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湖蛮“是历史上居住在四川南部金沙江下游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据史料分析可知,“马湖蛮“得名于“马湖江“、“马湖“;“马湖蛮“可能来自古蜀族、僰族,后融入彝族、汉族;自汉至明,马湖地区与中央政权的关联逐步加深;明末清初“改土归流“,“马湖蛮“地区土司制度逐渐消亡,借土司之名而仅存的少数民族痕迹也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2.
人教社《中国古代史·试验修订本》在《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一节提到明清时期的“改土归流”政策,如何理解教材的这部分内容呢?第一,“改土归流”政策的实施是由于土司制度严重阻碍了中央政令的畅通和民族国家的统一。土司制度是在唐宋时期羁縻州县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其实质是“以土官治土民”,利用各少数民族的首领进行间接统治。土司可以世袭,对辖区内的行政有自主权,但按时向朝廷交纳贡赋,调兵从征,职位的继承必须得到朝廷的批准。元明清三代中央政府在西南和中东南的少数民族地区,在建立省级行政机构的同时,根…  相似文献   

3.
“禽”、“兽”词义的发展有相似之处,都是由捕猎的动作引申出捕猎的对象,但两者的所指又有不同之处:前者有时单指鸟,有时单指兽,有时兼指鸟兽;后者仅指四足的动物。“禽兽”是“禽”和“兽”的总称,有时又是偏义复词,单指“兽”。  相似文献   

4.
做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要从教材建设入手,突出一个“新”字,使学生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知之,更信之;还要加强“三进”工作力度,使学生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到“知、信、行”相统一。  相似文献   

5.
“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中的最高境界,也是庄子思想的核心。与郭象、支遁的“逍遥”论相比,庄子的“无待逍遥”是“无己”、“无功”、“无名”;而与之不同的郭象的“足(适)性逍遥”只求“安于性分”;与之相近的支遁的“任心逍遥”则讲求“至人”“无待”。庄子的“逍遥”观对我们有许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世界历史发展具有整体的联系性、相关性,从宏观上把握世界历史的发展非常重要;但世界通史及全球史的研究,需要以断代史、国别史、地区史和专门史以及诸多具体方向研究为基础。世界历史的发展可以表现出整体的一致性;但更多地则表现出个体差异性。世界史学科要承担起认识世界、继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和服务社会的历史重任,应在大力培养学科建设所需要的“通才”的同时,重视诸多研究方向上各类“专才”的培养,进而为我国世界史学科整体的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章蜜 《语文知识》2011,(3):86-88
江西修水话里的程度副词比较丰富,有单音节的,如“闷”、“几”、“蛮”、“好99~66死”等;也有双音节的,如“点吧”、“确实”等,其用法和普通话中的程度副词既有相对应的地方,同时也具有自身的方言特色。文章基于方言事实,主要从语义、语用、语法三个方面对修水话中程度副词“闷”和“几”的用法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8.
中国哲学研究历来重视先秦道家哲学“道”本体论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原创地位,而比较忽视儒家哲学创始人孔子的“道”本体哲学思想。文章认为,“道”是孔老哲学共同的本体论核心范畴,意指天地万物之本原、本质、本性;它既是一种物质实体,又是一种精神实体,“混沌”、“变通”、“阴阳”、“虚静”是表述“道”本体特征的几个重要范畴;“道”是中国哲学“天人合一”基元命题的本体论依据,也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谐本质论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努力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认真设计出“切合实际”又“合乎科学”的课堂教学结构。  相似文献   

10.
论湖湘文化之源及其“蛮”的特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湘文化的源头是楚文化,它的特质,可以用一个“蛮”字来概括。它分为三个层面:原始层;乡土意识和怀乡恋乡情结;爱国和自强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当代西方学术界基本同意“ethnicgroup”是指拥有名称的人们群体,它具有真实或假想的共同祖先,享有共同的历史记忆和一种或数种共同文化要素。虽然当代西方学者曾经比较普遍地将“ethnicgroup”定义为大社会中小群体或次群体,但是,目前认为“ethnicgroup”也可以是主流群体或多数群体的观点渐成主流。因此,将目前汉语的“少数民族”和“56个民族”的“民族”英译成为“ethnicgroups”是比较正确的,并且继续使用“TheStateEthnicAffairCommis-sion”来翻译“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应该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2.
口传的历史"文本"--黎族民间文学概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黎族有其自成体系的语言 ,但没有文字 ,在建国前 ,民间文学是其唯一的文学。黎族民间文学是一种独特的历史存在 ,也是一种兼容并蓄的现实存在。本文主要从黎族民间文学的体裁形式和内容进行概述性评介。  相似文献   

13.
帽饰的产生与特定民族和人群生活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也与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民族特征、生存空间、审美心理、族群交往等有密切的关系。以红河上游花腰傣服饰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帽饰"鸡枞帽"为例,深入分析帽饰与环境、族群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对于进一步了解当地族群的传统服饰文化和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傣族、壮族、布依族为例,分析了其在各自生活的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较为系统的服饰特点,并对这三个民族的服装特色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结合符号学语义及语用的理论,浅析了百越族群服饰具有民族化、伦理化、社会阶级化和宗教信仰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15.
相对独立的社会时空,使广西黑衣壮的服饰文化形成自己独特的符号体系,它不仅塑造着黑衣壮服饰的文化精神,也规范着他们服饰的构成特征。他们崇尚黑色,从头到脚一身黑,而且服装款式、图案也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反映了黑衣壮的审美意识,让世人体会到古朴的文化基因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通过对那坡黑衣壮服饰的解读,以期理解黑衣壮文化的本真世界,更为理性地保护传统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6.
"刮面"是沿河地方土家族最独特的礼品,是人们往来结交和赠送喜礼的重要物品。通过"刮面"的生产过程,介绍"刮面"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针对"刮面"文化正在遗失的现状,提出了对"刮面"文化的保护与开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花山族群认同不是同一族群的认同,而是生活在该区域的汉、壮、瑶各个族群的情感、意识、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文化因素互化、调整、组合、相互适应的动态过程.由于受政府政策和实际利益的驱动,其认同复杂多变,最终认同瑶族成份.这种认同现状,对维护区域和谐与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审美人类学视野中,民间舞蹈的"美"不是一种孤立的、单纯的文化现象,而是作为一种被建构的存在;这种存在是在一定社会关系、社会制度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的。广西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与本民族的文化、祭祀仪式、风土人情、节庆风俗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蕴涵着民族的审美,它是民族审美的物化,更是生命力量和内在本质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高老庄》中的语境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了子路返乡后的变化以及高老庄历史和现实的对比,探讨语境的迁移和主体建构,分析不同语境下的人的活动和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20.
族群研究是当代国际人类学研究的前沿热点,首先介绍了族群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然后论述了族群认同的概念及其理论流派。文章的重点是通过族群认同理论,得出有关语言与族群文化、多元文化、民族教育、家庭教育、环境教育等方面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