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众化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之一。美国高等教育史学家马丁·特罗曾以 18~21岁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比例为标志,将高等教育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高等院校仅能容纳 15%以内适龄青年为英才教育阶段;第二,高校能容纳15%~50%的适龄青年为大众化教育阶段;第三,高校能容纳50%以上适龄青年为普及化教育阶段。这一划分被作为国际通行指数,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知识经济对中国各层面的…  相似文献   

2.
大众化高等教育实施对策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化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也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之一。美国高等教育史学家马丁·特罗曾以 1 8~ 2 1岁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比例为标志 ,将高等教育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 ,高等院校仅能容纳 1 5%的适龄青年为英才教育阶段 ;第二 ,高校能容纳 1 5%~ 50 %的适龄青年为大众化教育阶段 ;第三 ,高校能容纳 50 %以上适龄青年为普及化教育阶段。这一划分被作为国际通行指数 ,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 ,知识经济对中国各层面的渗透 ,人…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道路与实施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美、英、日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道路的比较,得出任何国家的政府、团体与个人都无法单独承担该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任,其共同点是走从依靠社会某些力量办学向整个社会力量共同办学扩展的道路。分析了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动因、历程与经验教训。进而对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提出了若干对策:在规模上,以经济发展速度为参照,稳步发展;在办学形式上,除发展公立普通高教外,还须积极发展成人高教、民办高教和自学考试等多种办学模式;在区域上,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从城市向农村,分步推进  相似文献   

4.
5.
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实施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一定比例的一个标志。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快速由“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过渡。“高等教育大众化”对我国上我方面的现实意义。但去年我国高等教育大幅度扩招以来出现了一些影响教育健康发展的问题和困难,对这些问题急需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正确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经过几年的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迈入了大众化阶段.由于我们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是跨越式的发展,在进程中出现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教育质量下滑;二是专业建设的虚化;三是学生就业困难;四是政府投入不足严重制约高教大众化的发展等.因此我们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要稳妥地推进高校扩招,优化专业结构,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等等,使高等教育教育持续稳步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出现了高校总量不足、办学经费不足、办学质量下降、办学层次趋同、人才培养结构失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等一系列问题.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现状,笔者认为,应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一主多元办学体制,建立"金字塔型"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建立各层次高校之间的合作网络,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探索毕业生就业新模式,以确保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健康有序.  相似文献   

8.
成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成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及对策成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密切相关。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之一。美国著名高等教育史学家马丁·特罗曾以18—21岁适龄...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99年实行扩招开始.中国的高等教育逐步从培养少数经营发展到为大多数人服务,直至向全社会普及,这是人类文明的进步。但其通过精美教育的体制来完成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策略存在着根本缺陷。本文从分析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大农化的问题入手,对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世界工业化国家教育改革的大方向,而高校扩招正是我国迎接高等教育大众化挑战的一项举措,但这也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急需探讨和解决。对此从高校扩招入手,对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针对扩招带来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策略,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1.
我国进入WTO,这不仅要求我国经济要与国际接轨,参与世界竞争,而且要求我国的高等教育要走向世界。高等教育大众化将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探讨和总结在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跨越的历史时期,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要性、实现途径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等教育质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矛盾和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在此进程中已凸显出多种矛盾。解决矛盾的根本对策是打破政府包办高等教育的格局,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教育模式的多样化;推进教育技术的跨越和教育信息化进程,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和低成本扩张;坚持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在办好国立一流大学和研究型大学的同时,要加大对西部高校的支持和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的问题是大众化对高等教育体制的影响 ,以及高等教育体制如何进一步改革以促进大众化。全文共分 4章。第一章理论分析 ,从体制的主体自主性、公平、效率和整合性四个维度分析了现阶段大众化进程中高等教育体制的先进性 ,并指出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大众化造成的体制不均衡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制度性根源。第二章研究办学体制改革 ,主要对影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高校办学自主权、办学主体多元化、产权制度与民办高等教育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第三章研究管理体制改革 ,通过研究发现 ,在公立高等教育居主导地位的情况下 ,我国高等教育大…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大众化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 :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 ,到 2 0 10年 ,我国同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要从现在的 9%提高到 15%左右。在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 2 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也明确指出 :到 2 0 10年 ,高等教育入学率接近 15%。河北省《关于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意见》中提出 :到 2 0 0 5年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15%。显然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水平及步伐是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是今后我国制定高等教育发展政策的一个重要依据。大众化理论也会影响到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大众化:天津市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持续增大,特别是1999年高等教育开始大幅度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成为了焦点性的话题。针对这一现状如何深化天津市高等教育的改革,使其成为推动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摆在教育工作和决策面前,本将沿着美国高等教育史学家马丁.特罗描述的高等教育由精英(Elite)到大众化(Mass)再到普及化(Universal)的发展脉络,通过对国内部分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的比较分析,并进一步结合天津的实际,希望能探寻出既符合天津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又力求有所创新,提高的变革,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成人教育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大规模膨胀,高等教育质量和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热点,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阶层的高度关注。与普通高等教育的迅猛增长相反,高等成人教育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近几年呈现出萎缩趋势,同样引起社会的关注,中国成人教育的发展将何去何从,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及终身学习理念的深入,成人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及终身学习体系中的价值得以凸显,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基于此,文章从相关概念界定入手,分析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成人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一个国家国力的强弱,整个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高等教育大众化正是既有量的指标,也同时有其质的规定性的一个理论.本文首先界定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其次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成果及模式类型做了梳理和分析,最后指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施途径,以期推动该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60年代末,美国著名高等教育理论家马丁·特罗(MartinA.Trow)提出了有名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论”,主要是从入学率的数量上把高等教育划分为“英才”(即精英)、“大众”、“普及”三个阶段。这一理论流行于世界,被认为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经典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