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老头》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时代小说,它浓缩了时代的色彩,展现了当时社会里人与人的虚伪、狡诈、残忍,拉斯蒂涅是其中一个极具特色、鲜活生动的典型人物.本文从以下两点对扭斯蒂涅的成长历程进行分析:(1)对比鲜明的典型环境促成了拉斯蒂涅的成长;(2)巴尔扎克复杂的世界观塑造了拉斯蒂涅典型性格的成长.  相似文献   

2.
《高老头》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的两个主要人物高老头和拉斯蒂涅走向了两条相悖的人生道路:高老头开始厌弃并最终与他积极参与创建的资本主义社会决裂,而拉斯蒂涅却一步步靠近他原先所否定的资本主义社会。这两条相悖的道路构成了一个"围城"怪状,以此来反映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将自己的作品定名为《人间喜剧》。《人间喜剧》包含着一部封建贵族的没落衰亡史和一部资产阶级的罪恶发迹史。二者是有机联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九三四年发表的《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被称为《人间喜剧》的序幕。 小说以一八一九年底和一八二○年初为时代背景,以伏盖公寓和鲍赛昂夫人的沙龙为舞台,以高老头和拉斯蒂涅两个人物基本平行而又间或交叉的故事为主要情节,真实地勾画出波旁王朝复辟时期法国社会的面貌。 作者以极大的热情塑造了一个“父爱”的典型——高老头。虽然高老头和他两个女儿的故事是作者用心铺陈的主要典型事例,但高老头并不是小说的主人公,事实上本书真正的主人公是拉斯蒂涅,真正的主题是拉斯蒂涅的学习社会。  相似文献   

4.
初读《高老头》,我们能深深体会到巴尔扎克笔下的高老头的这种强烈的情欲式专一的父爱,并且替高老头所遭受的不公平叹息,但如果沉浸于对高老头的研究,而忘记整部小说所展示的宏伟社会和这个社会中的其他人物,尤其是非常重要的拉斯蒂涅,我想对《人间喜剧》的总观就会有所偏颇。  相似文献   

5.
巴尔扎克及其作品的评论,已经有很多论述了。本文只想把《高老头》、《幻灭》和《交际花盛衰记》这三部作品联系在一起。通过拉斯蒂涅和吕西安的比较,来谈谈作者对波旁复辟王朝时期的生活面貌和那个时代阶级关系的反映和揭示。笔者认为,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幻灭》和《交际花盛衰记》,可以看作《人间喜剧》中的一部独特的三部曲。原因在于:首先,这三部作品的编年史的特点十分明显。《高老头》的时代背景是1819年底到1820年初,《幻灭》则是1821年到1823年;而《交际花盛衰记》则是1823年到1830年,它们的时代背景恰好是前后紧密衔接的。如果我们把这三部作品看作一部有机的整体,则不难发现它们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波旁复辟王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其次,这三部作品在人物形象的描写上体现出明显的连续性特点。它们主要是写外省青年拉斯蒂涅和吕西安向上爬的故事,与此同时,刻画了同他们人生道路关系密切的伏  相似文献   

6.
本分别从两位小说主人公产生的时代和思想基础,以及他们迥异的性格等方面,将小说《红与黑》和《高老头》中的主人公于连和拉斯蒂涅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揭示了1830年前后法国一些有为青年不可避免地走向毁灭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7.
作为《人间喜剧》的序幕, 《高老头》通过对拉斯蒂涅“蜕变”过程的描写,展现出了一个热情、真诚的没落贵族青年被资产阶级金钱观腐蚀后逐步走向堕落的过程.关于他蜕变的影响因素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包括家庭因素、伏盖公寓的环境和里面人物的因素以及圣·日耳曼街区里富人的因素.这也是三个对他影响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王维 《文教资料》2013,(28):5-6
西方浪漫派诗歌中常常说神圣的眼泪是从天上来的。小说《高老头》的主人公拉斯蒂涅在该作品里共有八处流泪。这些泪水都是神圣纯洁的情感的外化。文章分析了其每一次流泪的情感内涵,以期更好地理解拉斯蒂涅的形象及其最终的蜕变。  相似文献   

9.
"外省来的年轻人"这一类人物形象,在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坛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外省来的年轻人"的典型代表,司汤达在《红与黑》中塑造了于连这一人物形象,而巴尔扎克在《高老头》中塑造了拉斯蒂涅的形象。小说人物身份不同对其命运的影响、小说人物生活经历不同对其性格的影响、小说作者创作选择对人物塑造的影响,决定了于连和拉斯蒂涅奋斗史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王维 《文教资料》2013,(33):9-10
拉斯蒂涅、高老头、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是巴尔扎克代表作《高老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各自有着深刻的意涵。拉斯蒂涅的转变代表着金钱魅惑下贵族后裔的蜕变,高老头的遭遇控诉了金钱对人性的扭曲和对道德伦常的践踏,鲍赛昂夫人的命运揭示了贵族妇女的历史性衰败,而伏脱冷则很好地充当了作者批判社会的传声筒。  相似文献   

11.
巴尔扎克先生年轻时做枪手,聪明地用了别的名字,后来便可以不承认了所以他以一部《人间喜剧》无敌于天下。巴尔扎克先生认为一个作家笔下就是一个世界,他写的作品不应该孤立而应该组合起来,他把它叫做“分类整理法”;再不一部作品一些人物。要交叉再现他把它叫做“人物再现法”。他一共2400多个人物再现的有400多个重要的人物再现在20多部内所以拉斯蒂涅在《高老头》里还是个穷学生,到了《纽沁根银行》  相似文献   

12.
文学史家对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前后欧洲文学史上出现的个人奋斗者的形象都颇为重视,其中尤以司汤达的《红与黑》中的于连·索黑尔和巴尔扎克《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两形象为人称道。刘建军同志撰文《成功的梦想、毁灭的悲歌》对这两个人物形象进行了比较(见《东北师大学报》1987年第三期)。该文侧重分析了这两个人物在命运际遇上的“惊人相似处”。找出异中之同,从而发现艺术形象受历史环境的制约的一面,这当然是很有益的。但是,同时代作家塑造的形象绝不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因此,如果进而寻求同中  相似文献   

13.
1834年,巴尔扎克出版了《高老头》一书,这是他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小说以1819年底和1820年初为时代背景,以高老头和拉斯蒂涅两个人物的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为主要情节,真实地勾画出波旁王朝复辟时期法国社会的一幅剪影。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在通篇小说中,作者竭力渲染了高老头的超乎寻常的爱女之情。只要能看到女儿一眼,听到女儿叫一声“爸爸”,他就可以付出一切代价,忍受一切苦难。因  相似文献   

14.
●《高老头》片断精选(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傅雷译)“嗳,拉斯蒂涅先生,你得以牙还牙对付这个社会。你想成功吗?我帮你。你可以测量出来,女人堕落到什么田地。男人虚荣到什么田地。虽然人生这部书我已经读得烂熟,可是还有些篇章不曾寓目。现在我全明白了。你越没有心肝,越高升得越快。你得不留情的打击人家,叫人家伯你。只能把  相似文献   

15.
拉斯蒂涅是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中的人物,于连是司汤达的《红与黑》中的人物。拉斯蒂涅和于连是法国王政复辟时期两类出身不同,探索自己的前途,寻觅自己地位的向上爬青年。这两个人物在认识复辟王朝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的青年思想面貌上有相互补充作用。两者的形象不仅概括了法国中下层有抱负的青年整休,而且人们也可以通过他们的形象,认识到复辟王朝这段特殊历史的动向。拉斯蒂涅出身于外省破落小贵族。人口众多的老家省吃俭用才每年熬出一千二百法郎的生活费给他上巴黎求学。压在他肩上的大家庭义务,使他“对于权位的欲望与出人头地的志  相似文献   

16.
1834年发表的长篇小说《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1819—1820年初为时代背景,以伏盖太太的公寓和鲍赛昂子爵夫人的沙龙为主线,退休面条商裔里奥老头被他的两个进入巴黎上流社会的亲生女儿遗弃为基线,展开故事情节。作者通过对拉斯蒂涅性格塑造,解剖资本主义社会内部金钱就是一切的人际关系;批判道德沦丧、精神堕落的现实;言论那种不择手段、不顾廉耻、穷极贪婪的极端个人主义和政治野心,揭示贵族阶级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作品充分反映了十九世纪初巴黎社会生活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17.
1834年,巴尔扎克出版了《高老头》一书,这是他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小说以1819年底和1820年初为时代背景,以高老头和拉斯蒂涅两个人物的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为主要情节,真实地勾画出波旁王朝复辟时期法国社会的一幅剪影。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在通篇小说中,作者竭力渲染了高老头的超乎寻常的爱女之情。只要能看到女儿一眼,听到女儿叫一声“爸爸”,他就可以付出一切代价,忍受一切苦难。因此一些评论家们就认为高老头的父爱“表现了人类崇高的感情”,是使人看了“惊心动魄”的“伟大的感情”,朱维之先生主编的《外国文学简编》持的就是这种观点。另外华中师大  相似文献   

18.
拉斯蒂涅和于连都是世界文学史上“不择手段出人头地”的典型形象。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人生目标,在权钱网络的笼罩下,不择手段的以不同的方式演绎着各自的人生。最终,拉斯蒂涅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于连却以他平民孤傲的姿态走上了灵魂的祭坛……本文从两个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阶级出身、人生目标的实现方式、气质性格、人性归宿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9.
巴尔扎克笔下的拉斯蒂涅与老舍先生笔下的骆驼祥子都试图通过个人奋斗来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却又最终被黑暗的社会所吞噬。拉斯蒂涅想通过用功读书来改变贫穷的现状,而祥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他们都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奋斗,但是却一次又一次遭到现实的残酷打击,最终泯灭了人性而成为个人奋斗的悲剧典型。  相似文献   

20.
需要说明的第一点是拉斯蒂涅、于连形象的塑造缘起两位作家的自我心理积淀和自我情感的外化。巴尔扎克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从家庭断绝他经济供给的那一时刻起,从他为了谋取金钱屡遭失败而屡受债主追逼的窘境看,从他千方百计企图结交有钱的贵夫人看;从他象强悍的“野猪”一样每天以15—16小时夜以继日的创作看,他的一生都在受着金钱的煎熬与折磨。他也有过垂涎富贵、满怀激情的苦难历程。司汤达出身于律师小资产阶级家庭,他的一生无论是在法国抑或是侨居意大利都被当局视为异端,称他是“煽动家”、“雅各宾派”、“无神沦者”,还曾受到警察的监视。两位作家同属中小资产阶级范畴,同经历了法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