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刘晓伟 《新闻界》2014,(1):7-10
本文通过对近期武汉"城管卧底"这一新媒体事件的深描,指出城管在网络公共空间中处于被污名的境地。而一些不恰当的应对方式也加重了网络空间中城管形象的污名化程度。根据污名理论,"幽默自嘲"和"突破自我"是蒙受污名者在和社会"混合接触"时两种有效的应对方式,给城管走出污名困境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而要实现城管网络形象的整体去污名化,需要城管部门准确的定位职责和规范权力运行,需要城管群体共同的自觉努力、相关部门的统一规范管理和社会的广泛监督。  相似文献   

2.
叶子 《新闻前哨》2014,(9):66-68
城管,在现代城市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近年来部分城管的违规执法和媒体的选择性报道,使得城管这一群体被污名化.武汉作为重要的中部城市,却背负着“脏乱差”的恶名,城管的负面新闻不绝于耳.为塑造“大武汉”新形象,三年前,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城管革命”的口号,提出要用三年时间让武汉市容环境达到湖北省内最优、国内一流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网民对苏家权事件的评论文本数据为样本,进行高频特征词分析、内容分析和情感分析,认为在此次事件中网民表现出了高参与性、高互动性、高针对性、相对扩展性、情感倾向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4.
根据对人民日报“城管”议题104条微博的统计分析和时序考察,本研究解释了城管“污名化”背后的传播机制在于跨时期的网络舆论铺垫效果的构念启动与使用过程。基于这一时间跨度超过1年的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整个舆论议题演化爆发的形貌犹如从孤峰高耸之下看清低处群峰林立的样貌;对样本数据的时序考察后还发现,在五大类舆论议题轮番上演的阵势中,一旦出现涉及暴力议题的重大突发事件之后,整个舆论基调基本被此类议题所主导,从而掉入了“铺垫效果”形成的认知涡旋当中。“城管”议题标签上的“暴力”底色,揭示了舆论生成演化过程中出现的一时引爆,其实与长期暗流涌动产生的铺垫效果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5.
网络报道对“老太太”形象的污名化建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璐瑶 《新闻世界》2014,(6):180-182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百度新闻搜索引擎下的一些具有普遍代表性的网络新闻报道进行筛选和抽样分析,发现媒体在对"老太太"的报道中,通过强调卖点内容,妖魔化报道和剥夺老年人话语权等方式,给老年女性群体贴上各种负面标签,以此形成对中老年女性形象的污名化建构。本文解析了网络新闻报道对"老太太"形象构成污名化的过程和后果,并提出去污名化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6.
孙超 《新闻世界》2011,(7):123-124
"雷词制造"、"人肉搜索"和"无聊聚集"三种网络集群行为都是网络互动的产物,三者紧密联系亦有所区别。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沉默的螺旋"理论着重讨论"雷词制造"网络集群行为的概念、成因及影响。  相似文献   

7.
赵理 《新闻世界》2011,(1):181-182
网络上关于全国各地城管暴力执法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引发了各方网民的声讨。可以说,城管在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方面是存在一定问题的。本文主要针对城管在网络舆论引导中存在的问题,试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及对策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8.
今年在深圳有两件城管方面的新闻成为市民和网民广泛关注的话题,一是所谓300万元建豪华公厕事件,一是城管执法车误撞收废品老头事件。由于个别媒体在起初报道时没有全面反映客观事实,引发市民、网民对这两个事件议论纷纷,使得政府部门的形象受损,且给有关部门的工作带来被动。  相似文献   

9.
薛捷  张振刚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20):110-117
以为知识网络是知识在创新网络中转移和流动的一种具体体现。通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东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中的技术知识网络、管理知识网络和市场知识网络。实证结果表明:三类知识网络既密切相关又具有很大的差异,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在合作中除了交流技术知识,同时也进行着市场知识和管理知识的交流。整合技术、市场和管理知识的能力对于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创新网络的研究视角,也为创新网络理论的发展提供本土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付蔚 《新闻前哨》2021,(3):88-90
1918年西班牙流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当时的美国作为新兴的大国,为摆脱自身的嫌疑,将疫情的源头指向德国、西班牙等国家.《纽约时报》作为美国的主流媒体,在报道疫情时一步步将美国置身于疫情之外,将病原地的污名扣在他国的头上.时隔百年,美国在新冠疫情期间故技重施,将疫情的责任推卸给中国,企图将疫情和政治相关联,达到对中国...  相似文献   

11.
媒体新闻报道中的负面新闻往往更能吸引公众。为了便于受众对报道内容进行归类和接受,负面新闻常常采用标签化的策略。媒体制作的标签和泛化的群体或个人全面评价之间的关系凝固僵化,形成对报道对象的污名化。从标签的制作过程来看,报道者一般先以"概念化"的思维方式对报道对象的属性进行定性,然后用非常精炼的结构、固定的话语叙述出来,完成标签的制作。标签完成后经过媒体的报道成为社会集体记忆和刻板印象,也成为了社会认知报道对象的框架。社会不同阶层和不同群体之间互相"标签化"导致互相"污名化"。同时,以标签去思考,妨碍了受众理性探讨和深入思考,进而丧失理性判断。因此,媒体应该全面系统地呈现事件信息,不要轻易"贴标签";同时负面新闻的报道对象应积极应对,将真实正面信息告知公众。  相似文献   

12.
张蕊 《新闻世界》2011,(9):202-203
本研究旨在探讨新浪网对“城管”的形象构建。研究方式为内容分析法。研究发现,“城管”是面向社会时常被媒体监督的政府公权力的一种,相关新闻大部分以负面为主,“暴力执法”成为“城管”的主要形象。媒体有妖魔化“城管”的倾向。  相似文献   

13.
汤淇 《东南传播》2016,(5):94-95
网络集群行为作为一种强大的舆论力量,对现实群体性事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从网络与现实的互动角度,将网络集群行为分成网络诱发型行为,现实诱发型行为,现实衍生型行为和现实互动型行为等不同类型。通过与构成群体性事件的要素——规模、行动和诉求,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等进行比较,最终发现网络只起到一个信息中介的作用,而群体性事件矛盾的解决根本还在于事件本身。  相似文献   

14.
陈党  张翠 《报刊之友》2012,(12):143-145
在我国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大背景下,作为文化大省的安徽也创建了一批不同类型的产业园区。从产业集群角度来看,安徽应充分发挥产业的集群效应,提高效率,刺激创新,促进新企业的衍生,提高城市形象。同时,要避免诸如,同质化,行政“拉郎配”,忽略软件建设等问题。安徽省的文化创意产业要结合本省实情,走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5.
媒介对危机传播有着重要影响。新媒介环境下,公众介入公共事件讨论更为主动。文章以5·31延安城管事件为例,从公共关系角度对危机中公众、组织行为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危机中的受众和组织的不同反应。为提高危机传播效率和提升危机沟通效果,给危机处置和组织形象重塑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6.
中国网民数量急剧增多,网络深刻介入人们的生活,网络集群事件随之时常发生.以网络集群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作为视角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正向效应的集群;中性效应的集群;负向效应的集群.大众传媒是公共领域构建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建设一个健康有序的网络舆论场,是大众传媒应有之责任.按照网络集群行为的性质类型,采取不同的引导策略,是有效管控网络集群行为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长期的新闻报道中,城管一词已经丧失了城市管理的原意,逐渐成为暴力执法的代名词。本文选取《羊城晚报》2014年的城管报道为研究样本,力图归纳城管形象建构过程中的媒介表现及问题,以期从大众传播效果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成因,并针对这类不恰当的媒介现象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对上海市信息服务业构建“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的隶属网络,研究了科研机构集群网络结构特征和企业集群网络结构特征对企业知识创新的影响.通过挖掘数据实证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科研机构在网络中的时间越长越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与之进行合作,科研机构集群网络规模越大、在集群网络所处的“位置”越占优势、所面向的行业更广阔,将有助于增加其与企业合作的机会.而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的增多有利于企业集群网络结构特征的提升,也即有利于企业与更多的差异性高的企业合作,不断稳固、提高自己的行业地位,在网络中处于“核心位置”,这些优势都将促进企业知识创新能力的提升.此外,企业在网络中的时间越长、注册资金增大、有外资参与对企业的知识创新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从中观角度研究网络结构与知识创新过程的关系。首先分别对网络结构和知识创新过程进行二级变量分解,依此提出16条理论假设;并以长春汽车产业集群为例验证所提出的假设。研究结果表明:集群企业知识创新与其所处的社会网络有着密切的关系,合理的网络结构是提高集群内信息流动速度和知识扩散水平的先决条件,而集群网络结构的形成受历史环境及行业特征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