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克利特认为,“一切事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后来,亚里士多德创立了一种运动论,认为一个受到某种连续不断的力推动的物体,会随周围介质密度渐渐变小而运动得越来越快,在真空中这个物体将以无穷大的速度运动.他不承认存在无穷大速度的可能性,因而断定真空不可能存在.在长达2000年之久的时间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被奉若神明,哲学家们一直认为:“自然厌恶真空”.这种厌恶的本性阻碍形成真空,任何真空一经获得,附近东西就立即将它填满,因此,水银和酒就应当填满倒立的玻璃管.  相似文献   

2.
爱因斯坦认为:没有物体的运动速度能够超过光速,光速属于自然界的一个基本常数;当物体加速时,物体本身的质量增加,而加速需要能量.随着物体质量的增加,维持速度所需的能量也更多;当物体以接近光速运动时,它的质量将达到无限大,所以要使物体继续运动的能量也要无限大,因而超过这一极限是不可能的.爱因斯坦不仅不接受“量子纠缠”的思想,而且还坚持认为不可能存在比光速还要快的信号,任何比光速快的“鬼魅似的远距作用”都是不可思议的.  相似文献   

3.
刘曼华 《物理教师》2011,32(5):70-71
I前言本文认为,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热量不能自动地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是错误的.这种错误,就象亚里斯多德的“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一样,是思维惯性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一、填空题1.亚里斯多德的错误观点是必须有.的作用,物体才能运动.没有的作用,物体就要_下来.2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有一个物体.当此物体受到一个沿水平方向向右大小为5牛的力推动时,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则物体受到的阻力是.牛,当撤去推力后,物体的速度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某人用力拉着一个2O0牛重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物重的0.1倍,那么此人用的力至少是牛.4.一物正在竖直上升的气球上掉下,那么物体刚脱离气球时,它的运动方向是,这是由于物体有的缘故.5.物体在两个力…  相似文献   

5.
亚里斯多德悲剧观是世界艺理论的重要内容。亚里斯多德认为悲剧作家要有才情;认为悲剧创作要给人以自然的印象;认为悲剧接受主要源于案头阅读。  相似文献   

6.
三黑格尔曾经评价亚里斯多德道:“如果真有所谓人类导师的话,就应该认为亚里斯多德是这样一个人;他的概念深入意识的一切领域,而通过概念所作的详细特殊的闸述,由于同样也是必需的,就在每一个领域里面包含了最深刻的正确的思想。”亚里斯多德是古希腊哲人中自觉而全面地系统运用概念进行思维的人,而且完备地构造了人类知识的概念体系。正因为如此,他才能成为多少世纪以来举世公认的思维教养的主要负荷者。在这一点上,亚里斯多德同赫拉克利特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一个是直观领悟,一个  相似文献   

7.
近来,我找了几本有关中外科学家发明创造的通俗小册子,边读边想,感悟尤深。不少科学家在年轻的时候,勤奋学习,勇于探索,敢于求真、大胆创新的精神是相当感人的。咖里略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近代物理学及实验科学的创始人。1585年,也即他对岁的时候,成为意大利闻名的数学家。有人称他为“当代的阿基米德”。就是这样一个年轻的数学家,竟敢否定希腊圣人一一亚里斯多德的定律。亚里斯多德说,物体降落的速度,是依物体本身的轻重而有迟速,例如十磅重的物体落下时要比一磅重的物体快10倍。从表面看,这个定律似乎是很正确的。…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在高中物理课本中,讲到共振时,都附有如右的插图。并对共振的意义作如下表述:“当策动力的频率和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的时候,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该图表示了有阻尼的受迫振动,当f=f固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且为有限值。其实,有阻尼的受迫振动的振幅达到极大时,策动力的频率并不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而是小于固有频率。就此本文拟对受迫振动、共振等有关问题,做一讨论,供教学参考。一、受迫阻尼振动的稳态解设一质点,质量为m,除受弹力或准弹性力-kx和媒质的阻力-γ(dx/dt)作用外(γ是阻力系数,通常认为物体以不大的速率在粘滞媒质中运动时,媒质的阻力和物体的速率成正比),还受一周期性的策动力Hcospt作用而运动(H是策动力的力幅,P是策  相似文献   

9.
在自然科学发展史中,人们遵循事物由肯定到否定,又由否定到肯定的波浪式前进运动的规律,逐步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揭示客观规律,逼近真理。而假说是这一规律中的重要环节和思维形式。 1.以太概念的诞生及其历史背景。以太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就曾认为天体间一定充满有某种媒质。雷内·笛卡尔1644年发表的《哲学原理》中引用了以太的概念,首先提出了“以太”的假说,他认为“虚空”是不可能存在的,真空不空,宇宙中充满了一种稀薄的看不见的物质。他在书中这样描述:“以太是充满整个空间的一种物  相似文献   

10.
一个运动着的物体,由于周围环境对它的阻碍作用,它最后会达到某一恒定速度做匀速运动,这个恒定速度通常叫做收尾速度。收尾速度问题是一类比较常见的问题,也是一类非常典型的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运动物体动态变化过程的问题,恰恰也是学生感觉比较困难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学生不能够建立一种动态变化的运动情景,难以寻找动态变化过程中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解题中找不到一条正确的途径。下面就中学物理习题教学中涉及到物体运动收尾速度问题的几个方面作一分析:1物体在流体中下落时由于流体的阻力,存在收尾速度物体在流体中下落,由…  相似文献   

11.
在理想气体的环境中,对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运动的物体所受阻力进行了分析,在实际情况下,对于速度不太大的运动物体所受的阻力与物体沿运动方向的有效面积和运动的速率成正比,当物体的速率和线度比较大的情况下,所受的阻力则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2.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叙述的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青年时代怎样追求真理,大胆地用事实来推翻当时权威人士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关于“铁球落下的速度跟铁球重量成正比”的错误结论的故事。在学生理解了上述内容后,我先就书中的关于亚里斯多德说的话进行了讲解,...  相似文献   

13.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20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意识流小说家之一。由于伍尔夫首先是以意识流小说创作著称于世的,因此,中外众多伍尔夫研究者们大多都认为,伍尔夫是一个象牙塔里清高孤傲的贵族,不可能涉及政治,就更多地将目光单纯地集中于其小说的意识流技巧的分析上;甚至她的丈夫伦纳德·伍尔夫也认为她是“自亚里斯多德创造了政治动物一词以来最不具有此特点的人”;  相似文献   

14.
1 托里拆利翻开“真空”扉页 两千多年前亚里斯多德认为“自然厌恶真空”,“自然界不可能有真空”。这种认识一直持续到17世纪中叶。约1638年,伽利略注意到此时水不能升到约10米以上。托里拆利与其助手维维安尼1643年在佛罗伦萨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表明,这是大气压强的结果。实验的四大功绩是:①证明“自然害怕真空”为谬。②解释了吸气筒式抽水机不能把水抽到约10米以上的原因。③第一次成功地用实验法造出没有物质的“(托里拆利)真空”。④令人信服的、巧妙的第一次测定了大气压强。  相似文献   

15.
倪英 《物理教学探讨》2004,22(18):54-57
一、选择题 1、关于曲线运动的性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 是() A.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B.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C.曲线运动一定是加速度变化的运动 D.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数值和速度数值都不 变的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 2、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过程中,以下各量 不发生变化的是() A.线速度B.角速度 C.周期D.向心加速度 3、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曲线运动 B.物体在变力作用下有可能做曲线运动 C.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圆周运动 D.物体所受的力始终不与速度垂直,则一 定不做圆周运动 4、做平抛运动的物体海秒的…  相似文献   

16.
以虚空与运动关系为线索,从虚空中不能运动、虚空中运动成为可能和虚空与运动关系的终结梳理了二者关系的演变进程。认为虚空与运动关系在认识上的突破与对运动原因的深入理解密切相关,而这又是惯性定律建立的重要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7.
物体在没有空气阻力和摩擦力的条件下运动时,动能和势能之和保持不变;动能只能转变为势能,势能只能转变为动能,在互相转变的过程中,物体总的机械能是守恒的,这就是机械能守恒守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是能的转变和守恒定律的一种特例。在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在克服摩擦力和媒质的阻力的做功过程中,机械  相似文献   

18.
等周长等面积的两个三角形,它们的外接圆和内切圆是等圆,从而推理出宇宙是运动有边界,因为物体没有最小的,也没有最大的,只有物体无限变大,无限大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因为物体的能量是有限的,所以宇宙运动有边界.  相似文献   

19.
流体力学指出,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会受到流体的阻力。流体阻力主要包括由于流体的粘滞性而产生的粘滞阻力和由于流体在物体的底部附近形成涡璇而产生的压差阻力。流体的阻力具有如下特点: 1.产生流体阻力的前提是物体和流体间有相对运动。如果物体和流体之间虽然均在对地运动,但是二者速度相等,即处于相对  相似文献   

20.
卡斯特尔维屈罗卡斯特尔维屈罗(1505—1571)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一位很有创见的文艺理论家。早年曾学习和教授法学,与当时的人文主义学者,诗人多有交往。1555年,因异端罪被宗教裁判所缺席审判,被迫流亡国外。他对但丁、彼特拉克的作品都深有研究,而尤其深入研究过亚里斯多德的著作。他用意大利语翻译了亚里斯多德的《诗学》,1570年所写的《亚里斯多德〈诗学〉的诠释》是他最有影响的美学和文艺理论著作,就中广泛地探讨了美学和文艺理论问题。首先,卡斯特尔维屈罗继承亚里斯多德的摹仿说和想象说,强调论述了文学艺术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