积分进行排队,排在最后的或连续几次排在最后的教职员工被解聘,或调到较次要的岗位上去.这种竞争机制有其强大的优势,同时,其消极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运用这一竞争机制必须谨慎,要认真做好有关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叶涛山 《湖北教育》2004,(12):46-47
为了增强学校内部管理的生机与活力、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实施,目前。一些学校在教师管理工作中实行了“末位淘汰制”。  相似文献   

18.
学校实行末位淘汰制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一些学校为了进一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开始实行末位淘汰制。所谓末位淘汰制就是用一定的方式对教职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估 ,将评估积分进行排队 ,排在最后的或连续几次排在最后的教职员工被解聘 ,或调到较次要的岗位上去。这种竞争机制有其强大的优势 ,同时 ,其消极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 ,用好这一竞争机制必须谨慎 ,要认真做好有关方面的工作。一、学校实行末位淘汰制的积极作用其一 ,实行末位淘汰制 ,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学校的管理长期缺乏竞争机制。教师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学校实行末位淘汰制的优缺点,论证了末位淘汰制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弊大于利",因而在我国实行"末位淘汰制"不具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学校是否适合采用“末位淘汰制”是目前学校管理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之一。学校管理中不适合采用“末位淘汰制”:学校实施末位淘汰制不符合现有法律法规的规定;缺乏科学性;不利于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不利于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身心健康。为此,它是一种消极的、简单化的、缺乏科学性的管理手段,是学校管理无为、无能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