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荣华 《新体育》2022,(4):94-96
“健康的50%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性在现今阶段日益凸显。通过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调查,可发现,体育教学能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这就使得“体育课堂教学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联合教育议题成为多方面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创新体育课堂教学为基点,有望提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并从体育教学对中小学心理健康积极作用的角度入手加以分析,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活动水平,实现体育教学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智力和能力的开发就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重点,然而,现代的学校教育却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文章就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的标准及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进行论述,以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曾经在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把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造人才方面肩负特殊的使命。”没有观念的创新,就没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就没有教育的飞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  相似文献   

4.
1.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据有关献报道大约32%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心理品质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弱点,如抗挫折能力、意志力、危机意识、协作精神等都比较薄弱。[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自身要求.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社会的共识.目前在学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采取的主要形式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和讲座,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信箱等.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民族的昌盛和祖国的富强,心理问题已成为他们健康、成材的一只“拦路虎”。如果不能将这一问题处理好,那直接会影响中小学生时期乃至成年后的身心健康发展,解决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已迫在眉睫,事在必行。通过体育锻炼的手段来促进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是本文所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育、过渡时期,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相互交织在一起,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不强,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等。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关系着个人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和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Ⅲ。而各类研究数据表明,现阶段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峻,其中以人际关系敏感、行为异常、心理承受障碍等表现较常见,有的还有抑郁、焦虑、厌学、自杀等现象日。针对上述情况,本人以体育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尝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学生身心两方面的健康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仲慧慧 《精武》2012,(24):41-4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体育教育工作的题中之义,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着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未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事业能否健康发展,决定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成败。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体育对心理健康的作用,在概括和分析了当下大学生心理状况之后,尝试为大学的体育教育提出一些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以期对体育教学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9.
体育课程中心理健康目标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健康、心理健康、个性概念的认识,阐明了心理健康与个性发展的关系。提出了体育课程中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及促进心理健康与发展个性的教育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学校体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作用探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通过文献资料研究、社会调查、专家访谈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部分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运用体育学、保健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理论知识与研究成果,探讨了学校体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的积极效应与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心理健康教育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从心理健康与体育教育的关系入手 ,深入探讨了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河南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考研择业观念进行的调查表明:学生考研的主要原因是提高自身知识水平、缓解找工作困难、毕业后去发达地区或大城市、家庭和父辈期望;半数以上学生热爱并准备从事体育工作;近半数学生在校学习目标仅为考研。体育院系要开设相应的讲座或者课程,对学生进行就业心理指导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中小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身心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这项关系到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大事已经到了再也不能轻视的地步了。铜山县素有重视学校体育工作的优良传统,早在1999年就被评为全国农村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2001年铜山县被确定为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后,对学校体育工作更加重视。我们始终认为:不能为了升学率而牺牲了一代人的健康,如果一个学生的文化课弱一些,  相似文献   

14.
对河南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考研择业观念进行的调查表明:学生考研的主要原因是提高自身知识水平、缓解找工作困难、毕业后去发达地区或大城市、家庭和父辈期望;半数以上学生热爱并准备从事体育工作;近半数学生在校学习目标仅为考研.体育院系要开设相应的讲座或者课程,对学生进行就业心理指导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体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研究、问卷调查和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部分地区中小学体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从体育学科发展角度探讨学校体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的积极效应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立国 《体育世界》2013,(5):107+104
学校体育和健康心理是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现状,提出了采取学校体育教育的手段来调节和促进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而全面完善中小学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7.
信息台     
<正> 夏翔教授对增强中小学生体质提出三项建议据1985年8月27日《中国教育报》报导,前不久,著名体育专家、清华大学教授夏翔向国家教育委员会何东昌副主任就增强中小学生的体质问题提出三项建议: 一、在小学生中提倡跳猴皮筋;二、在青少年中提倡练健美操;三、在城乡中小学认真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夏翔教授还告诉《中国教育报》记者,何东昌同志曾向他谈起,中小学女学生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学校教育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成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曾经的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应有的重视,而心理健康教育亦是如此。本人从心理健康与体育教育的关系入手,深入研究了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同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十分注重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培养健康心理素质已成为学校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现阶段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领域目标贯穿于义务教育的每一个阶段,促进初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从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挖掘体育活动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认知能力、树立学生学好体育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不断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培养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旨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得以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20.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它是我们享受幸福生活、成就事业的基石。健康的概念,不仅是指没有躯体上的疾病,而且要有良好心理状态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三者缺一不可。高等体育院校是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摇篮和师资的源头,在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掌握心理健康维护策略的能力,将直接影响着未来教师队伍的建设。本文主要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河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与研究,与全国常模,青年常模,以及与其他省份和其他学科进行比较,查找原因提出建议,为进一步推进我省体育教育事业提供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