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平宪法"的颁行,不但为战后日本走和平发展道路并崛起为世界经济大国奠定了制度基础,而且为亚太地区持久和平提供了政治保障。然而,战后70多年来日本保守势力一直在处心积虑修改乃至废除和平宪法。如果说最初的"芦田修正"只是埋下了"修宪"隐患,那么日后日本保守势力掀起的四次"修宪"浊浪则将和平宪法推向岌岌可危的境地。而无论日本保守势力怎样兜售和平宪法"强加论""过时论""阻碍贡献论",都掩盖不了其向战前回归即复活军国主义的政治图谋和本质。日本"修宪"逆流之所以来势汹汹、愈演愈烈,既与日本政治右倾化和右翼势力重新抬头息息相关,也同美国出于冷战和反华需要采取放任乃至纵容态度密不可分。推动日本国民更多更快走向觉醒、努力壮大日本政坛护宪政治力量、推动亚太各国结成维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和平宪法之国际统一战线,是遏制乃至粉碎日本保守势力"修宪"政治图谋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放弃战争权是美国方面对日促降的首要条件,维系天皇制则是日本濒临败战危局仍竭力试图保留的要求。在《日本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中,放弃战争权与象征天皇制完成了事实上的政治性交换,《日本国宪法》得以成立,日本国家顺利重建。在这一交换中产生的和平主义理想,为战后日本带来无穷福祉,理应珍视。放弃战争权和象征天皇制,成为战后日本宪法两大基本特征,亦是防止军国主义在日本再度复活的法律性限制措施。如今日本政坛的修宪思路,则是从根本上颠覆宪法的这两个基本特征,应引起国际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后,在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下,日本政治日益保守化。其表现一是竭力突破日本和平宪法;二是加速军事大国化步伐;三是否认侵略历史。冷战后的日本政治保守化一方面对日本内政外交产生深刻影响;另一方面,严重伤害了毗邻诸国的感情,对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安全构成潜在的威胁,值得人们警惕。  相似文献   

4.
《日本国宪法》是1946年在美国主导下制定的。在1952年美国占领结束后,日本国内各种势力围绕宪法修改展开了长期斗争,日本政府试图全面修改宪法的企图虽然没有实现,关键的宪法第9条通过日本政府的解释和议会相关立法,实际已经面目全非。进入21世纪后,日本政府的修宪活动逐渐增强,安倍内阁通过《修宪国民投票法》等相关立法,使《日本国宪法》的修改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对我国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三次修点这次修宪不仅涉及条款多,而且内容极为重要,涉及到国家的指导思想、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治国方略等重大问题。这次修宪不仅是对改革开放二十年新成果、新经验的肯定,同时也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为党的“十五’大确立的跨世纪宏伟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宪法保障。  相似文献   

6.
我国已经进行了四次修宪,宪法该如何修,朝哪个方向发展。只有以宪政观念为基础,以宪政宪法为修宪演进之方向,宪法才能真正享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同时在修宪过程中须重视程序性规范的设置,方可保障宪法中实体权利的实现。通过修宪,在宪政框架内依宪立法、依宪行政与依宪司法,在保持社会及政权的稳定和切实保障基本人权的同时实现宪政转型。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所在地区,自2005年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直使用人教版历史教科书。在必修一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中,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是作为一个子标题出现的,但在教学中往往容易被忽略,没有给予其应有的地位和重视。这里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教科书将重点放在二战后日本经济的重新崛起,涉及政治大国的叙述只有20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8.
一、“控制”和反“控制”的冲突仍将持续 进入21世纪,以小泉为首的日本政府仍然奉行20世纪90年代以来提出的建立政治大国和文化大国的主张,其重要举措之一就是提出和探讨修改“和平宪法”。2005年4月,众参两院宪法调查会分别出台了《最终报告书》和《关于日本国宪法的调查报告书》,标志着关乎日本未来政治走向的修宪运动进入了实质性修宪时期。修宪对日本政治的现状及未来有重大影响:首先,日本修宪的最直接目标是成为政治军事大国,彻底摆脱“经济巨人、政治侏儒、军事附庸”的形象,提高国际政治地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日本政治右倾化加剧,主要表现为:否认甚至公开美化军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力图突破并修改和平宪法:极力扩充军事力量。妄图充当政治军事大国;渲染“中国威胁论”。究其原因主要是战后对日本军国主义战争责任的清算极不彻底,日本政界总体保守化,“新民族主义”抬头。经济的持续衰退所引起的不安心理。以及加速走向政治大国的政策抉择的影响。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加剧。增加了日本未来政治走向的不确定性,加深了东亚主要国家对日本的不信任感和警惕感。  相似文献   

10.
笔者所在地区,自2005年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直使用人教版历史教科书。在必修一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中,“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是作为一个子标题出现的,但在教学中往往容易被忽略,没有给予其应有的地位和重视。这里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教科书将重点放在二战后日本经济的重新崛起,涉及“政治大国”的叙述只有“20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11.
八二宪法颁行以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依法治国的方略基本得到落实,但宪法权威及实施保障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如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实施及监督制度,多年来学界众说纷纭、争论未已。重读八二宪法制定颁布前后的历史文献,不仅有助于明晰八二宪法的基本精神,也有助于探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实施及监督制度建设的路径。拟凭借政治决断论的制宪权理论及返视经典文献的方式回顾八二宪法颁行以来的宪政建设,并对近来理论及实践中违反宪法的言行进行评析,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2.
日本自20世纪60年代就萌发了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念头,冷战以后更加明确地为这一目标奋斗,并做出了许多努力。日本如此孜孜不倦地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根本原因无非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谋求国家利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彻底改变战败国的形象,提高国际地位;取得与经济实力相应的政治地位和权力,实现"政治大国"的目标;通过联合国谋求更大的经济利益,维护经济安全;同时借此突破国内和平宪法的限制,为走向"军事大国"铺路。正是因为这些动因的存在,日本在"争常"道路上才越挫越勇。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经济日起集团化的90年代,日本为了加快实现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对亚太地区加强了其经济影响,将贸易、投资和对外经济援助等方面的重心偏向亚太地区,客观上推动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区域内的经济合作。但是,日本的右翼势力和右倾思潮则给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与合作蒙上了阴影。  相似文献   

14.
新民族主义思潮冲击到日本社会各个层面,尤其影响到日本政坛,重点集中在如何看待以往的侵略战争历史,反映到对华政策方面就是态度强硬、提防觊觎中国的发展,致使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陷入低谷。  相似文献   

15.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的广播,不仅敲响了轴心国同盟完全覆灭的丧钟,也宣告了日本帝国的灭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结。这是反法西斯盟国军民英勇奋战的必然结果,它揭示了“玩火自焚”的真理。然而日本政治家“谋和”成功,是二战结束的“催化剂”。从主观上说,它是日本政坛显要们居于难以接受而又无可奈何的现实的基础上,力图挽救日本帝国彻底毁灭的努力。从客观上说却导致了战争的结束,使盟国减少了百余万人及数以亿计的经济损失。不管怎么说,迅速结束战争对战胜者和战败者来说都是非常合算的。因为,战胜者可以放心地享受胜利的荣誉以及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失败者也可以保住复兴的更高更有利的起点。因此,回顾这次“谋和”活动进程,追忆“谋和”者们的努力,都是有益于历史研究的。正在日本战争狂热者高呼“死战”到底的时候,日本政坛宿老们却开始了向盟国的“谋和”活动,这一活动几经周折,但在天皇的亲自干预下,终于以广播天皇停战诏常为标志而获得成功。这些谋和者,虽以自己的政治前程乃至生命换来了停战,却避免了日本的毁灭,保住了它复兴的根基。这次谋和成功在客观上减少了盟国百万余人和巨额经济损失,这对交战双方都是有益的。因此,回顾这次“谋和”活动的艰难历程和谋和者们的种种努力,不仅将会获取经验教训,也是对历史研究工作的一种负责。  相似文献   

16.
1927年日本借口以保护侨民为由,出兵侵略山东。在日本出兵山东过程中,《申报》始终以维护民族利益为出发点,站在爱国的立场上,对日本出兵山东这一侵略行为进行了详细的报道和揭露。文章试图报道日本出兵山东,到关注政府对日出兵态度,动员社会各界反日救国,最后揭露日本军事侵略野心等方面,展现《申报》在维护国家主权方面所起到的舆论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17.
日本一贯十分重视开展联合国外交.战后初期,日本的联合国外交以重返国际社会为主要目标.加入联合国后,日本开始借助联合国提高国际地位和增大国际影响力,但日本的联合国外交严重从属于对美外交,缺乏独立自主性.冷战后,甘本的联合国外交被视为跻身政治大国的重要台阶,而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成为日本外交战略的最核心目标.为此,日本积极推动联合国改革,并借机两度向"入常"目标发起冲击."入常"是日本既定国策,在短期难圆"入常梦"的情况下,日本政府最现实的选择是先谋求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席位,在日本多元化外交战略中强化联合国外交的基础,从而为最终实现"入常"目标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6,(79):194-195
"世袭政治"这种独特的政治现象虽非日本所特有,但日本作为一个现代民主国家,其"世袭政治"现象比西方国家要多得多,这种现象体现了日本政治的特色,并且与日本特有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世袭政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违反了民主精神,并且导致政治腐败的弊端尤为明显。近年来,日本社会对"世袭政治"的反对呼声愈发高涨,本文主要从日本传统文化的角度对"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进行讨论,并简要分析"世袭政治"对日本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00年元月21日,日本最高法院再次驳回东史郎等人上诉。实质上东史郎问题涉及到 日本对二战的认识,涉及到日本是否敢于正视历史、敢于承认二战期间对亚洲和世界人民所犯下 的罪行,并以此求得世界人民谅解的问题。日本已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正希望成为与经济地位 相符的政治大国,世界人民也希望日本能为世界和平与繁荣多做贡献。但是,如果日本一定要一 意孤行,执意选择隐瞒和歪曲历史、走恢复军国主义的道路,则必将被历史所唾弃。  相似文献   

20.
日本和平宪法规定日本不保留军队,没有交战权。日本政府却通过一系列立法,建立起自卫队,参加联合国维和活动,并建立起战争体制,突破了和平宪法的限制,使日本成为军事大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