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软实力视角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题中应有之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文化的导向力以及民族的凝聚力是软实力的重要内容。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建设和谐文化,可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能够提高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时代的民族文化与大学德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当今世界 ,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 ,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 ,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 ,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 ,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 ,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 ,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承接民族传统美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就使我们从中…  相似文献   

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形成了忧国忧民、自强不息、以和为贵的民族精神.邓小平在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融会了时代精神,赋予了民族精神以新的内涵,从而弘扬和提升了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了民族精神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辛义生 《考试周刊》2009,(39):204-204
当前,党中央提出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这是为了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教育人民“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共同理想团结奋斗”。  相似文献   

5.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要求和表现。近代中国屡遭帝国主义侵略 ,使中华民族面临一次次民族危机 ,遭受着巨大的民族灾难。然而 ,中华民族历尽战乱而未分裂 ,屡遭侵略而终未亡国 ,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近代爱国主义精神 ,对于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促进改革开放 ,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许多优秀的美德,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对中小学生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实现"以德治国",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民族综合素质,强国富民、振兴中华的需要,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相似文献   

7.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要求和表现。近代中国屡遭帝国主义侵略,使中华民族面临一次次民族危机,遭受着巨大的民族灾难。 然而,中华民族历尽战乱而未分裂,屡遭侵略而终未亡国,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近代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改革开放,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建设民主、文明、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国各族人民正在努力实现的宏伟目标.社会主义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个方面,道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有反作用.中华民族的道德教育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助于实现民族的自立、富强、繁荣.  相似文献   

9.
建设民主、文明、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国各族人民正在努力实现的宏伟目标。社会主义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个方面,道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有反作用。中华民族的道德教育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助于实现民族的自立、富强、繁荣。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绿春县为例因此,实现绿春县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提高综合实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大力保护和发展民族民间文化.  相似文献   

11.
我们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立凝结着邓小平同志的心血。他领导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为依法治国提供了经济条件;他大胆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为依法治国奠定了政治基础;他主张精神明建设与法制建设相结合,为依法治国创造了思想化氛围;他要求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提供法律支持;他积极推进法学教育事业,为依法治国提供人才保障。邓小平为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指中华民族从心理层面和社会文化层面对这一共同体的自觉认知和理性把握,其中"自觉意识"与"话语意识"有着独特的价值。在中国学术研究领域,以费孝通先生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社会格局理论"为代表,多学科广泛开展研究,丰富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教育学领域也以此理论为基础,广泛开展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  相似文献   

13.
唯变所适、兴利除弊、革故鼎新、变法图强是传统改革精神的思想精华。正是改革精神的推动,创造出中华民族举世无双的灿烂文明。邓小平批判地继承了民族的改革精神,他提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发展和完善、改革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等理论,是对中华民族改革精神的继承、发展和超越。  相似文献   

14.
唯物史观对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与史学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它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的性质、革命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引导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走出,经过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经过30多年的探索,唯物史观又使人们认识到中国所处的时期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依据唯物吏观,总结历史,又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历史、史学互动,推动了理论创新,而理论创新的基础就是唯物史观。中共十八大之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已成为中华民族之共识,这将为唯物史观的发展带来新机遇。唯物史观指导历史研究与史书编纂,将会在10个方面主导中国史学的未来发展,即历史编纂、理论建设、重大现实问题的历史研究、地方志及《中华一统志》纂修、中国史学融入国际学术、世界公众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史料整理及数字化、史学研究方法的新突破、新学科的兴起、唯物史观的新阐释与史学的自觉反省。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前"教育救国"长期处于被批判地位,近三十年来,国内学者对"教育救国"有了新的认识,"教育救国"是近代知识分子对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状况的一种尝试,尽管它以失败而告终,"教育救国"对开启民智做出了积极贡献,对当今的"教育兴国"、"教育强国"、"科教新国"具有借鉴意义。对"教育救国"新材料的发掘是下一步研究的生长点,对与"教育救国"相关因子的研究是出高质量研究成果的富矿。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立足于当代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本思想 ,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深刻地阐释了他的科技发展时代观、科教兴国战略观、科技体制改革观和科学技术创新观等主要思想观点 ,从而形成了其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技术观的思想理论体系 ,为我国科技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蓝图的实现 ,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重视体育,主张借发展体育以改造社会,强国济世,改良教育,再造新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现代社会,体育精神同样是一笔极为宝贵的人文财富,它既有助于一个民族、国家增强自信心与竞争力,也有助于人们克服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及科技异化现象,不重视体育的教育不可能是成功的教育,因此,中国的教育改革仍应从毛泽东的体育思想中汲取智慧。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根本指导思想,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的内在灵魂,精神旗帜和思想武器。必须坚持以共产主义理想信仰统驭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世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夯实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信念;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升中华各族人民的人生价值和意义;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发中华民族的精神创造力。  相似文献   

19.
增强民族区域自治观念,发挥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优势,重视经济的民族性,落实各民族劳动者的社会主体地位,创建民族区域自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促进各民族和谐发展,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20.
炎帝(神农)是中国上古传说中最著名的氏族部落首领,他率先用木头制作犁,发明了农耕技术。他还是中医的创始人,中国历史上很多名医和药物学家,如扁鹊、华陀、张仲景、李时珍都是他的继承人。中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今天的经济改革也卓有成效,均与农业的发展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