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年年报道“两会”,岁岁各有千秋。今年,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对北京市“两会”和全国“两会”的报道,与往年最大不同在于:以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为主体开展各项宣传,充分反映了代表、委员的心声,反映了老百姓普遍关切的热点问题,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深入了一步、这不仅提高了“两会”的声望,让人感到“两会”开得很有生气,很务实,而且增强了读者对报纸的信任,使人觉得可读性、吸引力都很强。  相似文献   

2.
陈瑶 《声屏世界》2011,(11):50-50
新闻需与时俱进。时政新闻需要与时俱进.樟树电视台通过改革会议报道做精新闻。今年的“两会”,《樟树新闻》在传统的报道“两会”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本台评论,把代表、委员讨论的话题集中在百姓关心的热门话题上,取得了较好的报道效果。另外.围绕主题做新闻,把镜头对准老百姓。  相似文献   

3.
时政新闻报道,是党报权威性、指导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党报的一大传统优势。新形势新任务,迫切要求转变时政报道方式,以时政报道方式转变加快党报宣传方式转变,让时政新闻更加可亲、可读  相似文献   

4.
胡润斌 《青年记者》2012,(18):26-27
时政报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热过.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以时事、政治领域新闻为对象的时政报道越来越引起老百姓的关注.它所承载的信息集重要性、时效性、广泛性于一身,影响整个社会机体的运行,直接关联着老百姓的生活.时政报道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家媒体的地位和影响力.进入新世纪以来,媒体的时政报道不断创新,不断突破,从报道内容到报道形式不断嬗变.本文以羊城晚报2000年以来全国两会报道作为范本,解读这种嬗变,以期启迪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王玉 《传媒》2021,(9):52-54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2020年两会报道与往年呈现出较大不同,不少广电媒体积极探寻重大时政报道的方式方法创新.本文以黑龙江广电在两会报道期间引入全息投影、5G、4K等高科技手段,开展多屏联动、拓展两会报道的新思路为例,分析新形势下媒体如何运用互联网视频传播手段创新重大时政报道,寻找媒体壮大主流舆论宣传的最佳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大时政报道观不是仅对时政报道的要求,而是对报纸报道效果的总体要求。图片报道作为当今备受读者重视的报道形式,必须体现大时政报道的宏观思想,适应大时政报道的总体要求。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图片报道的采访和编辑如何体现大时政报道观的主导思想,如何为提高报纸宣传的总体效果服务。  相似文献   

7.
耿敬涛 《新闻窗》2013,(5):36-37
作为传播党和政府声音的一种主要报道形式,时政报道担负着宣传党的政策、传播党的决策、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作用,在媒体宣传中应始终处于最重要的位置。但是随着网络等新技术的应用,舆论传播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样一个巨大的新兴舆论阵地上,时政新闻的传播力、影响力远远不及一些猎奇的社会类新闻。面对新形势,如何提升时政报道的传播效果,时政报道在采写及表达上必须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8.
历年的“两会”报道都成为媒体报道工作的重中之重,综观今年人民网“两会”报道整个过程,特色栏目和报道方式都为其他网站所借鉴,大量原创新闻稿件和许多场次直播被各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转载,再次彰显人民网在大型时政报道方面的“龙头”作用和网上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时政类报道总是被人认为高高在上,枯燥乏味,很难深入人心。如何将时政类报道做到飞入寻常百姓家,新疆广播电视台在全国两会的报道中,从媒体融合,技术创新,优化内容,平台拓展等方面做了实践性的尝试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因此,只要抓住时代的脉搏,以受众为中心做好融合传播,时政类报道一样可以做得好听好看。  相似文献   

10.
媒体融合语境下,技术的不断创新变革,使得新闻的可视化报道逐渐成为常态,并呈现出丰富多元的态势,尤其是在全国“两会”等重大时政新闻报道中表现更为明显.时政新闻报道是我们日常报道中的热点和焦点,但往往也是难点.如何让时政报道在解读国家大政方针、重要议题时,通俗、易懂、接地气,这是长久以来主流新闻界期待突破的问题.而当可视化触碰时政报道,全国“两会”报道便别开生面.为此,文章选取了人民网等七家媒体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的可视化报道产品作为研究样本,着重分析了其可视化产品的话题分布、话语特征、表现形态等特点,以探究当下时政新闻可视化报道的创新路径和提升空间,为时政新闻融合报道的进一步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每年3月.两会报道都是军报宣传的一道“例盘菜”。例盘菜不好做,做好了,大家年年都会翘首期盼;做不好,没等开席大家就没了胃口。作为一名分工时政宣传的编辑、记者,我从1996年第一次上两会至今,除了中间有两年空缺,其余年份不是在前方当记者,就是在后方干版面.最近这两年则开始较多地参与到报道的策划和编辑工作,对例盘菜的难做也算略有体会。  相似文献   

12.
邢瑞 《青年记者》2007,(6):19-19
关注时政,关注大事是《新京报》的显特点,“两会”“预热”,独我一家——从3月1日“两会”开幕前三天起,((新京报))就开始做有关“两会”的报道,成为同城媒体最先报道全国“两会”的媒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张国栋 《新闻世界》2013,(8):227-228
本文通过对中央电视台两会期间新推的节目如《夏丹追新闻》、《两会百科》等的梳理,从媒介符号、新闻策划、新闻语态等方面对时政报道的新特点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今后时政报道要更加注重解读与理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胜利闭幕。我台也圆满完成全国“两会”宣传任务。至此,我本人已经连续四年参加了全国人大会议的策划报道,连续七年参加了全省“两会”的宣传报道,特别是今年策划全省“两会”、全国“两会”的报道对我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令我受益非浅。在这里,我就如何搞好“两会”报道策划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和感受,希望广大同仁特别是参加过两会报道的前辈和老师们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15.
时政报道历来是新闻报道的重头戏,加强时政报道,创新时政报道方式,让时政报道领域新风劲吹,是越来越多的报社创新办报理念、提高办报质量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刘燕光 《中国广播》2011,(10):74-75
本文针对人大、政协两会年年开,广播报道却存在不讲究报道方式、不讲究编排技巧、使宣传效果大打折扣的现象,主张两会报道要先声夺人吸引听众,必须在报道的广度、主题的提炼和程序的精简方面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7.
杨波 《新闻窗》2012,(3):42-42
时政新闻在媒体宣传中处于重要的位置,众所周知,时政新闻包括主要领导的重要活动和重要会议、重大决策、重大事件,以及一些政治宣传性强的“主题报道”与“典型报道”,担负着宣传党的政策、传播党的决策、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作用,直接决定着舆论引导能力。可以说,在舆论导向上,时政新闻是第一导向;在媒体宣传中,时政新闻处于第一位置;在政策宣传上,时政新闻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在内容传播上,时政新闻代表着高端权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王楠  余睿 《新闻记者》2005,(5):17-19
每年3月举行的全国“两会”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然而,据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组织的“两会”报道受众需求调查表明,33%的受众担心“报道没有好的方式,为广大群众所关注的‘两会’内容没有通过好的形式介绍出去”;其次是担心“报道缺乏深度和广度”,占29%。可见,“两会”报道的可读性还有待加强,需要从报道形式和报道内容的深度、广度等方面加以努力,更好地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为报纸争取到更多的读者,同时实现媒体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两会年年报,年年出新招。今年的全国两会宣传中,安徽卫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精心策划,发挥所长,全面深入报道会议盛况,引导安徽百姓广泛关注两会,深入领会两会精神。其中,在时政新闻栏目《安徽新闻联播》中精心打造的特别节目《两会直通车》尤为抢眼。这档报道以创新为本,亮点频现,声势夺人,入脑入心,受到观众的好评,安徽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专门给予了通报表扬。  相似文献   

20.
余婧 《新闻世界》2013,(11):218-219
时政新闻报道是新闻报道领域的一个重大题材,但是一直为人诟病的是,时政报道长期流于仪式化的报道,内容严肃不易读,严重影响到时政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本文试以《新京报》对2013年"两会"的报道进行分析和解读,探究以市场、受众为导向的纸媒在重大时政新闻报道中怎样报道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