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巍 《现代出版》2007,(4):55-58
20年,历史长河一瞬间.从蹒跚起步到脚步坚实,中国大学出版社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发展之路,积累了一大批服务高校、服务教育、传承文明的精神文化产品.与之相伴生的大学社图书订货会也迎来了她20岁生日.一年一度的大学社图书订货会是大学社出版物集中展示的窗口,也是大学出版人交流切磋的难得机会.大学社图书订货会记录了大学出版人所走过的发展道路,她是中国大学出版社发展壮大的晴雨表.2007年11月10日,大学出版人相聚在美丽的春城昆明,第20届大学社图书订货会在这座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荟萃之地拉开了帷幕.初冬的昆明,温润而不寒冷,怒放的三角梅和翱翔的海鸥使人们忘却了季节,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界朋友和经销商争相加入到这个令出版人兴奋的文化聚会.  相似文献   

2.
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成熟及出版业的迅速发展,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大学社)的改革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大学社今后如何发展,究竟向何处去,可以说对此莫衷一是,存在分歧.事实上,只有坚持在学科特色上下工夫,立足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走适合本社发展之路,才是大学社尤其是中小型大学社的正确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乐水 《新闻世界》2008,(4):16-16
时常听到身边有人抱怨自己很穷,说买不起车、买不起房,天生就是打工的命。他们中有的虽是白领,但始终是月光族;有的想自己干,却没有起步资金;有的怀揣高学历文凭,但一直怀才不遇……似乎眼前所有的“悲观”,都让他们感到了财富的遥远。  相似文献   

4.
“国家文化体制改革”是时下业界最热门的话题 ,虽然业界对改制期盼已久 ,但真要面对改制 ,长期处于政策保护下的绝大多数出版社 ,尤其是大学社仍表现出一片茫然。国家没有把大学社纳入试点的范畴 ,原因很多 ,笔者认为主要的原因有两方面 :一方面 ,大学社作为大学的校办企业 ,比非大学社更多一层体制束缚 ,管理体制复杂 ,自身地位比较特殊。另一方面大学社发展差异性大 ,有年造货码洋过亿的社 ,也有勉强维持生存、发展缓慢的社 ;近10 0家大学社中 ,有 30 %的出版社经营状况较好 ,其余的大学社年销售码洋都在 5 0 0 0万元以下。因而短时间很…  相似文献   

5.
早在1989年,范用先生曾自拟过一则讣闻,其中有这样八个字:匆匆过客,终成归人。这份淡定和通达,让我陷入沉思。在中国干出版这一行的,大概无人不知道范用。有人叫他范老板,有人叫他范公,也有人叫他老范,称呼虽然不一,对他的敬重并无二致。他一生没得过什么大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不少产能过剩的行业,都在努力转型“洗牌”,有的兼并改组,有的破产退出,这是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多年来出版产能也在迅速膨胀,有些出版社日子过得很艰难,但从不见有出版企业宣告破产退出。身为出版人,对这种现象难免产生某种担忧。或许只是多虑,但仍然不吐不决。  相似文献   

7.
书店不是时鲜果品铺有人想买《思想的起源》(拉法格著),买不到,据说因为是前些年出版的。有人想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商务印书馆一九七九年翻译出版),买不到,据说因为距“发行期”也快一年了。还有一些书,比如二十四史中的某一史,你想配齐一部,也不容易,因为也是距“发行期”已有相当时日,“错过机会啦”! 看来,书店有点像时鲜果品铺。荔支、桂元、枇杷、杨梅,上市就那么十天个把月,一下市,只好请你明年“上市时趁早”。小门市部不说,至少大书店应当琳琅满目、品种繁多,好像一个大图书馆。新书可以有专柜,老书也可以架上任你选购。像  相似文献   

8.
用出版社不出版什么来描述一家美国大学出版社要容易得多。它既不出版大学报纸,又不出版年鉴。而且,如果你参观一家大学社的话,你也不会发现一台印刷机和清理装置。 但大学出版社仍是出版商。在基层,他们和其他的出版商别无两样——大学社采集信息、策划选题、组稿、出书、上市销售图书和刊物,就像兰登书屋和美国康德·纳斯特国际出版公司(Conde Nast)一样。但是商业出版商强调的是通过大众出版来赚钱,而大学社讲究的是为小部分专家读者出版学术作品和有创造价值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今传媒》1997,(12)
文抄公也能发大财?文/江苏·阿牛秦中随笔现在发财的门路可真多。最近一位朋友告诉我,某市有几位文抄公这几年发了大财,每年稿酬收入数万元,有的买了商品房,有的建了小洋楼,有的家里还添置了电脑。文抄公也能发大财?我茫然,真有点不相信。为了打消我的怀疑,我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许多高校纷纷合并,一家家大学社重新组合的消息扑面而来。这种合并能否带来新的启示?组合后新的出版社结构与方向如何?书号是否感到紧张?  相似文献   

11.
声音     
《网络传播》2010,(9):65-65
“因为有微博,看到的负面消息增多,自己的抱怨也增多,有那么多东西我们都不再信任!不过从今天起不再抱怨,虽然有那幺多的不再信任,但至少我们还可以总结出有哪些是我们一直相信的,就象堵车的道路多了,电台就报没堵的路一样。我还相信母爱,还相信我太太对我的爱,你呢?能把你相信的东西贴出来吗?——Frost&Sullivan 中国区总裁 王煜全新浪微博  相似文献   

12.
对大学出版社体制改革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4月,争议颇多的大学出版社改革终于开始了破冰之旅。本文从大学出版社改革的背景入手,首先指出大学社的改革不能也不应该是政治决策的产物,而应是政策推动下大学出版社基本属性的回归和对现实的考量。其次,指出大学社改革中在观念上存在的几个认识误区。最后,探讨了大学社改革之路,涉及改戍新的事业体制还是企业体制、整体改制还是部分改制以及改制怎样实施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分析技术是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和成熟后产生的新技术。大数据具有分析速度快、涉及范围广、分析效率高和技术性强的优点,而这也是其被各个行业广泛运用的主要原因,数字出版行业也不例外。数字出版对各类信息技术具有高度依赖性,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帮助数字出版完善自己的平台、流程、标准和人才队伍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大数据分析技术催生了许多行业的发展成熟。本文对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内涵、特点及其在出版行业的应用进行了一定分析。  相似文献   

14.
围绕今年的大事喜事,许多出版社积极策划,安排了一批很有分量的重点选题,努力唱响主旋律,这种政治热情无可非议。但是,从各出版社安排的这类选题中,也反映出有的出版社对重大选题出版的一种盲目性,主要表现在:有的出版社不从自身的实际力量出发,盲目安排重大选题。据说,有的出版社、有的编辑认为,重大选题影响大,容易获奖。殊不知,所谓重大选题,要不题材重大,要不涉及重大历史问题,要不涉及重大敏感问题,要把握好这类选题谈何容易?而有的出版社不顾自己的审稿力量、编辑力量,成套出版这类书,有的一个出版社列了十几种这…  相似文献   

15.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科学研究中心全国教育出版社发行协调委员会协办单位:中国出版网培生教育出版集团承办单位:《出版参考》杂志社时间:2006年4月15日地点:湖南长沙教育出版是我国出版业的生力军,在570多家出版社中,有97家大学社(其中包括11家师大社)、37家教育社,其他出版社也绝大多数都涉足了教育出版领域。全国图书一年的总销售大约有400个亿,其中教育教材教辅  相似文献   

16.
谁也不相信他病了,谁也不相信他走了。4月初,当有人告诉我吴顺祥得了肺癌时,我斥之为胡说八道,因为就在一周前,我们还一起陪从家乡来的“父母官”吃饭。席间他表现非常活跃,频频举杯祝酒。因满座皆  相似文献   

17.
“蔡安清当上公安局秘书啦!”消息传到察安清所在军营,有的战友高兴,也有的似乎有点不相信。这是真的,复员战士蔡安清确实当上库车县公安局秘书了。  相似文献   

18.
观点摘要     
王明舟:“主管主办不能变”原则制约大学社发展;周蔚华:书业再不改革就会变成“孤岛”;孙英姿:大学社在版权贸易中缺少长期的战略目标;李栋:一本书“谁都能看”属于不成熟;聂震宁:当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链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出版评论与图书评论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新概念:出版评论众所周知,以技术为先导的现代出版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人指出,由于因特网的出现,出版业与影视、娱乐、IT等行业的界限已越来越模糊;其他行业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涉足出版业,出版业也可以涉足传媒、娱乐、教育等行业;图书本身不会消失,但出版作为一个独立  相似文献   

20.
大数据出版     
旨在说明一个简单的问题,即"大数据可能会对出版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不可否认,内容可能是出版行业最有价值的部分,但在未来,数据将会驱动行业的方方面面.现如今,各行各业的数据容量、速度、种类都在飞速增长.毫无疑问,出版行业也将加入且必须加入大数据的行列中.出版行业的先行军,诸如销售、市场和宣传等相关工作早已涉足大数据领域;相应地,可发现性和可访问性随之受到影响;最重要的编辑功能是大数据会产生直接影响的第三个方面;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出版社的组织设计可能是第四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大数据背景下出版行业商业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