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秀芸 《广西教育》2014,(45):55-56
正古人云:"读书破万卷,笔下如有神。"一篇好的文章有值得挖掘作为训练学生习作的地方,或是人物描写特点、景物观察方法,或是文章的谋篇布局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切实抓好写作教材的落实,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写作训练点,沟通读与写之间的联系,实现习作教学对阅读教学的拓展、延伸、深化和升华,让学生得以在习作训练中学以致用,真正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一、挖掘词句的训练点阅读教学要指导学生积累语言,教师  相似文献   

2.
在主题单元阅读教学中挖掘习作训练点,充分运用教材中的一篇篇经典的美文来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写作方法,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降低习作的难度,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按照教材编排要求,一般每个单元都有一篇习作,一学期8篇,一学年16篇。从教学实践来看,仅仅完成这一训练,对有效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要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必须把单元的写作教学与平时的练笔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两条腿走路,才能较快地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习作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习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而在中学语文教材有很多影视作品,这些作品浓缩了社会生活,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思想性,是一篇篇很好的范文。因此,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不能忽视影视文学作品对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帮助作用,要充分挖掘其功能,引导学生写好作文。  相似文献   

5.
赵丽华 《现代教学》2009,(12):55-55
在阅读教材中,我们可以结合某一篇具体课文的某一片段随机安排习作练习,培养学生写作技能、写作习惯和习作兴趣,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练笔。这种练习机动灵活,针对性强,不在乎写多少,只让学生抓住事物特点写一个小片断,这种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习作"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在写作前让学生阅读一篇例文,这篇例文来自同年级学生的习作,因而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写作方法切合实际,  相似文献   

7.
王令玲 《考试周刊》2012,(56):38-3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而记流水账、挤牙膏、说假话等一直是存在于小学生,尤其是三年级学生习作中的通病。按照教材编排要求,每学期完成8篇习作,要想借此达到纠正学生的这些缺点,有效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目的,是远远不够的。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让学生写日记、读日记,是治疗各种习作病,提高三年级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一、学生日记,捕捉生活的精彩。  相似文献   

8.
罗先文 《考试周刊》2013,(38):57-57
<正>积累是写作的基础,没有积累就无法"倾吐"心声。教材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课堂资源,是学生作文训练的优质资源。引导学生欣赏并积累教材中潜在的"精彩点",让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成为学生习作训练的载体,善学之既久,学生习作能力自然纯熟。那么,如何善用文本,以之为练兵场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笔者不断在实践中摸索,略有心得。  相似文献   

9.
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效果。语文教材齐集名家名篇,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精美的阅读材料,其丰富的题材和写作体裁也给学生习作提供了可资借鉴之处。因此,抓住语文课堂教学,运用好课文这个例子作为学生习作的范文,能让学生言之有物,轻松习作。  相似文献   

10.
【教材分析】本次习作是苏教版第七册中第4篇习作,借助例文让学生懂得象声词的作用和用法,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聆听大自然的奇妙声响,学习在一件  相似文献   

11.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涵的语文素养,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积累、练说、练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的习作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2.
教学“习作例文”,首先要明确这类课文的编写意图,弄清它的性质和特点,以此确定教学方法。根据教材编写的说明,习作例文既是半独立的阅读课文,又是指导学生习作的例文,这就告诉我们,它既是阅读教材,用以指导学生阅读,又是写作教材,用以指导学生习作,它是读写结合的范文。这种性质和特点,决定了习作例文担负的教学任务。作为阅读教材,它有读的任务,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来理解课文,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作为写作教材,它有写的任务,要让学生在理解课文  相似文献   

13.
批改学生习作是让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头痛的事。通常是这篇习作刚批完,那篇习作又接上了,这其中的辛苦暂且不提,重要的是教师的付出没有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学生收到作文本,打开看一眼等级便匆匆合上,一篇作文就此了事,似乎教师写的评语与他们无关。《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逐步培养学生习作评改的能力。”于是,我萌发了要改变习作评改方式的想法,让学生参与评改。于是,我搜集关于习作互评互改的资料学习、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我开始在班级实验了。让人兴奋的是,一个学期后,学生不仅掌握了修改习作的本领,写作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经常在课堂上让学生高声朗读自己的习作,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是:在学生做完习作后,先由学生自己朗读一遍,然后师生当场讨论评议。如果这篇习作有比较突出的地方,教师还可以让作者谈谈自己的写作体会。  相似文献   

15.
小学三年级是小学语文写作的启蒙阶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语文习作提出以下阶段性标准: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习作;在实践教学中应逐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在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易于动脑,乐于表达"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实情感。探讨了怎样在三年级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结合三年级教材进行习作的教学实践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张秀琴 《广西教育》2012,(37):30-31
怎样才能让学生的习作言之有物呢?其实,语文教材里处处蕴涵着习作资源。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的习作资源,以阅读为基础,随机练笔,降低习作难度,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一、“有意栽花花不开”。褪色的春天令人心痛 在一次的习作课时,根据教材要求,要让学生写一篇老师不在场时同学之间发生的趣事。应该说,此文题材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不仅爱写会写,而且也能写得出色。为了给孩子们提供一点习作素材,我决定故意迟到几分钟,制造点特殊的习作效果。  相似文献   

18.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凭借,在写景状物类文章描写中,教师以教材为依托,让学生从学会观察、理清顺序、多感官参与以及动静结合等方面研读教材,可以使学生从中习得表达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具体,言之生动"等习作策略技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作习惯,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强调:“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三年级的孩子初学写作,如何让学生在习作的起步阶段感受到习作的精彩、对习作有兴趣,乐于表达真情实感,轻松地踏入习作的大门呢?一、模仿与借鉴,激发习作的兴趣对刚刚起步习作的三年级学生,教师很有必要在作文教学时,引用教材上的一篇类似的文章或同年级学生优秀的作文为范文。教师先范读,然后让学生多  相似文献   

20.
郑铱林 《辽宁教育》2023,(13):50-53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挖掘习作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同时让学生在习作活动中感受习作的快乐,树立习作的信心。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习作课“国宝大熊猫”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习活动为主线,通过创设多个渐进式的学习活动,推进整合信息类习作的教学实施,促进学生习作思维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