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师范院校的特色是师范专业,大多数教师从事师范专业学生的教学和培养工作。近些年,高等师范院校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各学院相继成立了非师专业,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并且在今后几年会缩减师范生的招生人数,增加非师范专业的招生比例,因此如何提高非师范  相似文献   

2.
追求师范专业型教师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中不同学校的普遍价值诉求。但受高校招生培养方式、大学生就业问题以及相关政策、制度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国内外教师队伍出现了明显的非师范专业化动向。而教师队伍非师范专业化发展不仅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的近期质量、学生近期发展,也影响教师队伍整体的社会地位、社会功能及其稳定健康发展。因此,任何时期在选拔录用教师过程中,都应坚持优先从师范专业毕业学生中选用原则,减少和消除非师范专业毕业教师比例。  相似文献   

3.
在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大背景下,反思高师院校中文人才培养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与非师范方向应明确分流,并针对非师范中文人才培养,在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就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中文人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师地位的提高,出现了非师范专业部分学生毕业后有志从事教育工作的现象。为使这部分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教学工作,我们采取了利用一学期毕业论文的时间,集中强化训练的培养方式,即在学生掌握了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把师范院校分几年开设的心理学、教育学、教材教法等课程及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在一学期里集中进行。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对于培养非师范专业学生尽快具备教师素质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地方师范院校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而增设非师范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在非师范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地方师范院校一方面十分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却忽略了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大学语文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对非师范专业学生开设既必要又重要。本文认为大学语文课程必须从准确定位课程、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教材适合非师范专业的学生实际和课堂教学方式方法高效、灵活四个方面去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6.
师范院校在培养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两种人才培养模式的碰撞和交流。比较两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区别与联系,找到各自的发展方向,突出自身的专业特色,实现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的补充交流,才能发挥师范院校在师范专业发展上的优势,加速非师范专业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7.
刘降珍 《考试周刊》2011,(84):203-204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师范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由于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的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对于高职院校师范专业学生来说,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有了更高的要求。结合多年对本课程教学的实践,作者分析了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教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师院校纷纷增设非师范专业。从现状上看,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远远超过师范专业;从政策上看,非师范专业经历了从禁止发展到限制发展、谨慎发展,再到引导其健康发展的历程。探明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对于高师院校专业设置与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师地位的提高 ,出现了非师范专业部分学生毕业后有志从事教育工作的现象。为使这部分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教学工作 ,我们采取了利用一学期毕业论文的时间 ,集中强化训练的培养方式 ,即在学生掌握了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把师范院校分几年开设的心理学、教育学、教材教法等课程及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在一学期里集中进行。实践证明 ,这种方式对于培养非师范专业学生尽快具备教师素质是切实可行的。一、基本教学理论知识的素质培养是否具备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教法的理论知识 ,并能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是衡量一个教师水平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大学生数量剧增,每年约600万的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问题更为艰难和紧迫。本文分析了高等师范院校非师范学生就业难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多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非师范专业已经成为当前地方师范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方师范院校中如何认识和处理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的关系已上升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就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的关系展开论述,并就如何加强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必将对整个教育包括师范专科教育产生非常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师专必须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突出师专特点,坚定不移地为初级教育服务,适当发展非师范专业,寻求经济规律与教育规律的最佳结合点。要改革内部管理体制,提高办学效益。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专业教育,我国高师院校自诞生之日起,主要承担培养中等教育师资的任务。高师院校专业设置主要依据中学课程的需要,大多为师范专业。上世纪80年代末,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高师院校在承担培养师资任务的同时,开始关注整个社会的发展,纷纷开办了培养社会急需人才的非师范专业。全国有700多所本科院校,其中高师院校97所,占近1/7,97所高师院校都在办非师范专业。1995年一般地方师范院校,常设非师范专业与师范专业之比平均在1∶3,省属以上重点师范大学,比例在1∶1左右,到2007年非师范专业与师范专业之比达到2∶1至5∶4左右。通过对我国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发展这一普遍、现实问题作系统地历史回顾,可以为高师院校发展非师范专业提供可资借鉴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提高非外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是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的。本文从三个方面剖析了非外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欠缺的原因,并提出了培养高校非外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旨在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培养优秀师资.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中小学的普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生的培养更需要适应基础教育的需求.同时,师范专业认证的开展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构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提出一种新的挑战.本文以淮北师范大学为例,基于“自主发展的互动性”教学模式,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在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和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提出一些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面向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为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高校中文师范专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但是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滞后已严重制约着培养目标的顺利实施。因此,加快高校中文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构建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就成了高校中文师范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高等师范院校纷纷根据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状况,相继设立非师范专业如法学、经济管理、行政管理、文秘、新闻编辑等。与此同时,成人教育也像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新专业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高校扩招之前这些新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好;扩招之后,有些新专业,如法学,尽管热度不减,但就业形势日趋严峻。2004年国家教育部出台新政策,规定就业率不足30%的专业要停办。面临着停办的威胁,高等师范院校的非师范专业应当如何应对挑战,办出自己的特色,如何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都将是急需深入研究的课题,有鉴于此,本文拟对高等师范院校法学专业的目标定位与发展模式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家师范专业认证的客观发展趋势,从专业认证理念下师范专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出发,采用文献分析与对比方法,从培养目标的适应性和可测量性、课程体系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度、"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在培养过程中的体现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专业认证理念下师范专业发展的路径问题。然后,从对接专业认证要求、审视修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做好课程规划、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学生为中心"、全面落实全学程的教师教育入手,研究了适应专业认证的师范专业发展的趋势和应对策略及其给师范专业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高校师范专业课程设置始终存在着学科专业课程与教育专业课程分别开设,形成两类专业课程相互分离甚至相互排挤、争抢学时的不和谐现象,这不利于培养适应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的新型师资。因此,努力探索高校师范专业两类专业课程有机整合的可行性以及整舍的基本策略和途径,对于培养真正的职业教育者和推动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关于地方性多科性本科院校非师范专业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及大众化教育的趋势等方面,阐述了地方性多科性本科院校非师范专业建设的必要性。指出了这类院校在非师范专业建设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就如何加强这类院校的非师范专业建设提出了思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