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视听新媒体与广电节目形态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广播电视作为大众媒体普及以来,广电节目的形态就一直在不断变化之中。上世纪90年代以前,新闻类、社教类、文艺类和服务类几乎是节目制作与节目奖项评选的惟一标准,后来这四类节目形态被更为细致的区分为新闻报道类、新闻评论类.综合晚会类.游戏娱乐类、生活类、青少类等,而且经济类.体育类、音乐类、益智类、法制类等节目形态日渐成为受众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许多将新闻性和文学艺术性相结合的传播形式在不断涌现。据调查,纪实文学、纪实访谈和纪实情感类节目,已经成为各类媒体的重要体裁。从2000年至2005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送评的音乐专题节目,连续5届在中国广播文艺奖(中国政府奖)中获得了一等奖。这5套节目中有4套节目是以新闻元素为题材创作的音乐专题节目。这些节目的成功,也使广播文艺节目创作中的新闻元素.越来越多地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方俊 《视听纵横》2005,(5):33-34
近些年来,我国城市电视台发展迅速,其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现象就是普遍重视以新闻立台。众所周知.电视新闻节目是最能显示一个台的采编制作水平和风格的节目形态之一,因此如何创立自己的城市电视新闻特色成为理论界和广大电视媒体工作共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王霖 《声屏世界》2005,(6):37-37
《今日关注》节目是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综合新闻频率2004年7月推出的一档新闻类主持人节目,定位于“追寻社会热点。关注百姓焦点”。节目一经推出,就受到听众的广泛欢迎。它不同于以往的舆论监督节目《新闻广角》或新闻类谈话节目《今日话题》,而是立足百姓,从普通百姓、普通听众的角度来确定选题,多为老百姓喜闻乐见、关注度高的话题。作为栏目的主持人,怎样摆脱固有的播音腔,树立起鲜明的主持人形象呢?  相似文献   

5.
刘志红 《新闻窗》2006,(6):83-84
“CCTV面对面:盘点牛群”节目已经播出3年多了,由此而引发的媒体的各种不同声音也已风平浪静。但时至今日,很多关注这个节目、关注牛群的受众和新闻从业者却依然能对央视记者王志的步步追问。牛群的语无伦次和逻辑思维混乱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6.
姚红亮 《青年记者》2012,(30):66-67
媒体浏览类节目最早始于广播,1950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办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称得上是中国新闻传播史上最早的读报节目。如今,这档节目中的"媒体早读"栏目,将读报引申为关注所有媒体,并将媒体编辑声音引入广播,采取让媒体编辑播报的  相似文献   

7.
丁忠 《声屏世界》2005,(3):26-28
与使用热线电话的其它各类节目相比。新闻时政类节目由于与听众之间进行沟通的话题和内容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性。某些颇为敏感的热门话题更会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因而该类节目更能体现广播媒体舆论监督与引导的社会职能,并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和参与。其收听率在各地电台中往往是名列前茅。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忽视了与听众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有时候。“热线”就会变成“冷线”,听众的来电任凭你干呼万唤都不会出来。  相似文献   

8.
陈晨 《新闻前哨》2005,(12):53-54
《提案追踪》节目是湖北经济电视台的一档新闻专题节目。这档节目将政协的民主监督和媒体的新闻舆论监督相结合,跟踪报道政协委员的提案提出和相关部门解决问题的过程,较好地监督了政府职能机构的工作,促进了多种问题的解决,深受群众的关注和欢迎。 一、舆论监督与民主监督都需要创新和拓展 新闻舆论监督是指通过公开报道事实发表意见等新闻传播活动形成或  相似文献   

9.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美国媒体的新闻报道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到了90年代,这一变化急剧和显著起来,可以说构成了美国新闻业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电视和广播业,甚至引起了节目构成比例和节目形式的变化。变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国际新闻的减少。新闻报道观念的变化和广播电视谈话节目的兴盛。这些变化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忧虑,他们从更广大的社会文化角度,担心当今媒体的新闻报道将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浙江卫视《新闻深一度》作为全国首创的电视、网络实时互动的新闻深度评论节目,将网络互动优势引入传统电视评论,进行了不断的创新和摸索。《新闻深一度》栏目开办于2010年8月,以关注热门新闻、焦点话题为定位,在新闻调查的基础上,引入专家点评、记者快评、网友酷评。开播以来,多次受到中宣部、广电总局专题阅评肯定和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的批示表扬。中宣部新闻局专题点评《新闻深一度》栏目认为:浙江卫视《新闻深一度》栏目发挥了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使电视评论节目从观众被动接受信息,到主动参与互动,充分尊重了公众对新闻评论的话语权,实现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从形式到内容的创新,为目前电视评论融合网络优势,做了积极而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陈曦 《中国传媒科技》2013,(12):102-103
广播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目前,媒体竞争的焦点是新闻。因此,说新闻节目是龙头也好,谈新闻立台也罢,重要的一点都是强调办好新闻节目的重要性。办好新闻节目,不仅要有好的节目内容,而且必须讲究编辑技巧。广播新闻是广播电台的骨干节目。新闻节目的编排,指的是一系列新闻在  相似文献   

12.
于良 《河北广播》2004,(5):73-75
新闻评论节目历来都是新闻媒体的主体、龙头,它以其正确的舆论导向、鲜活的时代气息、贴近百姓的角度、现代而又多样的传播方式,引起人们的关注、兴趣和重视,而随着受众眼球聚焦于新闻评论节目的同时,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更是备受关注。如果说,对于其他类别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过程当中仅仅依赖现成稿件,说错话时,受众即使不满,也无非是用遥控器换台了事儿,但是,  相似文献   

13.
电视评论节目以关注和探讨广大受众所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和焦点为内容,以舆论疏导和监督为己任,以新闻评论为旗帜,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切实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认可,起到了其他新闻节目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从新闻评论的本意来说,“评论”是核心,“评论”是生命。而如今有些电视新闻评论,更多地突出了新闻性而忽视了电视评论的存在,从节目本身发挥的作用和起  相似文献   

14.
吴朝晖  张斌  吴琼 《中国广播》2008,(10):41-43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北京、中国和世界的盛会。电视、网络、平面媒体都不惜人力、财力,投入了大兵团作战;而广播中的新闻、体育、资讯以及综合性频率,也利用各自的优势,大规模集结。作为媒体,尤其是覆盖北京的城市媒体,应该将自己的重心转移到奥运会这个世界焦点。但中央台文艺之声的定位是故事频率,日常节目是以评书、长书、故事为主体,以录播为基本节目形态,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对北京奥运会如何关注?以什么方式关注?关注到什么程度?  相似文献   

15.
新闻理论把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比喻为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其中任何一面就谈不上是严格意义上的新闻宣传。评论是大众传媒(无论是报纸、广播、电视,还是互联网)的旗帜,是新闻宣传的核心和前进方向,是新闻媒体趋于成熟并在社会上享有知名度、权威性的标志。但电视评论性节目如何定位,一直是省级电视台孜孜以求而又尚未解决好的问题。定位,本是工程学上的一个术语,至少要三点才能定位。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来说,它的“三点”不外乎受众、党的方针政策和电视媒体三者。电视评论节目的定位具体到新闻实践中,就是要解决节目做给谁看、…  相似文献   

16.
如何让电视新闻节目的表现形式跟上受众欣赏口味的多元化,如何在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大前提下制作出丰富多样的新闻类节目,仍将是一个长期困扰电视工作者的问题。对电视文艺类节目表现形式、其他媒体表现形式和相关艺术门类表现方式的借鉴将是丰富电视新闻节目表现形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周漫  严渝雅 《新闻前哨》2001,(11):24-24
广播是靠声音传播信息的媒体。“广播节目”是广播媒介运作的基本因子,语言、音乐、音响则是构成广播节目的三要素。 从目前广播界的现实来看,一般较为重视语言和音乐这两个要素,而对音响(包括自然音响、环境音响、效果音响)却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这主要表现在无论是在节目采录、编辑、制作等的实际运用上,还是在音响采编运用理论的研究上,都做得不够。例如在新闻节目中,录音新闻、录音通讯、录音报道、现场报道等节目的运用虽有进展,但总体上仍不多不精,有些音响效果不佳,有的甚至失真。又如在广播文艺节目中,也是带“响”节…  相似文献   

18.
目前,形式多样的直播节目已经成为广播最引人注目的风景。而主持人已经成为直播节目风格和节目影响力最重要的因素。与此同时,广播评论的内涵也正逐渐地被溶解渗透到主持人节目中。我们应该意识到这种隐性评论的巨大作用,从而掌握引导公众舆论的主动权。新闻评论被认为是媒体的旗帜,是代表媒体看法,引导公众舆论最重要的新闻手段。实际上,广播主持人的隐性评论同样是通过电子手段,通过媒体发布的,  相似文献   

19.
高芳 《记者摇篮》2004,(3):33-33
新闻发言人与节目主持人都是舆论宣传的代言人,都要时刻体现国家的立场,人民的感情和主流的意识。舆论是监督的利器,媒体是舆论的传播载体,而新闻发言人的立场观点则恰是媒体的内容。之所以有新闻发言人,就是为了避免小道消息,就是让媒体有主流政府的声音。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发言人与媒体中的某些访谈类节目的主持人有  相似文献   

20.
在今天社会快速发展、经济增长迅速的背景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媒体行业中所占的分量十分之重,它是信息传送流通的一种途径,由节目主持人或评论员对当下所发生的具有传播价值和教育意义的事件进行报道,并以自己的观点态度进行相关的分析评论,让观众足不出户便能了解全国各地的新闻信息,如今新闻评论节目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因此,本文分析了我国新闻评论节目从早期到新时期话语转变的主要特点,希望能在现今竞争激烈的电视产业中对新闻评论节目相关工作者有所启发,从而推到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