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作家创作的生活积累,创作主观动机,社会文化背景及表现主义艺术手法的运用等角度重新评价《原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屠格涅夫在19 世纪俄国社会中反响极大的几部长篇小说, 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坎坷之后来看, 最引人深思的是其思想内容的历史前瞻性和人性洞察力。本文试图从作家在当时激烈论争中的“真诚”自白入手, 对其代表作《父与子》展开具体解读和阐释, 进而从文化距离、政治态度、创作宗旨等不同角度和层面探究文学活动中主观与客观、真诚与真实、艺术与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革命作家蒋光慈的中篇小说《丽莎的哀怨》(下称《哀怨》),历来为文学史家所关注。因为,对这部出自革命作家之手,但人们褒贬不一的作品作出科学的评价,不仅为总结蒋光慈创作道路所必须,也是探讨中国早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创作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从30年代初即《哀怨》问世不久,到80年代的半个多世纪里,对《哀怨》1 的评价一直存在较大分歧。分歧的焦点在于,《哀怨》的客观社会效果与作者的主观创作动机是否矛盾?以及由此决定的《哀怨》的思想倾向是否正确?围绕这一焦点,大致形成了如下几种意见。  相似文献   

4.
论老舍《茶馆》的结构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馆》是老舍戏剧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经典,被西方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的确,五六十年代的话剧作品如今绝大部分已经不能再演、不堪再读了,只有《茶馆》是个例外。从1957年创作至今,经历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两班人马的五次排演,其间除了非正常年代的政治因素干扰之外,人们对《茶馆》的热情一直有增无减,它也因此而成为经典荒芜时代遗留下来的唯一奇迹。当人们兴味盎然地品评《茶馆》作为艺术精品的淳厚之时,不得不赞叹老舍艺术构思的巧妙。在戏剧创作上,老舍认为“戏是人带出来的”,“写戏主要是写人,而不是只写哪件事…  相似文献   

5.
创作的冲动     
孙娟娟 《考试周刊》2012,(79):14-14
小说主题即作家的创作意图,是作家所主要表现的思想愿望、情感、观念等,但无论如何作家的主观意图应为小说主题的第一层面。创作动机包括作家的心理动机,从艺术学的角度讲,它是文学创作的起点,本身包含着复杂的层面性和横纵向的关系。一般的作品除了总动机外。还有很多具体的子动机,另外还可以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本文仅对显在动机和潜在动机两方面加以论述。一显在动机是作家创作直接的心理动力,在现实生活中,艺术家由各种时间和物象的触动引起心理的波动,以致引起心理失衡,从而产生一定强度的情感、行为与笔墨,这是一种明显的有迹可寻的心理动力过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肯定两篇小说都是历史巨变期的艺术折射的基础上,指出它们不同的特色:《乡场上》从政治角度写农民由于经济地位的提高而最初确立主体价值,具有较强的社会认识意义。《陈奂生上城》从心理结构的层面来表现农民在精神追求中的复杂性格与心态,蕴藏着较深的文化审美意味.两篇虽然都属于现实主义的客观绘真,但具体的艺术表现手段又各自不同。  相似文献   

7.
分析小说《静静的顿河》的艺术时空反映客观时空的三种方式:真实地再现客观时空,反角度地表现客观时空,以时空体对位和多重对话的复调形式升华客观时空。探析作品的深层意蕴和作家肖洛霍夫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8.
文学批评的价值至少应该包括:促进作家创作水平,提升读者欣赏能力,从而成为沟通作家和读者的桥梁 对生成文学理论有重要的作用。但这两种价值在当前的文学批评中都没有很好实现。批评家应该一切从作品出发,对作品进行深入细读,也应调整好与作家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茹志鹃的《百合花》一问世,就被纳入到当时战争文化审美模式中加以读解,时至今日还在延续着。这种鉴赏方式,是那时特殊的文化环境的产物,它既有悖于作家的创作初衷,也使读者难以进入《百合花》的艺术世界,去领略其独异的艺术魅力。笔者力图从作家的创作动机出发,以还原式的阅读方法,对作品的主题、人物塑造和艺术特色进行全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0.
赖力行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6期撰文,从批评功能的角度,考察本世纪上半叶中国三种主要的文学批评形态。第一种是介入创作的批评,批评家用经验、智慧和热情拥抱作品,通过批评心得的诗意传达激活创作的灵性;它和创作一同前进,扶植文学新人的成长,推动文学流派的发展,体现了批评的“艺术关怀”;鲁迅、李健吾、胡风等人可视为其代表。第二种批评追求独立的精神文化价值,它注重阐释作品中可能存在的哲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的意义,它为了拓展批评主体的知识领域,适应批评自我建设的需要,介绍使用西方各种…  相似文献   

11.
《神曲》的艺术魅力在于其基于生活的立意高度,和作为艺术其反映生活深度与广度;无论从内容上看,还是从艺术构思上看,《神曲》都主要是一种表现艺术,但《神曲》于梦幻中把写实和抒情溶于一体,因此,它又非纯表现艺术。《神曲》体现了浪漫主义创作为主的抒情与写实艺术的多重交叉与统一;其艺术是作家心理个性与时代文化精神融汇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曹丕《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篇章。历来论者多关注其客观文章意思、理论内蕴,该方面研究代不乏作。而本文拟从其写作时代环境、曹丕曹植之间关系、《论文》的遣词造句等三个方面入手,对曹丕创作主观政治意图作一蠡测,认为其意在安抚文人怨愤情绪,诱劝文人安心“文章”,消弭文人干政理想。  相似文献   

13.
以印象主义的艺术主张及典型小说本来观照沈从的小说创作,可以发现它具有印象主义的色彩,这主要表现在注重写作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觉与瞬间印象以及对自然世界的客观描绘上。沈从小说创作的印象主义色彩的成因,在于创作主体发达的艺术感觉和有意识地用各种官能进行创作的艺术思想和实践。  相似文献   

14.
茅盾论庐隐     
茅盾早期的作家论以其独特的个性话语和批评方式,对当时的文学批评起到了范式作用,也为现代文学批评确立了一定的学术规范。文章从茅盾1934年创作的《庐隐论》的写作背景出发,浅显地论述其评论模式的个性特征和深远影响,分析其对现代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屈原》和《茶馆》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双璧,双璧生辉,光照中外剧坛.它们在戏剧的题材、主题、人物、结构形式、语言艺术等方面,为后代戏剧创作提供了学习、借鉴的经典范式.从历史与现实、情感与人物、结构与冲突等方面,比较论析《茶馆》和《屈原》之戏剧美学特征,揭示这两部戏剧经典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重新审视张平以《抉择》为代表的反腐力作所引起的反响,从创作动机、创作主旨以及现实主义艺术方法等多个角度,结合张平的几部立足现实的反腐小说对其创作进行整体检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张平的反腐小说作品,其根本属性当属政论性的文学作品,《抉择》当属最为典范之作。张平以作家的良知和责任感,直面现实,为千千万万老百姓代言,通过书写故事,表达英雄主题,契合了中国百姓的传统文化心理;张平文学的积极意义就在于,几部反腐力作表现了对改革和反腐的颂扬,对腐败分子和腐败现象大胆地揭露,且将二者很好结合;运用朴拙手法,彰显独特的审美价值存在,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受到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17.
奥斯伯特·西特维尔是20世纪上半叶英国现代主义作家,他在五卷本自传《左手,右手!》中通过对传记材料有意识地取舍,建构了自己作为贵族派、唯美主义艺术家和陈腐思想反叛者的理想型形象。对照他人为其撰写的传记,可以看出该自传因其强烈的主观性、阐释性,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是自传作者认识自我、建构自我,进而赋予自我存在价值的重要尝试。这种自传性的修辞艺术彰显了作家自我认同的精神诉求,体现了20世纪上半叶英伦精英知识层的现代性认同意识,也是作家创作心理与创作动机的重要显现。  相似文献   

18.
《悲愤诗》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由女人创作的长篇叙事诗,而且在于它是介于汉乐府和南北朝民歌之间的寥寥无几的文人叙事诗。本文对《悲愤诗》的叙事动机、叙事角度做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声称以“艺术”为护照的俄裔美籍作家纳博科夫,曾执教于美国多所名校,讲授文学经典,揭橥创作奥秘,体验阅读与批评带来的“审美狂喜”,其批评手法独具一格。本文拟从《文学讲稿》、《〈堂吉诃德〉讲稿》入手,着眼于纳博科夫文学批评的若干关键词,以便清晰地勾勒出纳博科夫文学批评的总体图景。  相似文献   

20.
江淮论坛1995年4期刘锋杰《从政治走向文学的探索与启示──论周扬的文学批评》周扬坚持的是一种政治与文学的本质同一论,因而他属于中国现代批评史上的政治──艺术模式,从政治角度切入艺术研究,政治意识明显强旺于艺术意识。但周扬同样进行了艰苦而富有成效的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