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话语权"(power of discourse)是指"话语"所包含的或体现的权力,即话语是权力的一种载体和表达方式。通俗地讲,权力是"话语"的目标,而"话语"是获得、展示和运用权力的手段。国际话语权的本质,是以非暴力、非强制的方式改变他人的思想和行为,并使一国之地方性的理念和主张成为世界性的理念和主张。一个国家要想成功确立国际话语权需要完成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能够明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也就是解决"能够说"的问题。第二,动员各种资  相似文献   

2.
公法的很多制度、观念和理论在西方社会源远流长.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就产生了主权在民、直接民主制、分权、"宪政"等重要公法制度,这些公法制度广泛涉及了国家权力的配置、国家权力的归属、国家权力与公民的关系等等一些基础性公法规定,反映了古代西方社会国家权力法制化的实践水平和认识程度.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通过"权力主体结构的多元化"、"权力机构的多元化"和"共识下的制约与平衡"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对西方的宪政传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讨论了宪政传统对西方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上所有的企业,不论遵循什么理论进行管理,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等级权力控制型,另一类是非等级权力控制型.等级权力控制型是以等级为基础,以权力为特征,对上级负责的垂直型单向线性系统.它强调"制度+控制",使人"更勤奋地工作",达到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增加利润的目的.但进入信息时代、知识时代后,这种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企业在科技迅速发展、市场瞬息万变的竞争取胜的需要.企业家、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们都在探寻一种更有效的能顺应发展需要的管理模式,即另一类非等级权力控制型管理模式-学习型组织.  相似文献   

5.
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学说探讨的角度来看,英美法治的理念可以指导我们更好的研析法学;从历史实践看,英美法治的形成得益于现实中存在的各种权力平衡,得益于统治者无力集中起绝对的权力,得益于各种政治力量的制衡,对我国的法治建设也颇具启示.  相似文献   

6.
抓好惩防体系建设,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做到防患于未然。为有效防止权力运行失控,防止权力滥用、以权谋私,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必须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强化措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确保权力正确行使的各种制度,通过建立规范的监督机制,增强权力运行的公开}生和透明度,进而对权力进行强有力的制约和监督。  相似文献   

7.
大众媒介是国家利益和媒介所有者控制和操纵下的信息传输系统,在事实上不折不扣地充当着一种喉舌和权力的实施主体。其权力的具体显现主要来源于媒介稳定的集体性权力、稀缺的资源性权力、存在的合法性权力和传播的弥漫性权力。同时媒介权力的生成除了媒介自主权力的发挥,同样也逃离不了社会其他各种外在权力的介入性参与。在这多重权力的牵制和影响下,媒介要科学发展,必须坚守其依托它的存在基础,即权力的公共性。公众利益在是媒介得以发挥权力效能的最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8.
丁翔 《职业圈》2007,(10):34-35
管理是实现组织发展目标和价值的手段和途径,而有效的管理则必须要达到目标和方法之间的均衡.文章通过对"天平理论"的原理阐述及内部均衡分析,揭示了组织目标、权力管理、非权力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均衡分析的方法提出了组织及其领导者在组织实际运行中如何调整三者关系,进而使得组织得以优化发展,实现组织发展效果和效率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作为民族的灵魂与神经, 道义的承担者, 文化的传承者, 士, 肩负着阐释世界、指导人生、推动社会进步的使命。可是, 封建社会却没有先天地为他们提供应有的地位和实际政治权力。若要获取一定的权势来推行自己的主张, 就必须解褐入仕, 并取得君王的信任和倚重; 而这种获得, 必须以丧失思想独立性、消除心灵自由度为其惨重的代价。即是说, 他们参与社会国家管理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驯服于封建统治权力的过程, 最后, 必然形成普泛的依附性, 而完全失去自我, "民族的灵魂与神经"更无从谈起。这是一个 "二律背反"式的难于破解的悖论。  相似文献   

10.
王娜 《职业圈》2012,(23):73-73
公法、私法划分的产生和发展与公共权力特别是国家权力密切相关。可以说。公法与私法划分形成的过程就是公共权力不断受到限制的过程。准确地说.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是一个以公共权力运行为中心的传统“公法”在法律领域里的比例由全部向部分不断缩小范围的过程。也是一个以公共权力原则上不参与、不干预为基本特征的新法律领域即私法由无到有的过程。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公法是调整公共权力的法,而私法是调整非公共权力,亦即调整私人权利的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