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干层     
在匆忙的校园里走着,忽然,我的脚步停了下来。 “白千层”,那个小木牌上这样写着。小木牌后面是一株很粗壮很高大的树。它奇异的名字吸引着我,使我感动不已。  相似文献   

2.
1.奇特的葬礼①1907年1月27日,俄罗斯彼得堡.天色暗淡,寒风凛冽.大街上,到处点着蒙着黑纱的灯笼,几万人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自动加入到送殡队伍,队伍的前头既不是花圈,也不是遗像,而是由十几位青年学生抬着的一块巨大的木牌.木牌上画着好多方格,方格里写着各种化学符号——C、O、Fe、Cu等,在木牌上方有一行用俄文  相似文献   

3.
名人故事     
读书趣事爱国将军冯玉祥在湖南当镇守使时,有这样一个读书的故事。一天早上,朋友胡先生来看望冯将军。卫兵说:“胡先生,你来迟了,冯将军‘死’了。”胡先生顿时一呆,见书房门前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冯玉祥死了!”胡先生将信将疑地问:“冯将军得的是什么病呀?”卫兵脱口而出:“读书病!”原来这块木牌是冯将军亲自写的,当他读完规定的书目后,就将木牌换一面,上写:“冯玉祥活了!”足见冯将军把读书看得多么重要啊!名人故事@丁士风  相似文献   

4.
<正>在日本游玩时,特别是在东京、京都,经常会走在高楼大厦之间看到街边立着个不大起眼的木牌。走近看,上面写着诸如"坂本龙马遇刺处""本能寺事变处"等等,抬头看却发现早已不是当时建筑。然而,一块木牌也算是对历史的点滴记录了。而在北京呢?历史遗迹随处可见,但鲜有"木牌"。因此,本文不妨用文字为大家立上几个小"木牌"。主要是想要让大家知道:在我们的身边,朝夕相处的某个空间某个点就有着历史上某位著名人物生活的痕迹。他们可不光出现在大家的课本里,说不定也出现在你们的生活周围。  相似文献   

5.
杀人树     
《好同学》2005,(10)
在内尔科克斯塔的莫昆斯克树林中.有一块近百平方米的地方用铁丝网围住,在它边上竖着一块醒目的牌子.在木牌上赫然写着:游人不得擅自入内。在它旁边还立着—块巨大的木牌,那上面详细地记载着过去曾在这里发生过的不幸事件,提醒人们珍惜生命。在这圈铁丝网中,矗立着两株巨大的樟树,它们的躯干庞大,直径足有六米多。其中一株樟树,由于生长日期久远,因此在树的底部,已经腐  相似文献   

6.
一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浓荫盖地,一个人用利斧将大树砍倒,渐渐地,残存的树根又发出一枝新苗,砍树人将大树的躯干剖成一根根木条,在小苗的四周扎出一道围栏,还煞有介事地挂上一只小木牌,上书"保护树苗"四个大字。这时画面上打出字幕:只要我们不去破坏,就是最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如何开启学生的心扉,使他们实话实说,由衷而言,让教育有的放矢,进一步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思考,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激发情感——让学生由衷而言情感是主体认识结构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具有强烈的驱动力。从某个角度来说,思想品德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一定程度上要看能否在情感上感染学生,让学生情动而辞发。如教《爱国将领吉鸿昌》一课时,首先给学生播放歌曲《在松花江上》,引出课题,将一块写着“我是中国人”的小木牌挂在吉鸿昌塑像的胸前,问:吉鸿昌爷爷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挂上这块小木牌的?从挂小木牌这…  相似文献   

8.
有问题的“动笔写” 笔者在一所农村小学听了《奇妙的鲤鱼溪》一课的教学。这篇课文选自北京版教材。为了拓展思维、加深体验,在下课前教师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在鲤鱼溪边立一块木牌,你想在上面写些什么?”让学生将自己想写的话写在本子上,然后全班交流。共有八位同学读了自己“写在木牌上”的话:  相似文献   

9.
怪坡     
暑假里,妈妈带我去沈阳旅游。最让我难忘的就是沈阳的怪坡。到了山脚下,只见木牌上写着“怪坡”两字,当时我就觉得奇怪,不解地问妈妈:“为什么会取这个名字?”妈妈笑着回答我:“待会儿你看着妈妈骑自行车上这坡,就明白了。”  相似文献   

10.
桑玲 《教师博览》2005,(11):46-47
四年级的语课上.我们学习课《加了一句话》。课的大意是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妇人在街边乞讨.她前面的木牌上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结果没有一个人给她钱。一位诗人经过那里.在木牌上给她加了一句话.变成了“春天来了.我什么也看不见!”晚上,诗人再次经过那里.看见许多人都停下来:给了这位老妇人很多钱……  相似文献   

11.
到一个朋友家去做客,出了电梯,见门口赫然挂着一块小木牌,上书:“进门前,请脱去烦恼;回家时,带快乐回来。”进屋后,果真见男女主人一团和气,两个孩子大方有礼,温馨、和谐充盈着整个屋子。我自然询问起那块木牌,女主人笑着望向男主人:“你说。”男主人则温柔地瞅向女主人:“还是  相似文献   

12.
好朋友大会     
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2 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活动准备1 排演课本小品《小公鸡与小鸭子》 ;2 指导学生根据喜好制作小动物的头饰 ;3 制作“好朋友”奖章若干 ;4 环境布置 :在四周有树、花的草坪上 ,插一块木牌 ,木牌写上“好朋友大会”五个字 ;5 录音机、歌曲“找朋友”录音带。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 ,揭示活动内容。“找朋友”音乐响起 ,学生们戴着自己喜爱的动物头饰 ,随节奏拍手踏上草坪 ,在“好朋友大会”木牌前围圈而坐。老师头戴大象博士头饰 ,缓步走进同学中间。大象博士 :小动物们 ,大家好!…  相似文献   

13.
前些时候,我赴德国慕尼黑市游览。在该城市已定居多年的一位朋友开车带着我到郊外走马观花。傍晚,在返回的路途中,朋友提起这样一件新鲜事,慕尼黑市郊公路沿途旁边不时有一些鲜花种植地,游人可以自己随心所欲地动手采摘鲜花。每一块花地的入口处都竖立着一块木牌,上面明码标着每枝鲜花的价格,木牌下面放置着一只自动投币箱。游人采摘完鲜花  相似文献   

14.
不少同学总是问,作文怎样写才能感人呢?在这里,我要给大家说一个故事。在繁华的巴黎大街上,一位头发斑白、衣衫褴褛、双目失明的老人,身边竖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过往行人看过木牌后,对行乞者都无动于衷,没有人产生怜悯之心,只是轻轻一笑就走过去了。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问行乞者:“老人家,今天的收入怎么样?”老人叹息道:“我什么也没有得到。”让·彼浩勒悄悄地在木牌上的那行字前添上“春天到了,可是”这几个字。到了晚上,让·彼浩勒又经过这里,问老人下午的收入如何。老人笑着说:“先生,不知…  相似文献   

15.
2003年第11期《咬嚼字》中有《小木牌的变迁》一,中有“每天上班路过,见到这块小木牌,我总有被人当头断喝的感觉”一句,这里的“当头断喝”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6.
<正>《语言的魅力》一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繁华的巴黎大街上,一位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身边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是人们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老人处于凄惨悲苦的境地之中。法国著名诗人让·比浩勒看到这一情景,在老人的乞讨牌上添加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结果人们纷纷慷慨解囊,老人感到无比的快乐。这篇文章的学习重点应放在理解和感受"语言的魅力"上,而理解诗人添加  相似文献   

17.
小猫每天都很高兴,今天也不例外。它一边走一边哼着歌曲,尾巴一摇一摆的。不远处有许许多多的花草树木,树木旁有两块木牌,一块上面写着:请勿破坏花草树木,请勿踏进草坪。另一块上面写着:请勿戏弄动物。小猫觉得很奇怪:“这里哪有什么动物嘛!”小猫一边想一边走着,突然它觉得自己的尾巴上有个什么东西似的,回头一看:果然,有一只蝴蝶在尾巴上停着。“哦!对了!木牌上说了不能戏弄动物,所以我不会弄伤它的。”小猫自言自语地说。小猫站着,不动了,蝴蝶一直围着它转。小猫又产生了疑问:“蝴蝶为什么会有翅膀?蝴蝶怎么来的,蝴蝶为什么围着我转?………  相似文献   

18.
白千层     
<正>在匆忙的校园里走着,忽然,我的脚步停了下来。“白千层”,那个小木牌上这样写着。小木牌后面是一棵很粗壮很高大的树。它奇异的名字吸引着我,使我感动不已。它必定已经生长很多年了,那种漠然的神色、孤高的气象,竟有些像白发斑驳的哲人了。它有一种很特殊的树干,棉软的,细韧的,一层比一层更洁白动人。  相似文献   

19.
<正> 当我乘车从黄山市向黟县进发时,路过一个山口,见路旁竖着一块木牌:上写“桃源古洞”四个大字,同车的人告诉我,这里原是一个园形山洞,洞口有对联:“白云芳草疑无路,桃花流水别有天”。后来因为扩建公路,把园形隘口炸掉了,在原洞口附近立此木牌为志。从这洞口进去,便是一块四面环山的平畈地,中有城郭,就是古志的黟县城。据说,在50年代初,黟县的自然风貌与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的景象十分相似,黟县自古就有“小桃源”之称,四面青山环抱,碧水长  相似文献   

20.
语言的魅力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中午,在巴黎街头,一位著名的诗人看见一位老妇人木然地站着。她佝偻着腰,苍白的头发在风中飘荡。在她身边,立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这是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在街上乞讨。诗人走到老人跟前,俯下身子问道:“老人家,今天给你钱的人多吗?”听到有人询问,老人先是一愣,接着长叹一声,说:“我……今天什么也没得到。”诗人听了,拿出笔,悄悄地在木牌的那行字前面加上了“春天到了”几个字,然后把身上的钱全给了老人,说:“这够你吃一顿饭了。”晚上诗人又经过这条街,发现人们经过木牌时,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