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孔子思想的历史趋向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问题,由于孔子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以前学术界一般据此认为孔子思想是倒退的,但孔子“仁”的思想显示孔子主张“爱人”,“德治”等,反对奴隶制把被统治不当人看待的观念。孔子的“礼”在性质上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奴隶主贵族特有的空洞的行为形成,而成为调整封建社会关系的准则,故孔于思想的历史趋向是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2.
将孔子当成政治家和政治思想家,是以其一生的行为和思想为依据的.在此基础上,孔子所创立的伦理学即政治伦理学,通常称之为"德政";他培育的"英才"即是以政治家为标准的,其教育是一种特殊教育,而不能将其看成是普通教育.孔子将人生的全部心血倾注于政治或"天下",创立了影响后世几千年的中国政治文化,他的生命是完整而灿烂的.  相似文献   

3.
将孔子当成政治家和政治思想家,是以其一生的行为和思想为依据的。在此基础上,孔子所创立的伦理学即政治伦理学,通常称之为“德政”;他培育的“英才”即是以政治家为标准的,其教育是一种特殊教育,而不能将其看成是普通教育。孔子将人生的全部心血倾注于政治或“天下”,创立了影响后世几千年的中国政治文化,他的生命是完整而灿烂的。  相似文献   

4.
"孝"是中国文化中最悠久、最基本、最重要而且影响最深远的传统伦理观念之一.在传统"孝道"形成的过程中,孔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孔子在继承了春秋以前孝道思想的基础上,针对时代的变化,把孝和礼结合起来,孝的含义由宗族伦理向家庭伦理转化,并使孝从以宗教意义为主转化为以伦理意义为主,使对父母的孝成为一项重要的个人道德修养,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史学界将孔子的“克己复礼为仁”视为孔子站在没落权隶主贵族的立场,反对社会改革和进步的主要依据。本文对此提出异议,认为这一看法的理论基础是“战国封建论”,而“战国封建论”并非学术界的共识;若从“西周封建论”出发,则可做出新的诠释,即“克己复礼”是符合春秋时期社会稳定和发展要求的正确思想,在历史上是有进步作用的。  相似文献   

6.
7.
孔子与柏拉图政治思想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孔子、柏拉图的代表性著作《论语》和《理想国》出发,比较两人政治思想的异同。建立为政以德的君主集权的大同社会是他们的共同追求。政治、道德、教育三位一体,这是他们的共同点。但因对神的态度、对人性的认识上的分歧,两人在教育内容上相距甚远。这些对后来东西方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对其各领域的思想研究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术界长期存在着对孔子劳动观的偏颇看法,对此进一步探索有助于对孔子劳动观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大师们在其坚贞不渝的德性理想追求中,将强烈的王道政治理想赋予其中,有力地为我们揭示了德行与政治参与的紧密内在关系。本文拟通过对孔子的政治参与思想的简要阐释,挖掘其同当前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结合点,并从道德层面探讨增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新渠道。  相似文献   

10.
孔子的时代,既是“礼崩乐坏”、“天下大乱”的时代,也是社会秩序应然建构的时代。从“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出发,通过“三代”之治的历史反思和价值认同,以完成社会秩序的应然建构,既是孔子政治哲学的使命和追求,也是孔子政治哲学范式原创建构的动力和机制;既是孔子政治哲学范式原创建构起点和特点。也是孔子政治哲学范式原创建构的路径和方法。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及其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的确立,则不仅在于他以“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方式和态度,实现了政治、伦理与教化的内在统一,而且更在于他以哲人的眼光和智慧反观历史,不仅实现了中国政治哲学的突破,而且建构了一个与宗法制的社会组织结构和以“礼”为核心的社会治理结构相一致,集“道”、“德”、“礼”“仁”、“孝”为一体的道德人文主义的政治哲学体系,这也正是孔子及其儒家政治哲学思想在汉代以后之所以能够被提升为中国社会的社会意识形态和观念上层建筑的内在根据和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1.
老子和孔子的政治思想本质上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同时有着各自的价值诉求和实现方式。老子的政治思想聚焦于以自然为核心的自为政治,孔子的政治思想聚焦于以伦理为核心的层级政治。深入辨析二者的政治模式、政治理想和政治逻辑,对于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孔子本人及其政治理想中有很多矛盾、冲突的方面,论文就从这些矛盾、冲突中去解读另一面的孔子和其政治思想,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学子》2003,(9):61-62
  相似文献   

14.
孔子的诗学理论影响深远,重新认识并继承发扬孔子的诗学理论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区别于西方新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对公共领域、自由、正义等有关"公"话题的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公"观念。此特色体现在"公"通过与"私"反义对举的方式得以界定,且内涵随政治社会的历史变化而损益。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他的"公"观念对其后"公"思想的发展无疑具有基础性、源头性的深远影响。孔子"公"观念本身就包含政治意蕴。对孔子"公"观念进行政治解读,不仅为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提供了新的维度,而且为厘清公私观念内涵的历史演变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6.
儒家“乐教”思想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先秦儒家“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将上古“乐教”思想发扬光大,奠定了中国两千年礼乐文化的基石。春秋时代“礼崩乐坏”,孔子以“仁”为核心对“礼乐”进行了理论总结,使之追一步人间化、情理化。孔子不仅对音乐与教育、音乐与政治、音乐的审美、音乐的内容与形式诸问题进行了精辟阐述,还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儒家音乐理论体系,同时提出了把音乐作为教化民隶工具的“乐教”主张。孔子对“乐”最重要的见解即认为音乐教育要引人入善,顺从天道,“以六乐防万民之情,而教之和”。孔子对音乐教化功能的认识可概括为“教成于乐”和“调和人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详细分析了古代教育家孔子情感教育思想的特点、功能、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情感教育融入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观点,并就情感教育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和具体实施提出了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8.
春秋时期社会急剧动荡,为寻求"太平",孔子积极入世,在继承和发展三代文化核心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国家、"天下"和谐为终极目标,以内"仁"外"礼"为出发点,以诚信、"忠恕"为原则的人际关系理论。这不仅丰富了孔子思想体系的内容,而且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人际关系的规范。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今天,它仍可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依据教育科研发展观,本文认为孔子通过研习、扬弃已有教育认识成果,在教育基本原理、教学理论和德育理论等方面继承与创新并举,进而建构起自己的教育理论。要者包括:创造性地析述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首倡“有教无类”和启发教学理论,综合性地创建学习过程论和德育结构论,借鉴已知深入探讨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阐释教育目的和使古代教育内容渐趋定型,在施教方法和德育方法上既承前启后又富有特色。  相似文献   

20.
周莹 《华章》2011,(21)
孔予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尤其是教育思想,他的教育思想的很多内容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可以借鉴的,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