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孔子算是一位思想的引领者。他的儒家思想,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是一种引领人类社会伦理道德的学说,它的最基本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人的本性是向善的,这种本性原本是相同相  相似文献   

2.
“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一生的追求,也是其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对此,学者们有很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理解。孔子儒家思想关注的中心是人,从人的本性出发,能更好地理解孔子“克己复礼为仁”的精神。“克己”表现了人类的精神特性,“复礼”是遵循人的生存之道,“为仁”是去成就人。“克己复礼为仁”是永葆精神的光芒,不断进行文化创造,追求人生的更高境界。  相似文献   

3.
对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性本爱丘山”一句诗,一般人往往直解其语,认为这是作者本性的自我表白,而我们则认为这是作者弃官归田时的一种愤词.如《归去来兮辞序》中所说的“质性自然”也是如此.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由于家庭与儒家思想影响,他少时就有“大济苍生”的壮志.如果他真是“本爱丘山”,(?)会“误落尘网”呢?更何况是“一去十三年”!诗人出仕,而且时仕时隐达十三年之久,这一  相似文献   

4.
儒学作为中华璀璨文化的重要组成,其深刻的思想体现了中国民族性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由来。百年大计,教育第一,教育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研究孔子、研究儒学,对于开辟当代大学生思想精神新境界,提升高校道德教育水平意义重大。“仁学”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具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其中包含了对“人”的认识,无“仁”不人,“仁”是人的一种固有的本质,“爱人”的行为是“人”本性的外化,“行仁”“成仁”则完美诠释了生命价值。儒家“仁学”深邃的德育思想,对当代高校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阳明赋予“良知”宇宙万物本体的最高地位,把良知抽象化为一种先验的理念,上升为至高无上的天理;然而,他又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把良知说成一种自然本性。王阳明的良知说与庄子学说有着深厚的渊源。王阳明的良知说是儒、道、释三家思想的融合,以儒家思想为内核,以道、释思想为形上学之借用,把儒学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相似文献   

6.
与西方的“一分为二”不同,儒家思想体现的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一分为三”的思维方式,对“道”与“器”之间的“象”的申明并重视,赋予儒家思想以诗性气质,这一气质的鲜明反映为儒家对诗的重视。本文通过分析“一分为三”的思维方式与儒家对诗教的重视,试图建立“象”与儒家思想的诗性气质及重诗之间的合理联系,并阐明这一点对于儒家文艺思想中审美标准与解读原则的确立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刘丽 《辅导员》2010,(8):I0002-I0002
美术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美术专业技艺,又要呵护和发展儿童善良的本性;不能“无为”,又不能延续早期教育方式中的一些专断的成人视角的方法。对于这样的要求,由于教学环境的复杂多样是无法得到普适性的施教准则的。儒家思想是我国古代教育方法论的瑰宝,其中的一些精辟论述对如今的美术教学工作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此文写了两种因果关系,一是“放大本性,显示才华”,二是“缩小痛苦,放大本性”。此文可升格出两篇作文,一篇名曰“屈原的痛”,另一篇名曰“陶潜的才”,升格的措施是:只就一种因果关系举例做“放大与缩小”的辩证分析。  相似文献   

9.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褪去罩在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身上的封建外衣后,它应成为当代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本文仅以儒家思想的核心“仁”来阐述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孟子被认为是孔子思想的继承者,但他吸收了老子有关“善”的思想,并发扬光大,提出了著名的性善论。苟子认为孟子之所以认为人的本性为善,是因其没厘清先天本性与后天作为的关系,并由此提出性恶论。董仲舒认为,人的自然本性中含有“善质”,但是这些“善质”不一定都能发展为“善”,这可以看作是对孟荀人性论的一种调和与超越。  相似文献   

11.
试论高岑思想“侠“与“释“之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远义 《文教资料》2006,(20):84-85
高岑并称,是以多将二者作比较。文章分析高岑思想的差别,认为二者的思想都以儒家思想为主,而高适以儒家思想为主时摄入了“侠”的思想,岑参以儒家思想为主时摄入“释”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文学是人学.文学是要反映社会生活,但是反映人之本性则更为重要,虽然人之本性也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考察古今中外文学史,凡是能广为流传、百代不衰的作品,均是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人的本性——人之某一种感情的作品.文学也可以反映阶级性、抗敌精神等等,但是阶级性等等也只是马克思所说的“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阶级性与“人的一般本性”只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而个别只是这样或那样地体现着一般,阶级性只是人性的一部分,它们并不互相排斥,非此即彼.因此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首先要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要研究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请注意,马克思是把研究“人的一般本性”放在“首先”位置上的.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的教学中,儒家思想前后多次在教材中出现。儒家文化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要部分,儒家思想是封建的正统思想,其“五经”成为封建教育的基本教材,乃至在中国近代戊戌变法、现代新型的社会主义“德治”中都有利用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为什么能独领风骚?在古代史中,因其思想内核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统,在根本上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在现代,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重视道德的作用,强调德才兼备,它是肯定在“法治”基础上的“德治”。这里就儒家思想产生、利用和对…  相似文献   

14.
复习教学的设计思路 通过复习教学,让学生实现对这一专题知识体系的重建,从宏观上把握从先秦到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该专题有四课内容,通过“百家争鸣”“汉代儒学”“宋明理学”“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对儒家思想进行阐发。由于教科书对儒家思想的阐发侧重对儒家学者的具体观点进行罗列分析,或者将同一时期学者的思想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从彻底的唯物史观出发,认为人的天性有第一和第二之分、一般和特殊之别;人的天性是第一天性和第二天性的有机统一,是一般本性和特殊本性的有机统一,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批判了粗陋的共产主义和国民经济学关于“人的本性”的无知和倒悬谬误,揭露了资本主义时代人的一般本性与特殊本性的分裂及其根源。实现人的“本性”是共产主义理想的基础,也是唯物史观的价值追求。探析马克思主义视阈下人的两个“本性”命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生态性道德教育论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不仅是一个学科术语,在“后工业”时代到来之后,它亦成为一种理念、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文明观。道德教育作为过滤、传承社会文化、“促使灵魂转向”的途径之一,自身具有生态本性,其因子在相互作用中形成了一个生态共同体。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和德育的生态本性,建构一种生态性道德教育是其现时发展的必然选择,即建构生态和谐的道德教育理念、生态互动的师生关系以及生态型德育课程。  相似文献   

17.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延绵2000余年,其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中国当代外交也必然会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从儒家思想中的“重义轻利”“中庸之道”“忠恕之道”三方面来探求儒家思想对中国当代外交思想及实践的影响,阐释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并发掘其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一章有六课,“儒家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是本单元的一条主线。在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中,“人性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但对此,教科书表述不是很明确,尤其是《宋明理学》一课中“‘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一语,学生难以理解,故在此梳理,希望能对学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大众言论     
髴一位长年生活在海拔3000多米以上高原的青海人到了深圳,一出机舱,站在停机坪,他哭了。面对满眼柳绿花红,蓝天白云,俊男靓女着短衫短裙,说———“人的生存空间为什么差异如此之大?”髵正在欧洲访问的温总理谈到中德文化的交往时,特别提到著名学者莱布尼茨对中国儒家思想的推崇———“中国儒家思想是最光辉的思想,儒家思想对欧洲启蒙运动有推动作用。”大众言论  相似文献   

20.
儒家思想是我们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重要标志。儒家思想从来没有离开过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即使社会发展到今天,中国大众日常生活中仍然延续着儒家思想传统,到处可见传统文化的印迹。从当代大众生活的点滴中能够体会到儒家思想的魅力;从大众对经典的阅读中看到儒家思想在当代的影响;从社会层面国学热潮中感受到大众对儒家生活方式和理念的喜爱和追捧。这进一步映衬出儒家思想与当代大众日常生活的关系,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