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倡议召开的有关西方传播学问题的座谈会,于去年11月23日至26日在北京举行。五所高等院校的新闻系和少数新闻单位的新闻教育和研究工作者3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一、传播学产生的社会条件和背景;二、传播学研究的对象、内容;三、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四、西方研究传播学的方法;五、我们对西方传播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西方传播学研究座谈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续1981年“世界新闻研究座谈会”之后,1982年11月23日——25日,在京举行了我国第一次有关西方传播学的座谈会。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倡议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复旦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国际政治学院、新华社、《新闻战线》杂志社、《北京周报》社、社会科学院新闻所等单位的代表三十余人。此外,中宣部新闻局、《百科知识》编辑部、天津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代表也参加了会议。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座谈传播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传播学研究的  相似文献   

3.
新闻学向传播学的历史性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学向传播学的历史性发展明安香自从德国学者普尔兹于1845年写出世界上第一部新闻学专著以来,新闻学迄今已有近一个半世纪的历史了。然而,近现代以来,由于广播、电视、卫星直播等信息传播新技术、新媒介的迅猛发展,使得“新闻学”这一传统概念和术语同其所应研...  相似文献   

4.
本报告基于对2023年发表在6本英文传播学期刊的449篇论文进行主题编码,梳理了本年度西方传播学研究的热点话题与研究趋势。具体而言,本报告遴选出以下十项热点研究话题:政治信息行为、平台算法优化与审查、数据化、老年群体的媒介使用、浪漫关系、研究方法反思、(后)疫情时代的工作体验、疫苗犹豫、传播的跨国情境、科技伦理协商。通过对这些研究议题的梳理,本报告进一步总结了新近西方传播学研究的三项特点:在政治传播、平台研究、新兴技术、数字不平等等领域中持续进行大量的学术生产,体现出明确的现象和问题导向,强调不同方法乃至学科之间的对话与反思。  相似文献   

5.
把“Ancherman”(最后一棒)做为节目主持人的语词概念,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新闻节目负责人、制片人唐·休伊特在1952年首先提出来的。当时正值美国34届总统大选,唐·休伊特认为,“要想更有力地报道这次大会,应让最有力的记者在最后把所有的报道串接起来,高度概括一番”。休伊特把他的这种设想比做体育运动中接力赛中的最后一棒,英语为“ancherman",休伊特借用了这个名称。事实上,做为一种节目形式,“主持人”早在本世纪20年代就已经萌芽了。据说,1928年荷兰的艾迪斯达菲就曾主持过《快乐电台》的节目,一直到1969年他退休为止。也就是说,主持人节目在西方的出现,与大众传播学产生的年代大体相当。最初,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因果关系?我们已经无从查考。然而主持人节目的形成与发展受到传播学理论的深刻影响,却是见诸公论而无异议的了。可以说,主持人节目处在传播学不同的发展阶段,“主持人”也就具有了不同的内涵。语词概念的更新也正反映出这种内  相似文献   

6.
本报告旨在梳理2022年西方英文传播学研究的热点议题与研究趋势。通过对于5本传播学SSCI一区期刊的编码,最终遴选出政治传播、平台研究、社会不平等/边缘群体、新兴技术、人际传播、儿童/青少年与媒体、性别研究、组织传播、游戏传播、叙事/符号研究这10个热门研究领域。在此基础上,本报告对其中包含的10个具体核心议题进行梳理,并尝试对研究趋势做出述评。与去年相似,2022年的西方传播学研究图景仍然着力于对新兴媒介技术的探索,以及跨领域的视角整合。除此之外,研究者还特别强调在具体的情境中关怀多元群体的媒体使用境况。  相似文献   

7.
我国传播学研究向何处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1 978年开始引进介绍传播学 ,至今已 2 1年了。在世纪末之际 ,回顾过去 ,展望未来 ,明确传播学研究该向何处去 ,是很有必要的。一、对我国传播学研究的定位这 2 1年来 ,传播学研究在我国很是红火 ,取得的成绩是肯定的。出版的传播学书籍几十本 ,发表的论文数以百计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先后与各有关单位主持召开的全国传播学研讨会 ,到去年 1 1月已有 5次。 30多所院校开设了传播学课程。我国传播学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多成绩 ,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我国翻译的西方传播学著作数量很少 ,且很不全面。我国学者现在出的传播学…  相似文献   

8.
我国诸多电视节目,尤其是电视娱乐节目或是直接引用国外模式,或是在对国外模式进行本土化改造后推出的。比如,像《幸运52)、《开心辞典》。面对我国逐渐开放的媒介市场和相对宽松的传播政策,西方的文化进入中国市场,一方面让中外媒体相互了解,同时也加速了我国电视节目的发展;丰富了国人的精神生活。但另一方面也使我们不容忽视,西方传媒普遍重视“全球化思考,本土化实施”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促进“她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女性向游戏市场也在这一过程中迅速发展壮大,在游戏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基于此,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女性向游戏走红之路与当前市场状况,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根据传播对象、传播渠道、传播方式这三大维度深入挖掘女性向游戏爆红背后的深层逻辑,指出女性向游戏市场受众定位明确、社交媒体平台的病毒式广泛传播及沉浸式的传播方式是女性向游戏走红的内在动因。同时结合新兴技术与传播手段,从女性向游戏的内容生产、产业模式及受众体验与服务这三个角度对未来女性向游戏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旨在克服当前女性向游戏市场出现的内容同质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促进女性向游戏产业的完善,实现女性向游戏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1月21-22日,西方传播学研究同里论坛在江苏吴江市同里镇召开,会议由上海大学影视学院主办。影视学院执行院长金冠军致辞并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副院长戴元光教授、上大文科发展研究院院长吴信训教授分别简要介绍了影视学院和上大文科的科研、课题情况。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大众传播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廖圣清 《新闻大学》2005,1(3):16-25
一、研究的背景自1978年正式引进以来,传播学在中国大陆获得长足进步。[1]传播学的引进和发展,对新闻传播的理论研究和教育以及传媒实践,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和显著作用。[2]现在,中国传播学正面临发展的大好良机,“新闻传播学在中国的境遇,已经与主要发达国家‘接轨’,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也是当前中国高等院校系统中所能争取到的最高学科地位。”[3]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传播学的健康、快速发展,成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于6本传播学SSCI一区期刊的主题编码,考察了2021年英文传播学研究的热点话题与研究趋势,最终遴选出政治极化、数字不平等、物质性、数字幸福感、虚假信息、去西方中心主义、平台劳动、人机传播、中介化家庭和社会想象这10项热点研究话题。通过对于这些话题的梳理,本文进一步总结了三项研究趋势:对于社交媒体与新兴技术的集中关注、研究议题之间明显的交叉发展,以及对于传播技术与平台更为深入的批判性思考。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7,(2):89-94
本文首先搜集梳理了自20世纪80年代初人机互动产生后,西方传播学界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并按照相关研究呈现的时间顺序和所关注的问题,将其进行归类与分析,从而对西方传播学界在人际互动领域的研究轮廓与贡献有一个整体的认知,进而把脉其研究规律与趋向,最后,本文探讨了西方传播学界相关的研究对于国内传播学者在人机互动领域继续探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大家的命运已经联系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金融危机检验着国际社会加强合作的诚意和水平,考验着我们的智慧。"——温家宝温家宝的"信心之旅""我们有责任向世界传递信心、勇气和希望。"1月28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瑞士达沃斯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的特别致辞中如是说。  相似文献   

15.
16.
近年来,"媒介仪式"这一术语在西方传播学界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学者们对媒介仪式的研究更是方兴未艾。詹姆斯·凯瑞提出的传播的"传递观"和"仪式观"不断得到认可并成为人们研究"媒介仪式"的有力参照,西方学者更是频频着力探讨宗教与媒介的关系。这不仅触及了"媒介仪式"这一概念的学术和文化渊源,更让我们看到其作为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所具有的研究空间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媒介仪式"这一术语在西方传播学界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学者们对媒介仪式的研究更是方兴未艾。詹姆斯·凯瑞提出的传播的"传递观"和"仪式观"不断得到认可并成为人们研究"媒介仪式"的有力参照,西方学者更是频频着力探讨宗教与媒介的关系。这不仅触及了"媒介仪式"这一概念的学术和文化渊源,更让我们看到其作为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所具有的研究空间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由于搞对外报道的缘故,对西方新闻了解得稍多一点。看得久了,心里就不由地想,咱们中国记者应当从西方记者身上汲取一些有益的东西。早在1956年,刘少奇同志就指出:“要学习西方资产阶级通讯社记者的报道技巧。他们善于运用客观的手法,巧妙的笔调,既报道了事实,又挖苦了我们……”。我以为,有三点西方记者能给我们以启发。其一,简明、扼要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世纪以来,族裔媒体已成为西方传播学界新兴的前沿研究领域,然而国内学界对其关注还十分匮乏。本文通过回顾该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发现:在族裔媒体研究中长期存在着功能主义分析与文化研究两大范式,占主导地位的研究范式是功能主义分析,其核心议题是媒介呈现、生产与消费,当下的热点问题是族裔媒体的在地性,主要缺陷是研究多站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本地"视角,忽视了族群的全球流动以及族裔媒体与少数族裔文化母国之间的联系。基于上述发现本文认为:来自中国等非西方国家的传播学者,未来应积极投入到对世界范围内族裔媒体的研究当中,以期纠正该领域现存的路径依赖,重塑族裔媒体研究的全球视野。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2000年至今发表在学术期刊、学报的修辞与传播结合的研究论文进行整理分析,总结了近十年来西方修辞理论在我国传播学研究中应用的情况,分析了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研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