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名,不仅标识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它还以语言为载体,成为语言的组成部分。清人李斗以地为经、以人物记事为纬著成《扬州画舫录》。书中涉及大量地名,蔚为大观。这些地名共同承载了扬州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若对《画舫录》中所记载的扬州地名进行类聚分析,还将为揭示共时平面上扬州地名语词系统的构成规律和指导地名文化建设起到不可多得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尚书》有古文和今文经两个传授系统,它们之间的异同一是影响到司马迁对《尚书》的认识和评价;二是对司马迁撰写《史记》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研习《书》的过程中,司马迁赋予《书》两个相互关联的文化品质:一是记事;二是为先王政典。前者是说《书》保存了大量的上古史资料;后者是说《书》是先王留下的统治大法,是政治中的典范。这两个方面的拧结既表达了司马迁对《书》的看法,同时也透露了《书》对《史记》思想的渗透作用。《书序》产生于《史记》之前,是司马迁撰写上古史的重要资料来源。  相似文献   

3.
敦煌文学文献的发现 ,为日本最早的和歌总集《万叶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以《千字文李暹注》和《孔子项托相问书》在《万叶集》汉文中的影响为中心 ,利用敦煌文学的文献学研究成果 ,对《万叶集》中某些存在疑义的训释提出新见。敦煌文学文献对于奈良时代文学和东亚文化与文学交流研究的深化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文化学刊》2009,(6):136-136
王志刚在《实践》2009年第1期发表《论草原文化的现代转型》,他指出:文化发展的要求与现实的文化发展总是有一定的差距,自觉的文化应该顺应文化发展要求,反映文化承载者的需求。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历了长久的国家统一时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各地的往来和文化传播较为顺畅,文化发展是大趋势,其中最主要的发展形式是文化增生。  相似文献   

5.
《职业圈》2011,(34):2-2
198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美籍日裔教授成廉·大内出版了《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一书,分析了企业管理与文化的关系,提出了“Z型文化”“Z型组织”概念,认为企业的控制机制是完全被文化所包吝的;同年,由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院和斯坦福大学商学研究院教授理查德·帕斯卡尔和安东尼·阿索斯合著的《日本的管理艺术》一书问世,  相似文献   

6.
198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美籍日裔教授成廉·大内出版了《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一书,分析了企业管理与文化的关系,提出了“Z型文化”“Z型组织”概念,认为企业的控制机制是完全被文化所包吝的;同年,由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院和斯坦福大学商学研究院教授理查德·帕斯卡尔和安东尼·阿索斯合著的《日本的管理艺术》一书问世,  相似文献   

7.
1956年,中餐烹饪讲师李灵生在美国夏威夷出版了《中餐食谱》(Mary Sia’s Chinese Cookbook),这是一部影响卓著的英文中餐食谱书,在中外饮食文化交流史上,在推进美国中餐认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书介绍了中餐文化、中餐构成以及中餐烹饪风格成因。迄今来看,学界鲜有人对李灵生其人其作进行研究,造成这部重要中餐书籍鲜为人知。该文考察了李灵生生平经历与中餐著述,从内容结构、行文风格、中餐文化理念方面研究了《中餐食谱》一书的对话式特征,这对于拓展美国社会对中餐认知的研究、了解以英文中餐食谱书为介质的中餐西渐谱系等具有一定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二十多年前的1990年《中国乞丐史》出版,著名出版家江曾培先生在题为《开拓补缺,亦庄亦谐——读〈中国乞丐史〉》的评论中认为:“这是一本补缺的书,一本别致的书,一本颇富价值的书……有益于对整个社会文化作全面而深入的把握,表明我国社会文化专史的研究,明显地拓展到江湖下层社会了。”紧跟着引出了《中国社会民俗史丛书》的出版,一时受到相关学术领域和媒体的热烈反响和关注。何至于此?当有两点。一是自上个世纪  相似文献   

9.
几十年来,在党的文化方针指引下,推剧得到了不断的扩大和飞快的发展。在唱腔和板式方面,随着剧种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也有了较大的革新,由原来的四句吸收了淮河两岸的民歌小调改编了《四月评》、《慢板》、《快板》、《原板》、《清板》等10余种板式。可以分别表达喜、怒、哀、乐等情绪。突破了老四句狭窄的圈子。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裹挟泥沙奔流而下,在两岸留下了丰沃珍贵的黄土.勤劳智慧的黄河百姓发现了黄河滩泥的妙处,以此为原料制成了各种手工艺品.这些取材于黄河泥的非遗产品,也成为黄河文化的承载者和发扬者.  相似文献   

11.
《对外大传播》2003,(4):53-53
台湾灵活文化事业有限公司于2002年4月在台湾出版发行了《如何到大陆拿学位》一书,受到台湾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的欢迎,对台湾学子到大陆求学起到了指导作用。该书是中国外文局华语教学出版社与台湾灵活文化事业有限公司经过多次洽谈,将其出版发行的《新编高校招生录取及填报志愿指南》一书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深刻的变化。网络的普及和两岸的交流亦深化了政治文化信息的丰富性,在此背景下,大学生对两岸的政治、文化关系的认识呈现出复杂多面相。本文在此调查和分析大学生的台海文化观特征和影响因素,对于构筑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发挥高校的统战功能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广西物质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广西先民的物质创造力奠定了广西后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广西优秀传统文化概览》一书对具有广西特色的陶瓷器文化、金属器文化进行了详细描述,对于了解广西物质文化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意义。该研究的重点在于广西物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及文化外宣,并以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为基础举例说明了4种翻译方法,即音译加注法、直译加注法、“约定俗成”法和修正错误法。以期通过物质文化负载词的译介为广西文化走出去提供经验与借鉴,提升广西物质文化的对外传播力。  相似文献   

14.
正我与《文化交流》结缘,是在台北一位朋友家。本对文化极有兴趣的我,《文化交流》的靓丽封面,让我眼前为之一亮!它图文并茂,中英双语,发行至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具有国际影响力,呈现出恢宏气派,张扬着勃勃雄心。它,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很快,《文化交流》成为我的收藏,与《台北画刊》《文化快递》《交流》《两岸经贸》等刊物并列在我台北的书架上。每到月底,它准时寄达。打开它,读着它,我心生喜悦,备感享受!它,成为我了解外部世界的好伙伴。对它,我  相似文献   

15.
学术文摘     
《文化学刊》2011,(2):10-10
中国传统文化的网络传播廖礼平在《唯实》2010年第12期撰文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网络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承载者。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新的文化媒介往往会带来一些新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李逸津 《文化学刊》2014,(4):120-124
俄罗斯现代汉学泰斗B·M·阿列克谢耶夫院士的俄译《聊斋志异》,对书中所涉及的中国民间风俗信仰、婚丧礼仪等各方面民俗实况,作了细致的注释和解说。这使其《聊斋》俄译本不只是文学作品的翻译,还具有民俗学、文化学研究的性质。其注释中对中国民间巫术的"书符""禹步""桃木剑""纸人""土偶"等各种具有驱魔法力的器物和施法方式的解说,对"相面""求签""镜听"等民间占卜术的介绍,有助于中国民间巫术文化在域外的传播,对于中国本国的民俗学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史料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朱明尧 《文化交流》2008,(11):73-75
新近刚出版的《海宁十景》一书,书的封面题签,内页每一景的书法,笔力遒劲、洒脱厚实,真不敢相信这是94岁高龄的沪上文化老人周退密先生新作。我与周先生交往多年,这次我负责策划、责编的《海宁十景》,  相似文献   

18.
朱志先  张霞 《文化学刊》2011,(2):180-184
内藤湖南(公元1866年—1934年)是日本"中国学"创始人之一,著有《中国上古史》、《中国上古的文化》、《中国近世史》、《中国史学史》、《燕山楚水》等著作。内藤氏《中国史学史》一书,由马彪翻译,  相似文献   

19.
《瑟茜》是从女性的角度叙述的希腊神话,其翻译在文化传播、处理神话概念和意象重建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选取《瑟茜》一书,从目的论视角探讨文化专有项的翻译。重点分析神话概念和意象的重组,探讨翻译目的如何指导翻译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正5部分典,7册书,1500余万字,囊括了中国古代森林资源及林业科技与文化的全部重要资料——2014年12月,在历经8个寒暑的艰辛编纂之后,《中华大典·林业典》终于全部出版。这部皇皇巨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集古代林业经典之大成的类书,也是有史以来林业领域最重大的一项文化工程。《中华大典》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建国以来最大的文化出版工程,2006年被列为国家文化发展纲要的重点出版工程项目。《中华大典》以现代科学分类方法,收集上自先秦、下迄辛亥革命的古代文献资料,收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