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燕 《体育师友》2011,34(5):41-42
我们在日常的体育课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学生虽然已经尽了全力,可是仍然无法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部分学生我们常称之为“体育后进生”。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创造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确保这些学生都能受益,从而达到进步目的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做:  相似文献   

2.
文晓红 《体育师友》2010,33(2):31-32
当前我国教育界有这样一个普遍的观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教育行政部门也要求教师不能体罚学生。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差,处理学生稍有不慎,就会出事,所有这些都让教师谈“罚”色变。在日常教学中当学生犯了错误我们该如何处理?特别是当学生所犯的错误,又不足以构成违反校纪校规,教师又必须处理。这个时候教师是否该“罚”学生?又该如何“罚”?“罚”后又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些问题时时困惑着我们。  相似文献   

3.
“稍息,立正。同学们好。”“老师好。”“稍息。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各种姿势的走》……”,面对着熟悉的听课者,面对着熟悉的学生,我导入了新课。这是我上的一节辅导区公开课,作为一名教学能手,我驾轻就熟地进行我的教学,教案是两天前就准备好的了,各个环节都烂熟于心,上这么一堂课对我来说小意思,我不由想:一切都进行很顺利,该做练习了。“下面跟老师一起做,……”。学生们都很高兴地照着去做了,冷不防,一个刚走了两步的学生小A回过头来大声问:“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走?难过死了。”听课老师都盯住了那个学生,其他同…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以全新的理念出现,是一次具有挑战性的、全面的教育创新。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强调让学生去体验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强调探究性的主体教学法.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学生为主,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的、有序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教师是课程的实施,是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有许多老师却感觉到,“学生主动学习的少了,被动学习的多了;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多了,睡觉的、梳头的、看口袋书的多了;好学生越来越少了,问题学生却越来越多了。”这着实使得一部分老师感到头痛,甚至有的老师被学生气得不能上课,中途离开课堂。可是,下一节课怎么再去上课呢?那就只有班主任让班长带着班级干部或犯错误的学生,去请求老师的原谅。出现这种情况,和老师的亲和力不够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知道主持人需要“亲和力”,当教师的更需要“亲和力”。长期以来,师道尊严,教师地位神圣不可侵犯,尽管受到新课程的冲击,但教师主体地位还有一定的市场。教师的“神圣”地位是新课程的绊脚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桎梏,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势。教师必须要有亲和力。  相似文献   

5.
张凡 《乒乓世界》2008,(2):83-83
魏力捷在首都体育学院教乒乓球课.上课的时候她从不自我介绍。新开学的时候.有一个学生说:“老师,能介绍一下你自己吗?” “为什么要介绍啊?” “别的老师都介绍了。”  相似文献   

6.
如何认识老师与学生的双边关系,一直以来在教育界都是悬而未决的问题。认识不清或处理不好都势必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教育改革以来我们所了解到的师生关系无非有以下四种:“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双主体论”、“主导主体论”。“主导主体论”成为当今课改的主流意识,这说明我们对师生关系的认识在逐步上升,但随着“解放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出台,我们禁不住要考虑这样一个问题:这种认识是否科学呢?以下是对该认识提出的三点置疑:  相似文献   

7.
名家信箱     
我想向崔仲三老师请教在太极拳里如何去理解“腰”这个问题。最近我看到一篇文章,里面谈到腰的问题时说,“在走拳架时,四肢动度为最大,躯体为次,腰最小。腰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微动,微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才是真动”,并强调,不要在“教习时‘转腰’两字不离口,不能有强化转腰的想法和念头”。这和我平常习拳时教课老师要求的正相反。教拳老师总要求我们以腰为轴,带动全身,强调太极拳的“力源”在腰脊,主张由腰脊带动四肢运作。那么应该如何去理解“微动不如不动”?在习拳中如何体验“不动之动才是真动”的感受?  相似文献   

8.
体育乐趣从何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乃至爱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是奠定学生终生参加体育运动的重要前提。但是,学生的体育兴趣从何而来,在学校体育中让学生体验什么样的乐趣,却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在过去的学校体育实践中,我们更多的是通过锻炼气氛的改善和锻炼内容的变换来实现这一目的的,这很必要但却还不够。我们应从更深的层面和更广的视角去审视体育中的乐趣。本文认为学生在学校体育实践中可以体验到“运动”、“学习”两大方面的乐趣,而这乐趣又是通过一些实实在在的感觉来体验到的。这些感觉有:1充分的运动感当学…  相似文献   

9.
吴延明 《钓鱼》2010,(9):29-30
笔者与三两志同道合好友,经常是一年四季征战于青山绿水间。即使是秋风萧瑟、北风呼号、寒流滚滚、冰封冰化、鱼儿冬眠之期,我们都不愿去钓那些高密度饲养的“高价鱼”,宁可一往情深地去与自然对话,与鱼儿交流。这各不相同的水情鱼性,究竟显示出什么样的自然奥秘?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学强调“以学生为本”,这个“本”在体育课上究竟如何体现才算达标?这是许多教师所关切的问题。不久前,上海市黄浦区蓬莱路二小的青年教师邵斌,在“中日学校体育教学交流”活动中,为大家展示了一节一年级小朋友的《持轻物掷远、小足球》为内容的实践课,笔者以为,他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案。 一、纪实 上课铃响,学生们像一群欢乐的小鸟飞到了操场。邵老师问:“爱不爱玩?”“爱!”于是师生自由组合玩起了《老鹰捉小鸡》的传统游戏。过一会儿,老师说:“同学们发现没有,那么多的老师看我们上课,打个招呼啊…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学生的学习评价是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评什么、怎么评价?要把评价落实到每一领域、每一科目、每一模块中去,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方式去评价学生?这类问题亟待解决。有人提出:“体育学习评价应采取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的评价的形式”[1]。当前,在这样的评价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有不少问题无法解决,直接影响到评价的实施和结果,在这里谈谈笔者对此问题的认识和对策。二、存在的问题1.学生自评中的问题(1)“往自己脸上贴金”现象在一个模块学习(我们是以18课时为一个学习单元进行授课的,固也称一个模块学习)结束之前,…  相似文献   

12.
什么样的教师称得上优秀教师,什么样的教师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占有一定的位置,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最有资格对优秀教师作出客观的、准确的、公正的评价,笔者在教学的间隙里,模拟中央电视台精品访谈栏目“面对面”,以你“眼中的优秀体育教师是怎样的?”为主题,与高一年级部分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坦诚交流与探讨,请倾听来自学生心灵深处对优秀体育教师形象的诠释:李金洋:对学生和蔼可亲,快乐体育测试要搞针对性训练,提高我们的成绩。我觉得应该是先做朋友,师生关系才能融洽,有利于师生之间互相学习;赵小晨:我认为心目中理想的老师是一个不死板、能开…  相似文献   

13.
漫步在去见周宁的路上,我一直在考虑该以 一种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身份去和他交流,球迷?记者?还是朋友?几年不见的他经过德乙的洗礼,是否曾有过改变?我的步伐越来越慢,可是离约定的时间却越来越近,我想我还是应该让他先到,这样总比我坐在那静静守候他的到来要自然得多。不知为什么,再见周宁给我的第一个感觉是“紧张”。 见到周宁,和我想象中的几乎一样,一件休闲的套头毛衣,一条休闲长裤,很随意,很酷,他好像长高了,也好像壮实了许多。见到我后,周宁的第一句话是:你真的长大了。的确,在经历了无数风雨后,我们长大了…  相似文献   

14.
体育公开课前的“序言”也即“熟悉学生”。多指体育教师在他校借班上课前与被授课班级学生广泛接触。它是各级教师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好一节公开课的重要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陌生的学生,他们至少存在两层渴求心理:即迫切想知新老师会带来什么样的活动内容和以什么样的组织教学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对此,教师既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这是序言的主要内容,更要处理好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关系。  相似文献   

15.
陈忠  汤界年 《体育教学》2008,(12):61-61
“老师输了!!”学生欢呼跳跃着。这是在一节踢毽子教学课中发生的情形。课中执教的男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毽子场地赛时,发现学生们对踢毽子比赛练习兴趣不高。于是将学生召集起来说:“现在老师想与你们比一比,由于你们人数多,我就与你们各个小组的胜者比,好吗?”学生疑惑地说:“老师您会踢毽子吗!”“比过不就知道了吗!”学生立刻闻风而动,各个小组迅速组织比赛。  相似文献   

16.
性感足球     
要真正感谢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如果在十年前,你用“性感”这样的词汇去形容一个哪怕和你很熟的女孩子,哪怕你的本意是在赞美对方的外表,想一想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对,你的答案正确:轻则被严加斥责,重则脸上平空生出5个指印,并被那个你一直在暗地里喜欢的女生大骂为“流氓!”,然后一辈子也不和你说话。这怪不得她,社会环境如此嘛。而十年后的今天,当你再用“性感”去赞美一个女孩时,得到的就会是一张灿烂的笑脸和对你的良好印象,哪怕她压根就说不清楚“性感”是什么意思,不过电视里和书上不总是出现这个词吗?那么“性…  相似文献   

17.
本刊举办之“2006高尔夫企业形象研讨会”于8月28-29日举行,这是中国高尔夫业界首次就“企业形象”(简称CI)进行专题研讨。本期我们刊发梁浩敏和马骏两位先生的文章,分别从基础理论、成功案例及CI与高尔夫产业结合的角度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并提供了实际操作意见。让读者对CI概念以及它的应用加深认识,进而启发自己的思考:CI为何物?CI对我和我的企业有何帮助?我需要什么样的CI?我可以应用什么工具去建立CI?我可以从已有的成功CI中借鉴到什么?我将怎么去着手建立我的成功CI?促使读者去问这些问题,并积极寻求答案,此乃本刊举举办“高尔夫企业形象研讨会”的目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刘丽真 《体育师友》2012,35(4):26-28
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让不同学生都能真正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这无疑是一线教师值得探讨的永恒话题。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由此,在教学上就需要体育教师做到“以学定教”。  相似文献   

19.
一、抓住学生的好奇之心 每次上课之前都会有很多活泼分子跟着问:“老师,今天我们玩什么?”“老师,你拿着秒表干什么?”刚开始问烦了,我都是大声呵斥:“上课不就知道了,80多人我总不能每人回答一遍吧?”看着他们惊恐而无奈地转身跑去,也觉得自己的态度有一点过激,可是下节课他们仍然照样问。我就想,能不能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昵?于是我就在课前把本课的主要内容扼要地写在纸上,谁先来问就把纸条交给谁,  相似文献   

20.
开局有一套     
我们在初学围棋时常常听老师讲到“金角银边草肚皮”,即以围空效率而言,角上最高,边上次之,中腹最差,所以布局的一般顺序也遵循由角到边的原则。但棋谚又讲“高者在腹”,乍一看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其实不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刚入门的爱好者来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