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宋代在继承前代对少数民族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南方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实行了不同于汉族地区的统治政策,即"因俗而治"政策.这一政策对巩固宋代在南方民族地区的统治及少数民族自身的发展起到了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2.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两课”的组成部分 ,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高民族院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实效 ,一定要从民族院校的实际出发 ,突出以下两方面的教育。一、突出立志为家乡、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的教育第一 ,突出民族地区区情教育。民族院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少数民族地区 ,他们对家乡都有深深的眷恋之情。民族院校在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过程中 ,可以以此为切入点 ,充分挖掘和利用民族地区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 ,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区情教育 ,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民族地区的历史、现状及前景。这不仅能充分调动…  相似文献   

3.
研究民国时期高校少数民族招生考试政策,对探究中国高校少数民族现代招生考试政策的发端、制定今后高校少数民族招生考试政策有重要借鉴意义。民国时期在少数民族地区积极倡导的高校招生考试政策,对少数民族招生考试采取了倾斜政策,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少数民族教育的观念,但是由于投入量有限,还不能从实质上推进各民族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仍然滞后。  相似文献   

4.
吕晓轩  于平  刘丽 《考试周刊》2012,(56):111-112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软件是计算机技术与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其功能的应用范围扩展到更广阔的领域.从民族政策到民族区域.从民族文化知识传播到民族旅游景点管理,从移动互联到网络平台等。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软件的应用和服务。提供了一个集民族政策、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等为一体的软件平台.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旅游开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使民族地区尽快赶上全国发展水平,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即对少数民族优惠和照顾的相关政策。由于这些政策使用了优惠、照顾、扶持、倾斜、特殊等词语,人们在习惯上把支持少数民族发展的相关公共政策称为“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高考照顾政策是我国教育领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对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和维护民族团结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新世纪以后,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少数民族在高考中给予的照顾政策也适时进行了一些调整,一方面拓宽支持渠道,另一方面适时适情调整高考加分分值、规范照顾群体和实施办法.少数民族高考照顾政策的未来发展应坚持三个基本原则:长期坚持、因地制宜、慎重稳进.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民族院校大多开设在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城市和地区,如广西、云南、四川、贵州、西藏、青海等,民族院校的招生对象包括少数民族考生和汉族考生,其中以少数民族考生居多,主要为少数民族地区输送建设人才,少数民族学生毕业后,大都回到民族地区工作,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同等条件下,民族院校一般会优先录取少数民族考生.  相似文献   

8.
杨军 《中国教育学刊》2007,(7):24-27,35
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师资队伍的均衡配置是民族教育均衡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根本保障。从当前西北民族地区师资队伍结构的现状分析来看,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失衡状态。若想解决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师资均衡配置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政策建构;建立民族地区教师特殊津贴制度;建立适应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需求的教师培训机制。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教育民族招生政策包括“少数民族考生政策”“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三种具体政策类型。研究生教育民族招生政策可以基于文化再生产理论进行解析,其现实依据包括西部和民族地区的快速发展、少数民族研究生教育发展缓慢、西部民族地区研究生教育资源的存量少以及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武陵山区是中国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在少数民族人口政策的作用之下,武陵山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迅速,这对该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由于人口的过快增长,已经影响到了武陵山区少数民族的发展,并拉大了该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差距。因此,必须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民族政策,控制武陵山区少数民族人口的过快增长,实现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朱元璋出生地钟离之"东乡",应是乡级地名而非方位词,乡名源自西汉的东乡县.该乡明代改为临淮之感应乡,朱元璋即出生于该乡的燃灯集金桥坎.  相似文献   

12.
安徽凤阳乃朱元璋的出生地,数百年来这已成广大士民百姓的共识.但约在永乐年间成书的<皇明小史>开启了所谓朱元璋出生地是"盱眙说"的另类说法.自万历年后的数百年以来,又不断地衍生出诸如"赵府说"、"跃龙岗说"、"明光说"等种种奇谈怪论.经过考证研究,朱元璋出生地"凤阳说"符合历史真相,而"盱眙说"等另类说法则可休矣.  相似文献   

13.
"多民族国家"界定了我国的民族组成和民族结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指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统一的民族大家庭"指各民族是平等的兄弟民族。各民族增强祖国观念首先要爱国。  相似文献   

14.
明皇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平民皇帝。对于朱元璋为何从一个农村放牛娃、庙宇里的小沙弥,一跃成为定鼎天下并建立大明皇朝的开国皇帝,历史学界向来众说纷纭。实际上,朱元璋之所以能在元末农民起义中脱颖而出,建立功业,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的因素,也有“时势”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据《明太祖宝训》记载,明太祖朱元璋与侍臣曾两次研讨《孙子兵法》。朱元璋受其身边爱好《孙子兵法》的侍臣的影响,屡屡对《孙子兵法》加以应用,虽质疑《孙子兵法》的相关思想,但其治军和作战的精髓思想依然有孙武的影子。朱元璋汲取孙武兵学思想中秉持经世致用的原则,极其注重孙武任将和用兵的思想,在作战历程中强调《孙子兵法》战略战术思想,这些均证明了《孙子兵法》作为"跨时代、跨国界、跨领域"的经世佳作对朱元璋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对明太祖朱元璋的评价褒贬不一。《剑桥中国明代史》认为,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加强中央集权,稳定政治局势,调整生产关系,恢复发展经济,为明朝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该著作也指出了朱元璋在政策制定、严刑峻法及性格方面存在的一些缺陷。《剑桥中国明代史》对朱元璋的认识与评价,集中反映了西方学者独特的视野和方法,值得我们格外关注。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台湾平埔族群的分类十分复杂,尤以清代为最。这当是人们缺乏科学的民族识别的理论方法所致。日据时代,一些学者力图利用语言学理论方法对平埔族群进行科学的分类,但因平埔族群已隔合到汉族之中,族群语言保留不多,而使得分类工作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同结果。清代文献中,台湾少数民族还有“熟番”、“生番”、“野番”、“化番”、“流番”之类的称谓,这既说明他们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也说明台湾少数民族成分的众多。因而把台湾少数民族统称为“高山族”、“山胞”或“原住民”都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18.
杜强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5):139-141
明初,朱元璋采取保守性海洋政策,实施海禁等一系列措施,朱棣则放松海禁,郑和下西洋树立了明朝的威信,扩大了明朝在海洋的影响力。明初海洋政策受到陆权思想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封建社会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至明朝已经步入晚期。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体经过朱元璋的不断调整,君主的权利达到了封建社会空前强化的高峰。而这一君主专制政体的空前强化,又和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前就非常重视政权建设不无关系。本文论述了朱元璋集团统一全国前的政权建设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20.
同治元年(1861年),陕西、甘肃相继爆发了大规模的以回民为主、兼有汉族等各族人民参加的回民起义。同治六年(1867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前往陕甘镇压回民起义及处理善后安抚等事务。左宗棠本着“汉回番民,同属国人”的民族思想,遵循了“不论汉回,只辨良匪”的重要原则,对陕甘回民采取了“剿抚兼施”的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