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修 《新闻世界》2007,(12):7-8
我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国营企业上班,月收入也就两干元,不算多。但我是个有强烈消费欲的姑娘.尤其见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好吃好玩的东西,我就手痒,要用信用卡将它们统统“刷”为己有.往往不计后果,于是就入不敷出了。  相似文献   

2.
胡传虎 《出版参考》2006,(11):30-31
有一次,我在书房写东西,就听到门铃响。老婆很谨慎,没有立即去开门.可能从猫眼里看了看。就听外面大声说:“我是来送广告的!”一个女孩子的声音。可能没有危险吧,就听老婆开了门。  相似文献   

3.
理书     
《出版参考》2006,(11):6-6
经常搬动工具书和词典.简直像是举重练习。这种锻炼令我肌肉结实.精神振奋.有时竟也生出把堆放得杂乱无章的书本整理整理的念头。然而.我这个人毛病太多,实在难以胜任。有些人天生就会整理.或者总有办法把东西收拾得井井有条。我却不行。再说,弗朗索瓦确实占用了家里的绝大部分地方.但平心而论.我的地盘也勉强够用了.  相似文献   

4.
大约是5月中旬的一天.副总编周志春把一组报道(四篇)交给我,让我看一看,他曾请一位编辑代他看看.谈谈感觉。半小时后.编辑把原稿退给了他。志春说:“我想.一组稿件.记者肯定是下了功夫的.里面就真的设东西啦?”我问:“你想让我做什么?”“你看一看.它是应该枪毙的稿件吗?如果不是.你帮忙编辑一下。另外我想通过这件事.或许可以在编辑问题上形成一些共识性的东西。”我很高兴。记者会刚刚开过.记者们给编辑部提了些意见.多是关于用件编辑问题的。会后.我写了点东西.希望问题能够很快解决。但现在看.我性急了些。记者…  相似文献   

5.
静气     
李粒子 《出版参考》2010,(11):42-42
年龄越长.越喜欢静了。静是难的。有人说,桃花难画,因为它的静。我一直难以理解这句话。后来当然明白了,桃花是不静的,是妖气重重的,桃之灼灼,妖媚得粉成了一片花海似的。妖气的东西难以安静下来,于一个女子而言,有才再有几分姿色.静就尤其重要了。  相似文献   

6.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我就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去了联合国工作。那时到美国的超市去看。真是羡慕的不得了.当时我想中国人哪一天才能发展到这种程度.我这辈子怕是看不着了。那年我32岁。我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前后工作了十年.第一次是1971年到1977年.那时在美国根本看不到中国货。第二次是1985年到1989年,那个时候在美国的地摊上开始有韩国和中国台湾的东西了.但中国大陆的产品仍旧非常少。  相似文献   

7.
很多时候,搬到一个新的地方就像打开圣诞礼物,拆开包装,豁然发现一些过去收集的美好的东西,或,有时是很多年前写的东西。我可以想起来打开一本1960年代早些时候,在圣地亚哥州立大学选修的一门晚间的MBA课程时,使用的一本宏观经济学的书,找出央插在里面的曾经写过的一篇论,这篇章任课教授曾给了我一个“A”的评价。我必须承认:20年或更久以后,当我读到这篇论,发现当年写的东西如今一个字都不能理解了。这就证明:不是所有的你学过的东西都是有用的和用得上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我所在的这座城市大概有200万民工。他们承担着这座城市90%以上的体力活。有一种民工在本地被称为“棒棒”。谋生的工具是一根扁担和两根绳子。谋生的手段是帮我这类所谓的城里人搬运重物。公司也一样.职员不愿意搬的重东西,就叫这些民工来搬。公司行政部的大姐为了图方便。就固定了一个有联系方式的民工,大概三十五六岁。一来二去.大家也就混了个脸熟。  相似文献   

9.
我是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下接触数码印刷的,以前对这个行业也十分关注,因为这毕竟与我以前从事的工作密切相关.但总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当这个真实的新事物来到面前,一时有些惊喜,又有些茫然。惊喜的是,这种原以为离现实很远的东西,这么快就达到实用的程度:茫然的是,思想准备工作不足.原先的种种设想与现实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个人秀     
工作 1.您在印刷业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现在您从事的工作是什么? 本人于2000年前后就加入了印刷行业,直至现在,一直在从事设计工作,因为我喜欢把自己的创意或是客户想要的东西实现在纸上。在这个行业中工作了这么多年,总结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设计是前端工作,稍有疏忽将会造成大错,所以要认真、细心。  相似文献   

11.
有朋友问我,博客是个啥东西,我说,博客不是东西。后来想想,说这话有点像说对口相声。 我就问自己:你也写了三年博客了,博客到底是个啥东西。我想了想,然后很认真的回答自己的提问:博客是个好东西。  相似文献   

12.
我自幼生长在农村.从学生时代便爱上了写作。几十年来,作品发表了不少,在笔耕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文字材料。把我一个不够宽敞的家搞得乱七八糟。搞文字的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什么都是好的,都舍不得扔。这些东西摆放随意.而且越积越多.有时要找一样东西俨如大海捞针.把我整得焦头烂额.脑子里整天乱糟糟的。总是让老伴埋怨。心里时常琢磨.怎样才能把这些东西弄整齐、方便查找一些呢?  相似文献   

13.
在一个小单位.没有多少惊天动地的事.是不是就没有东西可写呢?不是。这要看通讯员能否具有抓新闻素材以小见大的基本功。在这方面,笔者结合采写的几篇小稿,谈点粗浅的体会。1988年的一天.我队说石河子消费者协会的同志认真处理市四中一位12岁的文学生三角五分钱的雪花蕾的投诉。我觉得这个事例很感人,我想:消费者协会对一个小学生为几角钱的商品而投诉能如此重视,对消费者为几百元、上干元的商品而投诉的重视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我写出了《为了小消费者的三毛五分钱》。被《石河子报》、《新疆日报》采用。今年9月。邮政资费…  相似文献   

14.
佚名 《出版参考》2007,(6):17-17
我的白领朋友们.一些在你看来唾手可得的东西.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因为怀疑孙子的死与附近铅锌矿污染河水有关.一位55岁的老人开始在河水流经的地区进行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情况调查在他看来,有两个东西对他最重要.一是生一个健康的孩子.另一个是,“如果有人打了我,我可能笑一笑,但你不能欺负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重大突发性新闻,最高规格的盛大报道和重要的政治事件报道是考验一名记者整体素质的最高舞台.2004年雅典百年奥运就是这样一个最高舞台。作为北京晚报体育部一名记者,很幸运能够到前方去采访,体验了奥运会这样如此盛大的体育盛事.既锻炼了自己,又学到很多东西。我的体会是,对报道如此盛大新闻事件.记者必须有无限的爱国热情.必须对事件有极大的兴趣和工作热情。其次,就必须具备高度冷静。重大事件报道,没热情不可能干好,  相似文献   

17.
宠物     
我小时候在农场呆过一段。那时没有任何玩具,我爸就抓了两条四脚蛇给我,用绳子拴在床脚上。我对这贼头贼脑、滑溜溜、冷冰冰的家伙不感兴趣,高兴就拿树枝抽它们,也不喂东西给它们吃。反正过两天我爸就会把它们炸了,脆蹦蹦特别香。所以我虽然不喜欢它们,但对它们有感情。有一回,我看见一条小蛇钻进荆棘堆里,就大声叫我爸。我爸让我在上面赶,  相似文献   

18.
在走南闯北中,我渐渐体会到了这样一种感觉:动荡时我是那么真实而不容置疑地抓住了某种类似救命草式的东西,可一旦在某个城市安定下来我就得了机会恐失症。  相似文献   

19.
《大观周刊》2006,(15):34-34
星期日的午后约上好友到荔源喝果茶,好些时日不见,开心得我们毫不顾及淑女形象,全身上下每一个关节都毫无例外的抖动起来。笑得像烂柿花,可能是笑耗费了我们太多的能量,没过多长时间肚子就咕咕地催晚饭了.笑谈间一顿可口而不算贵的东西一股脑全进了消化器官,这样还不能把各自有趣的东西捣腾完.接下来就配上一壶熟普洱茶继续我们的快意。  相似文献   

20.
澳洲所观 到了交稿的最后期限,所以时间有一点紧张,由于世界杯的原因,早上本来起的就晚,再加上对自己写的稿不满意,就先放下电脑到楼下吃点东西。我现在在墨尔本度假,楼下食廊旁就是个较有规模的快印店YUSER.我进去看了一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