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萧丝  方桐 《新闻前哨》2014,(11):31-32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波澜壮阔的农村改革中,以农村、农业、农民为服务对象的“三农”报刊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国报刊史上一道亮丽的景观.然而,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渐深化,“三农”报刊在前行的道路上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如发行量快速下降,广告收入不增反减;如强势媒体跨区域扩张,“三农”这块领地难守,生存空间越来越窄.据了解,目前,从全国范围来说,“三农”报刊大多经营困难,生存艰难,境况黯然.  相似文献   

2.
在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背景下.传媒聚焦“三农”问题,关于“三农”问题的报道频频出现在广播、电视、报刊上,形成了“三农”问题中央热、地方热和媒体热的局面.在百度搜索中输入“三农”可得到138万多篇相关文章。(2005.4.4)  相似文献   

3.
梁媛  王娜 《青年记者》2016,(14):19-20
我国的“三农”问题在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出现新的表征,农村社会解体和农民分化带来新的社会问题,经济下行压力下农民工失业返乡,都将带给社会发展更大的挑战.媒体作为“社会的瞭望者”和“现代化的加速器”,在促进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理应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针对当下传统“三农”报道与政府、农民的疏离,笔者认为,应重新认识农村传播的内涵,充分发挥媒体在推动“三农”问题解决中的独特作用.本文以媒介生态学为理论基础,探讨移动互联时代农村分层化传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湖北是农业大省,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三农”宣传工作,重视《农村新报》、垄上频道等“三农”媒体的发展。这次研讨会以“媒体融合下的‘三农’媒体发展”为主题,适逢其时,很有必要。对新时期的“三农”媒体发展与“三农”宣传工作,我想谈四点想法。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2份中央一号文件于今年2月1日发布.这份文件题为《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彰显了“三农”在党和政府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发挥自身优势,认真做好“三农”报道.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中央一号文件发出之后.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更是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最基层的县级电视台.离“三农”最近.或者说每天都生活在“三农”中。县级电视台这个最大市场在农村的媒体.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发挥区位优势.提高对农宣传水平.起到解决“三农”问题应有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李彦睿 《新闻前哨》2022,(15):44-45
<正>《农村新报》作为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三农”报道专业媒体,从1951年创刊以来,一直坚守初心,躬耕田野,成为“三农”工作者的良师益友。近年来、农村新报克难攻坚,各项指标稳居全国农村类报纸前列,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服务三农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也是新闻舆论工作“三农”报道主战场的历史性转移。作为党的“三农”新闻工作者,怎么才能不负伟大时代、不负职业使命,在新时代做好“三农”报道?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沉下心研读乡村振兴的理论内涵和生动实践、低下头了解乡村全貌、脚踩泥土感知民生冷暖。  相似文献   

8.
媒体融合背景下,“三农”媒体如何守正创新,内容产品如何得到更好传播,是涉农媒体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农村大众报立足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发挥扎根“三农”的传统优势,以视频为抓手,推动流程再造,推进内容生产“广覆盖”、策采编发“深突破”,同时立足自有平台,不断开拓外部渠道,探索“三农”媒体融合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9.
七朝古都河南省开封市地处中原,是典型的农业大市。作为开封市本地主流媒体的《汴梁晚报》,在为城市居民服务的同时,兼顾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报道,念好“三字经”,“跳”——跳出农业,放大“三农”报道;“巧”——运用技巧,写活“三农”报道;“新”——选好角度,“三农”报道出新。这样的“三农”报道城里人喜爱看,农村人觉得亲...  相似文献   

10.
解读电视媒介在"三农"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信息中枢"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多层次关系下的“媒介三农”对三农问题的分析、判断可以分为四个层面:来自政府的“政策三农”,来自“知识人”的“学者三农”,来自媒体的“媒介三农”,真实、客观存在的“事实三农”。在社会的元场域里,四个子场域形成一种相互制约、彼此互动的关系。随着媒体自立的进一步凸显,媒介对三农问题的社会唤醒作用不断强化,“媒介三农”向“事实三农”逼  相似文献   

11.
2006年4月,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了一本颇受读者欢迎的书籍,这就是《南中国“三农”问题调查》。该书是《南方农村报》近年关于“三农”问题报道的结集。据介绍,《南方农村报》努力发挥媒体所拥有的公众话语权优势和传播优势,不但派记者用心采写了大量鲜活的“三农”问题报道,还用心给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2.
开播于2006年8月28日的农村频道是河北电台八个专业广播媒体之一。它以“三农”需求为第一关注,以“三农”宣传为第一责任,以“三农”发展为第一追求,为农村听众提供政策解读、市场信息、实用科技、法律服务以及文化娱乐节目,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凭借着真诚的服务,农村频道逐渐成为农民的“身边广播”、“实用广播”和“贴心广播”。《直播“三农”》、《“三农”今日谈》、《科技村村通》、《供求双通道》、《走进城市》等一批富有频道特色的栏目已经在农村广大听众中拥有较高的信任度和美誉度。同时,连续摘取了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和中国新闻奖两个大奖。8月25日,农村频道举办了开播三周年节目研讨会。局、台专家及农业专家代表齐聚一堂,从不同角度为农村频道发展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广播》2008,(8):I0005-I0005
河北农村广播全天播音19.5小时,覆盖人口超过2000万。作为河北省第一家为农民服务的专业广播媒体,河北农村广播在服务“三农”的责任和使命引领下,致力于将宣传贯彻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方针政策与满足农村广大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4.
去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长远考虑,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重大决策,并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扶农、惠农、利农的政策。解决“三农”问题凸显战略性的转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也给我们新闻界提出一个值得深思、研究的课题,即新闻报刊应该如何从总体上反哺“三农”?如何在新闻资源配置、版面报道构成方面更多地惠顾“三农”?  相似文献   

15.
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大背景下.许多媒体纷纷把目光投向最广阔的农村,投向最基层的农民,“三农”报道成为近几年来媒体宣传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但综观众多的“三农”报道,在表现手法上和内容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官话套话多、贴近性差等问题。笔者以为。认真贯彻“三贴近”原则.使之更多地体现出“农味”.这是搞好涉农报道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媒体应当更多聚焦“三农”问题,切实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一、报道视角的转变多年来,新闻媒体的报道重点一直集中在城市,媒体有关“三农”问题的报道,无论数量或质量都远远落后于城市报道。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主流媒体也应更多关注农村、农业和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农业大国,黑龙江省又是农业大省,因此各大媒体对“三农”的内容都很重视,媒体农村栏目办的好坏,对推动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稳定和农民的致富增收起到很大的作用。那么媒体如何更好地贴近农民、贴近农村,让农民喜闻乐见,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呢?  相似文献   

18.
孙江宇 《传媒》2016,(16):53-55
针对我国农业人口占比高、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人均收入低等现状,中央提出了国家现代化基础、支撑在农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的工作要求,并从2004年至2016年连续13年出台一号文件,推出了多项惠农政策,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三农”问题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日益凸显。在这一背景下,地市级电视台如何找准自身定位,加强电视台农村栏目的品牌建设,积极发挥媒体优势,努力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宣传好“三农”、服务好“三农”,以此来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必解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占琦  苏静 《青年记者》2016,(36):75-76
当代信息传播日益专业化,大众媒体都在向小众化方向转型.在众多的专业化受众定位中,娱乐节目是深受追捧的“香饽饽”,农业节目则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主的“三农”问题是国家发展中的重点问题,服务“三农”、对接“三农”信息传播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漠视“三农”:媒体的悲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农民很穷,是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农业面临诸多困难,是弱势经济;农村还很落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地区。因此,全面建设小康,重点、难点均在“三农”。作为上层建筑的新闻媒体无疑应在资源配置、宣传报道上给“三农”以更多的照应,这是中国的国情使然,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使然,落实“三个代表”及“执政为民”的理念使然,全面建设小康的要求使然。对“三农”的漠视其实不仅是“三农”的悲哀,也是媒体的悲哀。因为“三农”毕竟是媒体的“衣食父母”和衣食来源。冷落“三农”无异于一种“自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