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奈斯把问题解决定义为“从尝试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所谓问题解决就是从已知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运动过程,它是一系列指向目标的心理操作,问题解  相似文献   

2.
利用耗散结构理论可以对学习心理进行合理的解释。主体心理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主体知识的获得是在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中,通过涨落使远离平衡态的认知系统从一个不稳定状态跃迁到一个新的稳定的有序状态。主体学习心理的本质即是主体认知系统的自组织过程。  相似文献   

3.
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实现了从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学生体验为主的转变。在《新生心理辅导》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体验式教学,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达到教学目标。《新生心理辅导》课程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应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氛围等方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4.
毛彦 《泰安师专学报》2001,23(4):112-113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向活动。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恰当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顺利实现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从思想、心理知识逐步走向共同成熟,成为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5.
李欣 《天津教育》2023,(13):57-58
<正>高考是一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综合的考验。在复习知识的同时,要关注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进入高考复习阶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考生非智力因素进行训练与培养。一、训练学生指挥情绪的能力情绪是指人从事某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心理状态。兴奋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成事,又能败事。因此,要根据高考复习目标,培养学生调动、指挥情绪的能力,把情绪调整到兴奋状态。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加以训练:(一)在回归课本的过程中加以训练  相似文献   

6.
积极心理是影响初中生数学学习过程与结果的关键要素,积极心理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建构,更容易促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也应当拥有积极的教学心理.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必然需要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要素融合在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必然要保证学生的学习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中.可以说,积极心理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学理论研究表明,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在头脑中主动建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真正有意义的数学学习过程只有发生在与学习者的认知与知识背景紧密联系的教学情境中才是有效的.因此,在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问题的表述和呈现方式就成为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和前提.所谓的问题解决,指的是从尝试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它包括从已知状态到目标状态的守候运动过程。一般可以把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数学应用问题,反映现实特征问题,包括来自日常生活的问题和其他学科的问题;另一种是数学中的非常规问题,这类问题一般需要灵活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方法和算法涉及到通过探索可认知的未学过的知识、方法和算法。要构建基于问题解决的数学教学模式,则无疑在教学过程中重视问题情境的设置就成为深化问题解决教学的一个有效的突破口。因为如果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被吸引到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则相应的问题解决心理运行机制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和扩展,进而帮助学生全方位地把握知识的脉络和结构,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正>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面临的学习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与冲突,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正常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当学生与周围环境进行交互作用时,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困难以及相互之间的认识差异,也就是产生了"认知冲突",学生的心理就会失去原来的平衡。当学生心理失去平衡后,他就会产生新的学习需要,就会通过进步学习来建立心理平衡。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这样一种"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奈斯把问题解决定义为“从尝试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所谓问题解决就是从已知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运动过程,它是一系列指向目标的心理操作,问题解决应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含义:(1)把问题解决看作为教学目的;(2)把问题解决看作过程;(3)把问题解决看作为一种数学活动;(4)把问题解决看作为一种数学能力;(5)把问题解决看作为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10.
从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双基目标”到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三维目标”,目标理念的变化必然赋予语文教学的课堂新质。不论是“双基目标”还是“三维目标”, 语文知识教学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题中之义。现有的语文知识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体系?我们头脑中的语文知识现有没有问题?什么样的语文知识最有价值?语文知识教学的应然状态该是怎样的?本期我们讨论的话题是——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一些数学教育家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指出:所谓从尝试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从已知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运动过程,它是一系列指向目标的心理操作。由此可见,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碰到基础题,一看就会,一做就错;面对新颖题,先手足无措,后瞎猜乱碰:偶遇压轴题,不是慌不择路,就是运算冗繁”等不如人意的现象,除了在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基本知识方面存在缺陷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心理因素。本文试就影响学生解题的心理因素及其克服的对策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解释学循环"理论描述了人在经验阅读实践过程中的基本心理状态,师生在课堂教学中所树立的"目标教学"模式,阅读中预先确立的"理解目标"都是在这一心理状态中形成的;而良好的篇章教学效果,引导学生扩展知识范围,培养他们自觉更新"图式"的意识和习惯也都受益于这一心理。  相似文献   

13.
从中学生到大学生,心理上的变化和矛盾往往相互作用,形成衔接过程的心理状态.如何缩短衔接过程降低消极影响,加速新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形成,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新要求,是新生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存在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感觉—知觉—思维、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过程;感觉—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两者密不可分。因此,新一轮课改课标理念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相结合。而情感领域教学目标水平从低到高依次是:接受→反应→评价→组织→价值的性格化。在摆脱大纲束缚,走入新课标时,如何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结合到日常的教学过程并不断提升其教学目标水平呢?下面拟就此进行相关探索。  相似文献   

15.
周敏 《湖南教育》2006,(1):11-12
从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双基目标”到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三维目标”,目标理念的变化必然赋予语文教学的课堂新质。不论是“双基目标”还是“三维目标”。语文知识教学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题中之义。现有的语文知识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体系?我们头脑中的语文知识观有没有问题?什么样的语文知识最有价值?语文知识教学的应然状态该是怎样的?本期我们讨论的话题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奋斗目标是成功心理训练的基础,从目标到成功的中间过程是成功心理训练的关键,在成功心理训练过程中可以采用经典案例、“恳谈会”、个别交流课堂教学等具体手段,将成功心理训练巧妙地贯穿到学生工作中。  相似文献   

17.
问题式教学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式教学的内涵所谓问题,就是指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难题或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按照西方心理学者的看法,问题是一种情境,它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1)当前状态;(2)目标状态;(3)从当前状态向目标状态转化所需要的一系列操作。不能直接用已有的知识来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钢琴演奏中心理状态的分析,从性格和情绪这两个方面说明了心理因素对演奏中的状态的影响,揭示了心理状态放松在演奏中的不可忽视的作用。要弹好钢琴,不仅要有深厚的基本功、一定的技术技巧、领会作品的内涵,更要有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钢琴演奏的重点就是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9.
宋金远 《教育艺术》2007,(6):66-66,61
人的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心理状态下完成的.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不仅教学的目标、方向、内容、进程等主要由教师决定,而且学生的思想认识、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成绩的优劣很大程度上也受到教师心理状态的影响.教师肩负着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任务,要发挥好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质量,除了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外,还必须具备健全的心理品质.心理品质主要通过一定的心理状态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形成情绪高涨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苏霍姆林斯基 心理障碍是指人的动机性行为受到阻碍或干扰,未能实现自我预定的目标,而产生的紧张心理状态.心理学认为,心理障碍容易导致消极思维,影响心理的健康发展.初中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其思维受阻的原因很多,有学生知识上的缺陷,也有不少来自学生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