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3 毫秒
1.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就像科学的发展和进步一样,都是在不断的想象和实现过程中形成的。二千五百多年前的老子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提出自己的理想社会模式:“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兵甲,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八十章》)。从这段话我们可看出,老子的理想社会的特点是,国家小,人民少,人民吃得香,穿得很漂亮,住得很舒适,大家都过得很习惯,人民都不用冒着生命危险,迁徙到别的地…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归园田居》有“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两句 ,这两句意义十分平易浅显 ,故课文未作注。实际上 ,这两句诗是特别值得玩味的 ,它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渊源。关于“鸡鸣狗吠” (或“鸡犬相闻”) ,在我国古代是有着特殊的社会文化意义的。《老子·八十章》 :“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 ,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 ,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 ,美其服 ,安其居 ,乐其俗。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一段话集中表达了老子的复古社会历史观。他认为“什伯之器”“舟舆”“甲兵”…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的出现都存在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亦不例外。19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最早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他认为,既然在自然体系内存在着和谐的秩序,那么社会体系内也同样应存在和谐的秩序,人类必须彻底消除资本主义的残酷和不公,构建工业和农业、家务和教育、生产和消费的联合体,在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建立起社会各阶层的融合。在我国历史上,也有许多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老子所设想的和谐社会,是“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  相似文献   

4.
《道德经》第八十章新释——重评老子的社会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的社会理想不能定性为保守和反动。老子的社会理想分为“小国寡民”与“至治之极”两个阶段。“小国寡民”是指诸侯国无限地分小,实质是取消诸侯国,这在秦汉时就已实现。在“至治之极”阶段,人们严格地按规律办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极度发达,道德极其高尚。老子所谓的回到“结绳记事”的时代,不是反对文化,而是指暴力国家的消亡。老子所谓的“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不是指人情冷漠,而是指舍弃浮华的“礼”,代之以厚实的“道”,老子倡导的是只奉献,不索取的崇高品德。  相似文献   

5.
老子的社会理想不能定性为保守和反动.他的社会理想分为“小国寡民”与“至治之极”两个阶段.“小国寡民”是指诸侯国无限地分小,实质是取消诸侯国,这在秦汉时就已实现.在“至治之极”阶段,人们严格地按规律办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极度发达,道德极其高尚.老子所谓的回到“结绳记事”的时代,不是反对文化,而是指暴力国家的消亡.老子所谓的“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不是指人情冷漠,而是指舍弃浮华的“礼”,代之以厚实的“道”,老子倡导的是只奉献,不索取的崇高品德.  相似文献   

6.
自从《老子》提出"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以来,一直为很多人所误解,这也是在所难免的。他们经常认为老子所提出的是一种复古倒退的社会理想。但是,纵观《老子》这本书,其主要内容是"道",而小国寡民也是在老子讲"道"时所构建的社会蓝图。无论从天地之大道、规律之道还是生活准则之道来看,小国寡民的社会形态并没有将人们带回远古时代,它只是老子为统治者所设计的政治蓝图。在今天,虽然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俨然已经成为一种空想,但依然有其积极意义在内。  相似文献   

7.
《老子》是一部伟大的政治著作,“人”与“民”的问题是打开《老子》治国思想大门的一把关键性的钥匙,以“人”与“民”为基础可以将其治国思想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础与一个理想、两个补救,不过两个补救是对两个基础的补救。一个中心,指无为而自然;两个基础,指“人”本与愚“民”;一个理想,指小国寡民;两个补救,指自觉的德性和慈爱温和。《老子》的治国思想虽然有瑕疵,但对当代的政治建设与社会发展依然有其贡献。  相似文献   

8.
《道德经》中的“小国寡民”思想,是老子作为“思想圣者”以民为重治国理念的重要表达,是其“以有为修无为,以无为成大为”的治世追求,亦是其实现“大有大无,大无大有”的“以道治国”平天下的至善境界。然而,历代注疏对老子“小国寡民”的解释多有失偏颇,甚而误将“小国寡民”作为一种消极遁世之说。“小国寡民”思想应从时代变局、圣人之治、无为而治、治世之道等方面进行考量。  相似文献   

9.
“道法自然”是老子思想的基础,本文在此基础上论述和分析其“无为而治”和“无为而达到无不为”的政治原则。为此,统治者应该遵从人的本性出发来治理国家,最终实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10.
老子哲学是政治哲学。老子所关注的对象是社会,而不是自然界。老子的政治哲学包括反对智慧和仁义,无为而治,谨慎地对待战争,主张国与国之间的谦下和友好,“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在前贤时修探究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疏证、文法修辞分析和"以老解老"的方法,全面探研"小国寡民"的本义和衍义,得出:"小国寡民"之本义——是老子提出的治国方略,是一种"统治术",是化大为小的管理社会人民的方案;"小国寡民"之衍义——是一种理想的农桑时代自给自足的社会形态,人民和谐相安、互不攻伐。"小国寡民"其理辩证、其用无极,古代的郡县制、行省制以及今天的城市社区化管理都暗合了老子"小国寡民"思想。  相似文献   

12.
老子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哲学家,其政治哲学深刻而丰富。他的政治哲学以“道”论为基础,以“无为而治”为核心,追求“小国寡民”式的理想社会。他的政治哲学富有远见,超越了时代,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颇具有后现代主义的意味。  相似文献   

13.
与先秦其他政治思想家不同,面对当时社会、国家混乱无序的局面,老子意识到,恢复社会秩序关键不在于提出具体的治国之道,而在于发现并按照社会、国家的本性(规律)管理社会、国家。老子以“道”的高度概括了宇宙包括社会、国家产生及运行的根本规律,提出了“道法自然”的社会政治观。“以道治国”是老子的治国方案,即治理社会、国家必须按照规律办事。这被认为是超越“治国之道”的“为君之本”,具体包括行善政、顺民心、为无为等。老子所构想的能完美体现“道”的理想社会、国家就是小国寡民。老子的政治思想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在庄子、黄老派、玄学、太平道等上都有体现。  相似文献   

14.
道是老子的宇宙论,道生一,一生二,任何事物都是由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组成;物壮则老,极则反,事物总要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发展;同时事物的发展总要返回到原来的原始状态。基于此,老子提出了柔弱胜刚强的人生论和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5.
《老子》认为“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当人们一再诟病老子的“小国寡民”时,恰恰忘记了老子之“道”那种难以被“下士”们所体认的特性,因而就往往忽略了其所言“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甚至“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等等话语中所蕴含的极其伟大超越的智慧。  相似文献   

16.
老子的政治思想有其自身的整体性。很少有人将他的政治思想进行系统研究,从而造成了对他政治思想的不少误解。老子的政治思想是以天子-平民的“点-面”结构为核心的政治体系。“小国寡民”是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设计,实际上是要建立一种“大社会,小政府”的国民自治体系。通过对此政治体系结构的阐述,对其运行机制及其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一系列影响的分析,可以在新的视角下对老子的政治思想做到尽量正确而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道法自然”是老子提出的重要思想主张,也是《老子》的核心概念,其根本认识就是要人们承认客观规律的真实存在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遵守这一规律。老子所谓的知常、知和、知足、知止等思想认识,就是遵循这一规律的伦理价值观体现,与其反“伎巧”、倡“无为”的社会实践观相结合,其结果必然是对自然无为、和谐共生社会的美好憧憬,即所谓“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从而最终完成了老子生态伦理思想的逻辑发展理路。  相似文献   

18.
张念 《培训与研究》2009,(12):65-66,84
对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可作双重阐释:一方面认为它是基于传统习俗的治理模式;另一方面它是理想型的自然社会。作为治理模式的“小国寡民”发展至今可与共和制下的宪政自由相衔接,体现出来的中庸之道正好契合了老子的自然无为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9.
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双重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可作双重阐释:一方面认为它是基于传统习俗的治理模式;另一方面它是理想型的自然社会。作为治理模式的“小国寡民”发展至今可与共和制下的宪政自由相衔接,体现出来的中庸之道正好契合了老子的自然无为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道”、“自然”,“无为”这一老子思想体系出发,认定“小国寡民”是老子无为观念的具体展现,即为“小国之有,寡民之欲”。并从这一理解与《老子》全书思想的一致性,以及这一理解因“道”的规律(反)而合于老子的大国观这两方面,对这一观点作了进一步地探讨与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