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芳 《科技风》2012,(14):211-212
设计审美是一个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的活动,它包含有许多不稳定的因素.从设计审美的主体来说,审美标准是在不断变化的,主体的个体差异可能会带来不同审美结果.从设计审美的客体来说,设计成果对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发展也产成了深远的影响.设计审美中的主体与客体相互依存,互相影响,数次目的、风格各异的设计运动的发展,针对当时政治、经济状况提出了不同的思想,促进了现代设计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设计的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晶晶  曹英 《科教文汇》2009,(2):265-265
随着社会向数字化、信息化、服务型的转变,社会进入了一种非物质化的时代。设计在“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争论中有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在这个“审美泛化”的时代,人们把“审美的态度”带到了日常生活中.非物质设计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它具有什么样的审美特点是本文讨论的中心。  相似文献   

3.
廉锋 《世界发明》2009,(8):84-85
我们注重做中国人自己使用的家具,就是说这个家具首先要有中国人自己的气质在。我觉得气质特别重要。所以,我们不应该叫新中式,我们是从精神上去延续,而不是从符号或形式上去延续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家居设计市场也空前的繁荣。家居设计是为了给人营造一个舒适、温馨、幸福的“家”。但是,由于室内设计师专业队伍的良莠不齐、老百姓自身文化艺术素养的欠缺等众多原因,家居设计目前存在着诸多问题,众多的家居设计丧失了“家”的感觉。  相似文献   

5.
浅议建筑审美与工业设计审美之间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设计作为我国一门新兴学科,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其审美意识的发掘极其重要。本文主要通过探讨建筑艺术与工业设计之间的审美情绪,进一步了解与认识工业设计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6.
“和”是儒家最高的审美理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是中华文化特有的,几千年来延续不断的哲学、文化观念和社会政治理想。它贯穿于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全过程,为各个时代的各家各派所普遍接受,并被广泛应用于认识自然、人格修养、治国安邦等各个领域。“和”体现了天人之间的亲和合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和谐一致,继承并弘扬“和”的精神实质,对于解决我国当下经济社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审美教育与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炼 《科技创业月刊》2008,21(4):124-125
通过对审美教育的阐释及其与创新精神间内涵联系的梳理,揭示了审美教育的感性教育、情感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功能,及其在促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和创新精神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创新精神是创造力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培养创新精神乃是开发创造力最重要的和最有效的措施.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这是由"创新精神"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这也是由审美教育和历史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现实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磨砺学生的创新意志  相似文献   

9.
王芳 《科教文汇》2008,(27):180-180
新课程标准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发展创造力”。基础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决定了基础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教学中把音乐的审美归纳为四个步骤: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相似文献   

10.
樊琳琳 《科教文汇》2008,(10):195-195
本文通过对当代绘画一味追求视觉冲击力这一审美误区的讨论,阐述了由表及里的审美过程。强调了视觉张力和精神张力相结合的重要性,主张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吴萍  胡迪  谢霜 《科教文汇》2009,(32):247-247
汉代出现的"羽人"形象为追求长生不死、生命永恒及羽化升仙思想的物态化形式,当时社会浓厚的道家思想为其发展、繁荣营造了良好的氛围,"羽衣"与羽化升仙的诸种文化关系和审美关系,又是道家思想服饰审美文化感性显现的,在汉代各区域画像石中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在科学社会领域,默顿的科学精神气质是科学共同体的习俗、惯例等不成文规范形成的基础;也是科研规章制度、律令等成文规范制定的指导原则。对这一基本概念的解读,有助于对科学共同体与社会的关系形成一个整体框架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13.
爱听、爱看童话是幼儿天性使然,童话也确实比其他艺术形式更易渗透进他们幼稚的心灵。童话创作多以“幻想”的方式实现,“幻想”为了实现“愿望”,常常驾着夸张、变形的“马车”奔跑在思维的羊肠小道上,于是“荒诞”产生了。“有一次我在上海看见一个中国人,他的耳朵长得非常大,大到可以当披风,下雨的时候,他就钻到耳朵底下去,又暖和、又舒服。当天气特别不好的时候,他就请他的朋友和熟人住在自己的耳朵里”。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新思潮、新见解、新方法推陈出新,基于理论教育范畴内的“美学教育”即“审美教育”,已成为新世纪中华人文精神教育的聚众焦点。用“美育”来丰富和完善现代化社会的新型理论教育,遵循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无疑是一次历史性的飞跃。  相似文献   

15.
姚丹 《科教文汇》2008,(13):169-170
“虚静”说作为先秦道家认识论的观点之一,有其自身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当它被引用到中国古典美学后,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占据十分显要的地位,并且贯穿于中国艺术创作、艺术审美鉴赏领域。本文从虚静与审美静观、审美的非功利性、以及“物我两忘”的最高审美体验三个方面来探讨庄子“虚静”说的审美心理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辉 《科教文汇》2007,(5X):168-168
重点叙述了“五四”时期朱自清的散文写作的心理历程,时代背景所赋予作家的散文写作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浅谈版式设计的实用功能和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版式设计是平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平面设计的传播效果.优秀的版式设计不仅能够更好的传达信息内容.激发人们对产品的购买行为,而且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这里从版式设计的实用功能和审美价值出发.探讨其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粱明 《知识窗》2013,(20):14-14
我理解的“范”是指一种底蕴深厚、格局辽阔、行走在时代前列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任何时代,教师都是人才的培育者和国家的建设者。教师的工作直接作用于人心灵的成长,关系着民族素质的提高。教育的性质与意义决定了教师群体应该努力成为时代的“范”。  相似文献   

19.
周珍珍 《今日科苑》2009,(20):179-179
流行的产品具有功能与形式美感的和谐统一,能够满足消费者情感上、心理上的消费需求的特征。民族性是设计产品流行与审美的基础,而创新则是其生命。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中知识的迁移固然重要,但审美情感的迁移也不可或缺。“审美移情”既是心理学概念,也是美学概念,它包含三个层次,层层深入,循环往复,从而达到物我交融、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语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