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元旦·春节     
“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元旦”的意思是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元旦”《书·舜典》中叫“元日”;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谓之“元正”;晋代瘐阐《扬  相似文献   

2.
元旦的由来     
元旦,是每个新的一年的第一天。“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相似文献   

3.
嫌谮铞?因而取名为陬。 端月:取一年端始之意。 又有元月、初月、冠月之称。 二月 如月:如,即二月随从之意,二月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也,所以称如。0兰台世界Lantai World38K892J153;4;I;JJ153_4;00040016;000200050009000236元旦·春节 “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元旦”的意思是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  相似文献   

4.
元旦诗话     
"元旦"一词来源古代,非指公历新年,而是农历正月初一,亦即春节.宋吴自牧<梦梁录>中<正月>开篇话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以及南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等诗文中.元旦古称元日、元正、元长、元朔、元辰、元春、端日、上日等.从古到今,历代诗人都为元旦抒情作诗,留下不少名篇佳作.  相似文献   

5.
“词典”和“辞典”是两个意义相同的词,他们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相同的概念,指同一个事物。例如:《新英汉词典》和《英华大辞典》都是收集英语词汇用汉语解释供人查检参考的工具书。  相似文献   

6.
笑话     
在历史上。新年有过许多不同的名称,比较常见的有“元旦”、“新正”、“元日”、“正旦”、“三元日”等。王安石有诗《元日》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写的就是新年的景象。新年被称作“春节”还是较为新近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目录学的“理论基础”与“基础理论”的一点论证什么是“理论基础”?什么是“基础理论”?这是我们确立目录学理论基础和基础理论所必须明确的第一个问题。从字义上讲,“基础”这个由“基”与“础”合成的词,其定义是十分明确的。1981年修订版《辞源》上说:“基”有三层意思,①房屋墙壁的脚址;②根本;③开始。“础”,柱下石礅。“基础”的本意是指建筑物的根脚和柱石,喻指事物发展的根基和起点。从科学哲学的角度来讲,尽管“理论基础”一词具有多重涵义,但无论哪一种涵义总不外乎是指事物发展的根基和起点,只是解释的角度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8.
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新年钟声敲响之际,就意味着春天不远了。“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春意”最先反映在媒体的元旦版上.反映在元旦版对“权威声音”的发布中。国民从中获知新一年事关国家民族命运的全局大计,感受党和人民发自肺腑的呼吸,从而也就能取得关系到每个  相似文献   

9.
元旦的来历     
《云南档案》2005,(6):39-39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zhuan xu),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由于新的事物、新的观念不断出现,就必然会产生新的词汇来反映和表达。比如“构想”“疲软”“导向”“利税”“电脑”“软件”等等。这些表达特定概念的词,已经被大家理解和接受,即所谓“约定俗成”。但词的构成有它的结构规律,不是谁想造个什么词就造个什么词,况且一个汉字也并不就是一个词,随便拿两个字往一起一凑,就是一个词,那是不行  相似文献   

11.
二年多的时间,我向新闻单位发言论稿40多篇,用稿率达90%以上。切身体会是,言论写作要做到“四新”: 一、捕捉新问题。新问题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来。中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轨时期,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新趋向、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需要言论作者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发现、捕捉和思考新问题。今年来,我发现不少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以轿车、别墅为条件,广招人才。然而,这些“伯乐”对本单位的人才却视而不见。这是个值得思考的新问题。于是,我以《人才“灯下黑”新探》为题写了一篇言论,从“谓之不敢用;谓之不能用;谓之不想用;谓之不把用”四个方面揭示了一些单位领导钟情外才、轻薄内才。此稿被《新华  相似文献   

12.
元旦的晚上,我们坐在电视机旁,看到中共中央只用一杯清茶,举行了新年茶话会的新闻,真是感到高兴,心想:明天的报纸一定会就这次“一杯清茶”的座谈会,发一条吸引人的消息……。  相似文献   

13.
《兰台内外》2009,(2):14-15
俄罗斯人素有泡澡堂迎新年的传统。2004年元旦,我在阿拉木图与当地人一样,花500坚戈(约合人民币30元)买了一张两个小时的“澡票”,去当地澡堂迎接新年。  相似文献   

14.
新年献词,亦有媒体称为新年献辞、新年贺词、元旦献词或元旦社论,是指媒体在新年伊始,以新闻评论为主要形式,公开发表的表达立场和态度、迎接新年的文章。在新媒体不断发展、改革即将深入的双重语境下,2014年的新年献词呈现什么样的特点?有哪些创新改进的空间?本文作者为多年关注该体裁的研究者。  相似文献   

15.
喜迎一九九一年元旦新年伊始,全国政协举行新年茶话会,畅谈国内形势,互祝新年快乐。江泽民总书记在茶话会上致词说:“今后十年,我们面临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振奋精神,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杨尚昆主席对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海外听众作题为《我对中国未来充满信心》的新年讲话,《人民日报》发表了元旦献词的社论:《为进一步稳定发展而奋斗》。纪念皖南事变五十周年五十年前在安徽泾县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今天,人们怀着深切悼念和无限崇敬先烈的心情举行纪念活动。5日,解放军总政治部委  相似文献   

16.
“新闻眼”是新闻界近几年来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如何解释?笔者的理解是:新闻眼就是新闻的点睛之笔——最有新闻价值、最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最能抓住读者的地方。笔者在采写稿件过程中,注意把“新闻眼”擦亮,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具体操作上主要有三点:拂去“眼”前浮云。在采写稿件过程中,经常出现“一片浮云遮望眼”的情况,往往看不到“新闻眼”,摆在案头的一摞摞  相似文献   

17.
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曾讲过这样的话:社会科学要把社会实践作为自己的实验室,重大课题只能在社会实践中产生。以人类信息传播现象与实践为研究对象的新闻传播学,更是体现着这样的精神与原则。当理论与实践对接时,无数的课题等着我们去研究,我们也将有无穷的智慧迸发。古语云:“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事物初生或渐进的发展是“化”,而“化”到一定程度,超出了事物原态的临界点,发生了显著的不同就称为“变”。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社会各方面经过了一定时期“化”的积累,进展到了“变”的阶段,呈现出…  相似文献   

18.
“眼”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一个解释是“事物的关键所在”,《辞海》将之引申为“章的精要处”,故“新闻眼”即指一篇新闻的精要所在。它在新闻作品中,可以是一个词组、一句话或一个段落,也可以是标题或导语。  相似文献   

19.
《新知识词林》(科学普及出版社1986年出版)一书的前言说:该书旨在解除因“在《辞海》、《辞源》和一般工具书中查索不到解释”的“苦恼”,选词的原则是“1984~1985年社会上出现的知识性强、使用面广的新词”,或是“被赋予新知识内容并广泛使用的旧词”。然而,按照该书词条释文的说法,有相当多的词(概念、学科或事件)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即已出现的,谈不上是“近年来被赋予新的知识内容并广泛使用的”。词条中自有说明,此不赘述。  相似文献   

20.
刘锦标 《新闻记者》1990,(11):47-48
近年来在新闻界有一个热门话题,谓之曰:“要淡化宣传意识”。认为.“宣传意识”是造成新闻报道不真实、不客观、不公正的主要因素。这种观点颇有市场。本文想就此谈些粗浅看法。我们认为,新闻的“宣传意识”,就是新闻报道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和服务于一定阶级、一定政治需要的行为意识。这种意识,是由新闻事业的阶级属性决定的,是“淡化”不了的。新闻事业都是阶级的事业。由资产阶级投入巨资建办并由他们控制的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只能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制造舆论,不可能为劳动人民说话。早期的资产阶级新闻学曾提出过“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