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切语初探     
切语长期流传于民间,主要流传于盲人之中。它是一种秘密口语,其方法是将每个汉字的声母、韵母拆开,按一定规律分别再加上韵母和声母,由一个音节变成两个音节来说。切语有顺说、例说之别。顺说流传极广,例说知之者甚少,是一处独特的社会和口语现象。它传播过程中的盛衰,反映出深刻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2.
3.
在普通话的推广和测试过程中,存在着一种介于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语言变体--过渡语。文章经过大量调查取证,对周口地区过渡语的特征进行了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4.
清人陈澧在《切韵考》一书中根据反切原理首创“系联法”以考求《广韵》的声韵类。在系联的过程中创制了各种条例来解决不同的问题。“切语借用”“切语偶疏”即为其中的两条。然而据此所得结论却有值得重新审视之处。本文通过周遍性的选例,对比参照与之相隔不远的韵书《集韵》,旨在考订此两条例的得失及原因。  相似文献   

5.
清人陈澧在《切韵考》一书中根据反切原理首创“系联法”以考求《广韵》的声韵类。在系联的过程中创制了各种条例来解决不同的问题。“切语借用”“切语偶疏”即为其中的两条。然而据此所得结论却有值得重新审视之处。本文通过周遍性的选例,对比参照与之相隔不远的韵书《集韵》,旨在考订此两条例的得失及原因。  相似文献   

6.
《广韵》韵目切语共出现两次,一次在目录中的韵目字上方,一次在正文的韵目释语中;而且,有63韵的切语前后不一致:56韵的读音前后相同,7韵的读音前后不同。这说明与《集韵》及以后的韵书目录相比,《广韵》目录不成熟,而且对《广韵》切语的系统性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主要对辽宁方音和普通话的不同加以论述,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声母上与普通话的不同;第二个部分是韵母与普通话的不同;第三部分是声调上与普通话的不同。旨在寻找差异,方便东北的人把普通话说标准。  相似文献   

9.
朱淑真,是我国明代以前女作家中写作诗词数量最多的人,在其诗作中使用了共计八十九个叠音词,这些叠音词的声母使用和韵母使用情况都极具特点,叠音词的存在为后世学者探求当时的语音系统提供了研究媒介。  相似文献   

10.
双语或多语语码转换是十分普遍且复杂的社会语言学现象。语码转换不仅受社会变项的影响,而且受句法规则的制约。“语码转换”和“语码混合”、“语码变化”需在诸多平面和范围内界定,语码转换行为的理据和目的也应找出其社会、文化、心理和语体等方面的实证  相似文献   

11.
广西宾阳县境内平话的语音很相似,但各乡镇的平话又稍有区别。宾阳王灵镇平话有26个声母、56个韵母和8个声调,其语音系统与粤语及侗台语有许多关联。研究宾阳王灵镇平话的语音特点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平话的历史,理清汉台语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歌唱中,音乐浸化着语言,而语言又溶解着音乐。语言的读音与咬字的清晰是歌唱的一项重要技术.在歌唱时母音唱得好,就能把声音唱的美丽,子音唱得好就能将字唱的生动,使听众理解。  相似文献   

13.
山西晋语入声舒化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晋语长期处在强势官话方言的包围之中,受官话方言的影响,晋语一直处在入声舒化的演变过程中,北部尤为明显。本文主要分析山西境内晋语入声舒化的情况,分别选取了6个方言点作代表,从韵摄、声母的清浊和调类三个方面,对这些字的入声舒化现象作了较全面的分析,从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山西晋语入声舒化是整个语音系统的一种渐变过程。渐变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大同式;一种是左权式。  相似文献   

14.
重音是体现语句目的重要手段。语句中陈述、判定的中心词 ,修饰、描摹的关键词语和语句中的呼应词语一般处理为重音。重音的表达除了用重读法外 ,还可用轻说法、放慢拖长法和前后停顿法。  相似文献   

15.
“各”之为“略”,更有可能是抄者以“理”改之,而非编撰者“考虑到实际操作的困难程序”,才“用‘略’表示出某种灵活性”。至少,目前是难以据日本所传古抄白文本《文选序》而遂定今传《文选序》中的“各以时代相次”,原本是作“略以时代相次”的。杨守敬《日本访书志》的此古抄白文本《文选》“原于未注本”说,虽为学术界普遍接受,然是说实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16.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形成概念 ,抓住概念的关键字词 ,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概念 ,在复习时 ,通过找出概念间的联系 ,形成系统概念。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进而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