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文森教授在讲座《有效教学的运用技巧与实践方法》中提出了有效教学"三条铁律",即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教后学,以教导学;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余教授的有效教学"铁律"观作为原则,有很大的局限性。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有效的教学活动应该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和谐统一,自新课改以来,关于教学活动中教学方式的选择问题,似乎出现了一边倒的局势."先学后教"的优势被无限放大,而把"先教后学"归结为一种落后、应该被淘汰的方式.笔者所在学校也在推广"先学后教",但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先学"和"先教"的关系应该是互补的,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决定课堂的主旋律是"先学"还是"先教".以"坐标平面内的图形变换"第2课时为例,谈谈笔者对于这两种教学方式的思考及相关的教学尝试.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学校推行"先学后教""边学边教"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此期望将传统的"教为中心"转变为"学为中心".这里的"学为中心",是指教学中把学生作为教学的真正主体,让学生尝试自主学习、探究,生生合作、交流探讨,主动获取知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从以"教为中心",研究怎样教,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研究学生怎样学,  相似文献   

4.
在现实的教学当中,普遍存在"以教抑学"、"以教代学"、"以教定学"等现象."以教抑学"表现为某些教师忽视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能力差异,遵照统一的速度与方法进行教学,导致"知者"(已掌握学习任务的学生)被迫重复学习,惑者(一知半解或不解的学生)也被迫"跟着学"或"装着学"."以教代学"表现为教师不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与"集体智慧",而是通过"满堂灌"等形式,代替学生学习."以教定学"则指的是教决定学,学生跟着老师转.为了改变这些现象,自然分材教学倡导"以学立教".这不仅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也是教学本身的客观性使然.  相似文献   

5.
班级重组、断层明显等客观原因,感悟语言文字的能级层次不一、语文素养高下不一等主观因素使语文教学很难在教学之间找到水乳交融的契机,找准互学共进的平台.我们只有立足课堂,凸显教学主体——学生的地位,以"学"为"教"之本,才能彰显语文学科"身份". 一、以学习为核心,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以学为本,得益于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让学"思想."让学",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既有自己教的必要,也有自己教的可能.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有什么意义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教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让学"的第一层为兴趣使然.对学语文有兴趣,是学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学生"学之得法",源于教师"导之有方".学法指导的实质是"教会学生学习",研究学生怎样才会学习.陶行知先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长期以来,在职业学校教学中,对教法研究较多,而对学法研究较少;相应地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和训练也落实不够,从而影响整个专业课的教学质量.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拟就财经专业课的学法教学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理念指出:教师的"教"是实现学生的"学"的一种手段,学生的"学"才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而主张"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最后实现"不教而教"的目标。而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事先有准备的教育,其中"学习单"就是这一重要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课堂要实现"有效","教"与"学"应该"和谐共振".一方面,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缺失,而且要主动发挥.一是问题设计要别具匠心.二是语言文字的训练要讲究质量,要让母语焕发出人文光彩;三是朗读的指导要恰到好处;四是灵活科学地处理"生成".另一方面,教师必须把自主体验学习过程的权利还给学生,促进"教"与"学"和谐统一,实现课堂"高效".  相似文献   

9.
"教而不思则罔,思而不教则殆."虽说"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反思是减少这种遗憾的"金科玉律".反思性教学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是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是强调"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就时间点来讲有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就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但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还是习惯性地掌握着课堂的支配权,并没有真正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以至学生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基于对"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给予学生尝试、创造和发现的机会"的思考,我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课教学为例,谈谈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实现"先学后教,以学促教".  相似文献   

11.
"先学后教"是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新模式."先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自学的过程."后教"是教师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而进行的教学过程."先学"与"后教"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承.实施"先学后教"必须彻底改变教师的角色观;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必须善于激发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12.
高效数学教学是指以有效的数学知识为学习活动对象、通过有效活动方式和有效评价促进学生有效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相对于学生的"学"存在着一种学习形态的知识,它是一种更为有效的促进学生发展的知识.根据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方式,课堂教学活动方式有三种形式:以教定学、以学定教、教学对话,其中教学对话的实践活动方式是"对话性讲解".从评价与学习活动的相互作用的方式,可以把学习评价分为对学习的评价、为学习的评价和学习内评价.  相似文献   

13.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教学中力推"教、学、做合一".他指出:"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在陶行知先生的教学思想中"做"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学生表演课本剧就是"做"的一种具体表现.学生成了"主角",教师成了"配角",这种形式既大大地活跃了气氛,又切实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语文教学适时采用课本剧形式授课,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4.
先学后教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思想,这种教学思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探索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建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说有三个措施:"先学",以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后教",组织学生讨论并做出点拨;"当堂训练",结合目标及时展开训练。  相似文献   

15.
对话是课堂学习、课堂教学的本质,而长期以来课堂对话往往有"形"无"实".例如,脱离学习本质的对话前提缺失、徒具问答其表的教师独白、不具对话实质的浅层问答、流于表面形式的小组讨论……"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是对当前"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继承和发展,是在"先学后教"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凸显"研学".我校基于"研学后教"理念上的教学尝试,以"研学案"为对话基础,以探究研学问题为对话关键,以培养学习能力为对话原则,促使师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关系,实现课堂的有效对话.  相似文献   

16.
教学     
<学记>一开始就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里,"教学"一词可以解释为含有教者和学者双方活动的意思,但它的含义较广,与"教育"一词几乎是一个意思.据有的学者考证,宋代欧阳修作胡瑗先生墓表,说"先生……其教学之法最备……".其中"教学"二字,才是正式指教师"教"和学生"学习".……无论中外,"教"的基本含义是传授,"学"的基本含义是仿效."教学"的基本含义是传授和学习.(王策三著:<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P84~85)  相似文献   

17.
教学     
<学记>一开始就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里,"教学"一词可以解释为含有教者和学者双方活动的意思,但它的含义较广,与"教育"一词几乎是一个意思.据有的学者考证,宋代欧阳修作胡瑗先生墓表,说"先生其教学之法最备".其中"教学"二字,才是正式指教师"教"和学生"学习".无论中外,"教"的基本含义是传授,"学"的基本含义是仿效."教学"的基本含义是传授和学习.(王策三著:<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P84~85)  相似文献   

18.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应该和而不同、导而相宜。先学后教,才会让"教"有针对性;以学定教,才会让"教"有有效性。科学的教学需要教师设计好学生在课堂内外或教学前后开展的自主活动,联动"先学""议学"和"拓学",帮助学生自主发展、低耗发展、高效发展和最好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我市教育部门提出的"新三学"课堂教学,其核心是"坚持为促进学习而教",即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视角出发,研究在课堂语境中,教师应提供怎样的教学支持,以实现促进"学"的境界."新三学"课堂教学研究具体包括三个内容的研究,即:理解学生、支持学习、提升学力.而情境创设的意义就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降低知识平台,增强学生学好知识的信心.基于此,笔者联系日常教学工作的一些  相似文献   

20.
<正>"导学案"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一条主线,它是教师集体整合数学课程的各种资源,依据学生的"学情",再结合"教情",在"以学定教教学法"前提下设计的引导和帮助学生"学"和指导教师"教"的具体体现."以学定教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学习方案确定和实施教师的教学方案,以导学案为中心,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品质为目的,通过学案与教案的动态发展,相互作用,优化整个教学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