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试论《乐记》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记》是中国古代早期美学思想系统总结性的经典献,在中国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学理论有重要的多方面的影响。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乐记》的美学思想内涵作了梳理。  相似文献   

2.
3.
《乐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音乐理论著作。它通过对音乐的本质、音乐创作的目的、音乐的美育作用、音乐与政治、社会生活等问题的论述,提出了许多重要的音乐思想,奠定了我国古代音乐美学的基石。 一、音乐的本质在于表达感情 《乐记》一开头就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乐者,音之所  相似文献   

4.
《乐记》奠定了中国音乐美学的基石,其系统的音乐美学思想,对后世有深远的历史影响。本文试图对其中的“声”、“音”、“乐”三个概念进行思辨,尤其对“乐”的审美特征进行深入的探讨,并结合前人的研究对《乐记》中的音乐美学思想给以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5.
《乐记》是我国现存可见的最早的关于音乐美学的理论著作。《乐记》认为音乐是客观印象的主观反映,是情感的流露;与社会密切相关,具有教化社会的功能,是社会教化的工具。《乐记》概括总结了“乐与政通”理论,提倡“礼”与“乐”相结合,重视音乐的社会功能。以我们现当代的美学审视,《乐记》所蕴含的美学思想现今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乐记》、《乐论》是中国传统儒家音乐思想的代表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礼乐教化”的认识上,这两本书无疑具有经典意义的。儒家音乐美学由孔子发端。他极为重视音乐的人文精神和政治伦理功能,提出了“事君”、“事父”和“尽善尽美”的音乐美学思想。孔子奠定的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后经公孙尼(公元前五世纪)作《乐记》、荀子作《乐论》而形成极完整成熟的儒家音乐思想体系。儒家的音乐美学基  相似文献   

7.
《乐记》是中国的第一部音乐美学专著,是我国最早一部具有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理论著作,其内容中将音乐和人的心理联系起来以及音乐对人的影响改造的观点,具有音乐艺术治疗学的萌芽,这不但说明中国音乐治疗思想的历史悠久,而且也体现出《乐记》内容涉及之广泛。  相似文献   

8.
“气”作为完全意义上的文艺美学范畴首次出现于《乐记》。“气”被用来解释乐的生成、乐的政治工具性、乐的功能性,其美学内涵的形成涉及到中国古代哲学、巫术活动及“乐”的理念等各个方面。《乐记》中乐“气”范畴的理论成型对中国传统文艺美学思想的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与柏拉图的思想一样,《乐记》作为我国先秦美学思想的集成,其所致力于追求的是建立一个有序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共同体,所以其音乐美学思想并非独立存在,不能离开他们的整个思想体系。与柏拉图思想所不同的是,传统中国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经济基础与古希腊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导致了其思维方式的不同,从而影响了世界上两个重要文明在之后数千年的走向。如今,世界各国文明的交流越来越紧密,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现代化的转型。如何认识两者,关系如何认识我们自身;如何认识过去,关系我们当下的现状甚至是未来。  相似文献   

10.
《礼记·乐记》对音乐的本源与产生过程有详细的阐述,其音乐本源论——“物感说”具有明显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比西方的“模仿说”前进了一步.《乐记》是中国最早以“气”论文艺者,它以“气”论述了音乐的审美特征,论述了音乐与人的气质个性、道德情操的关系以及音乐的社会作用.《乐记》强调音乐的教化作用,主张以“德音”教化民众,并注重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1.
《乐记》以篇目逻辑体系与范畴潜在的双重组合,形成完整的美学理论建构体式,其中较为清晰的理论逻辑梳理,范畴的内蕴凝结与潜在的意义勾连,展现了朴素辩证法逻辑思维方式与感性体验思维方式在美学建构中的融合。这一融合。体现了中国古典文艺美学建构的辨证性与感悟式特征。  相似文献   

12.
《乐记》不仅综合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还吸收道家的某些思想,从而呈现出儒道融合的倾向。丰富和发展了儒家的人性论思想。  相似文献   

13.
《乐记》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前的美学集大成著作,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音乐美学思想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乐记》音乐美学思想有着严格的等级观念,其根本原因在于《乐记》继承了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是站在维护统治阶级的角度来论述其音乐美学思想的。这主要体现在"乐"的真正欣赏者、创作者均是"君子"而非"众庶",而"礼乐"作为《乐记》的中心思想,也是从统治者利用"礼乐"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统治方面论述"乐"的,这三个方面都体现了《乐记》中严格的等级观念。  相似文献   

14.
《乐记》是中国古代最系统的一部专门论述音乐问题的著作,它秉承儒家美学的重要思想,对乐的根源、本质、以及审美特征、乐的功能、礼乐关系等都做了具体、深入的论述。《乐记》是对我国先秦时期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总结与发展,其音乐美学思想是"礼乐"思想,"乐"从根本上来说要为"礼"服务,突出表现音乐的社会政治功能和伦理功能。在"礼乐相生,乐政相和"以及儒家"中和"之美的基础上,《乐记》多层次论述了音乐的基本审美评价标准——"和",其对"中和"、"平和"、"和合"之美的追求渗透于全篇之中。  相似文献   

15.
乐在教化人民的过程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本文在这里对历史文献《礼记·乐记》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具体阐述了乐教思想:1.乐的本质;2.乐教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南朝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末、三国、两晋世族阶层的逸闻趣事,一般来说,该书的文学价值为历代研究者所重视,而作为魏晋个人主体意识觉醒的文本形态,其美学价值同样重要。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世说新语》所体现的美学思想进行论述:一是身体美的自觉;二是言语的艺术和思维的乐趣;三是艺术的人生和人生的艺术。  相似文献   

17.
《乐记》的作认为,“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要有“采节奏”,即美的形式,才能谓之“音”。能陶冶性情,引入向美的“德音”才能称为“乐”。时至今日,这些看法亦不无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篇目组合看《乐记》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特定思想文化与思维方式的影响下,《乐记》篇目组合展现出对乐关学理论较为清晰的逻辑梳理。乐的义理分析与技艺总结双重组合的总体构架,体现出诗、乐、舞艺术分类理论认识的觉醒,以及乐的本质、功能分析与审美接受分析的完整衔接。  相似文献   

19.
亚里斯多德的《诗学》与中国《乐记》作为欧洲和中国美学史上经典性的著作,对后世的艺术教育和创作都发生着深刻的影响。本文试就二者在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和美育思想这两个问题上的观点作一比较,对于我们充分运用文化手段调动全体人民投身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乐记》围绕"礼辨异,乐和同"的命题,论述了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美学思想十分丰富。《乐记》具有表情修心、完善道德与人格的美育功能。《乐记》的"审知"型教学方法,从"审声"、"审音"、"审乐"到"知音"、"知乐"、"知政",每一个阶段对当代教育都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