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崔仁纵墓志,全称《唐故豫州淮阳县丞崔府君及夫人裴氏后夫人夏侯氏三棺墓志序铭》,刊刻于武周大足元年(701)。墓志石灰石质,圆首碑形,高90厘米,宽68.5厘米,厚10厘米。志文楷书,共31行,满行37字。志石左侧面刻有款署"嗣子棣州刺史思暕撰序,青州录事参军张希元制铭"21字(见图)。志文记载了南北朝隋唐时期高门士族——清河青州房崔氏家族历史,具有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2.
郭淑娟 《今传媒》2016,(9):156-157
唐代是中国古代墓志发展极其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不管从出土数量还是碑文的字数来说,都是很受瞩目的。这些墓志为研究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提供了重要资料,同时,志文文字也是这个时期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有重要的价值。《王叔宁墓志》主要记载王叔宁生平、职官和家族兄弟等,可以让我们更了解当时的文化。本文从该墓志的释读入手,对王叔宁生平、职官和家族兄弟从史料方面进行考证,运用对比法对《王叔宁墓志》的楷书艺术风格进行分析。主要对墓志形制、纹饰、艺术风格等作研究。  相似文献   

3.
2015年3月,山东省济阳县垛石镇前刘村发现两座东西并列的唐代家族墓葬。两座墓葬的形制均为带墓道的圆形穹隆顶砖雕墓;M1为单室,M2为双室。M2出土的墓志中记载墓主人为顾忖,生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卒于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顾忖先后任官黄县尉,东光、章丘、临济县令。其家族是魏晋时期名门士族,多出官吏,涉及多位重要历史人物。M2是济南地区首次发现的有明确年号的唐代砖雕双室墓,墓葬的形制、结构、砖雕风格均极富特色,为了解唐代穹隆顶双室墓提供了详细资料。墓志中记载墓葬的年代,准确解决了唐代墓葬考古上的断代问题,具有标尺意义。前刘村唐代家族墓的发掘,为了解济阳的地名沿革提供了重要资料,填补了现存《济阳县志》只能较为详细地记录到金代的历史;墓葬的发掘对于研究当地水利水文、自然环境变迁等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卢照己墓志>是最近出土的重要文献.卢照已是初唐时期的文学家,又是"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之弟,该墓志对于研究卢照己的文学成就,以及卢照邻的家世与生平,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有助于研究唐代的科举史以及唐玄宗开元初年的文学风尚.  相似文献   

5.
2015年3月,山东省济阳县垛石镇前刘村发现两座东西并列的唐代家族墓葬。两座墓葬的形制均为带墓道的圆形穹隆顶砖雕墓;M1为单室,M2为双室。M2出土的墓志中记载墓主人为顾忖,生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卒于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顾忖先后任官黄县尉,东光、章丘、临济县令。其家族是魏晋时期名门士族,多出官吏,涉及多位重要历史人物。M2是济南地区首次发现的有明确年号的唐代砖雕双室墓,墓葬的形制、结构、砖雕风格均极富特色,为了解唐代穹隆顶双室墓提供了详细资料。墓志中记载墓葬的年代,准确解决了唐代墓葬考古上的断代问题,具有标尺意义。前刘村唐代家族墓的发掘,为了解济阳的地名沿革提供了重要资料,填补了现存《济阳县志》只能较为详细地记录到金代的历史;墓葬的发掘对于研究当地水利水文、自然环境变迁等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白昂是明代治水名臣,白氏家族在当时和后世颇具名望。白昂家族三位女性的墓志铭,记载了白氏世系传承、官职迁转与家族兴盛的过程,与明代中期的治水、民乱等系列事件有密切联系。白昂旁荫其侄入国子监是家族中的重大事件,碑传文中多次提及,对于研究明代的荫监制度具有参考价值。白氏园林盛甲一方,明代诗作、绘画中屡有描绘,有些出自名家手笔,本文对园林的建造与沿革进行了整理、分析。三方墓志与传世文献彼此呼应,反映出品官家庭中女性社会地位和日常生活的差异,是研究明代女性生存状态的珍贵资料。白氏家族碑传文牵涉政治、文学人物众多,关系错综复杂,本文对志文作者进行了考证。这三方墓志对于补充丰实史籍记载,研究明代历史变迁及江南地区官僚家族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7.
新出土柳宗元撰《独孤申叔墓志》勘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出土唐代墓志对唐代文献的补遗与勘证具有重要价值。21世纪初西安出土了柳宗元撰文的《独孤申叔墓志》,对全面了解独孤申叔其人、其家世、其葬期葬地及其文学知友等提供了详准的资料。本文通过与《柳宗元集》所载该墓志文字的异同比勘,补证了集本的阙讹并澄清了唐史中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洛阳新出土的郭湜墓志系统记载了这位<高力士外传>作者的生平情况,弥补了传统史料记载的不足.从墓志记载得知,郭湜乃唐高宗时期宰相郭待举之孙,而结合洛阳出土的郭湜家族其他成员的墓志能够对其家族有更全面的了解,补正<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关于郭氏家族的记载.而墓志的记载也间接透露了<高力士外传>成书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北京是辽代墓葬发现的主要区域,出土了很多重要的辽代汉人墓志,对于了解和研究辽南京(或称燕京)地区的社会文化、风俗,以及补充和辨析辽朝历史均具有重要价值。2007年,北京密云大唐庄出土了一合辽代墓志,志文共计约1500字,文字大体清晰可辨。本文以该墓志的内容为考察对象,结合史料记载和相关辽代墓志,对墓主人张晋卿的姓氏、生平事迹、仕宦履历、官职迁转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考证,并对其中所涉及的重要人物、事件、制度,如清宁五年科举、承天太后南伐、辽道宗崇佛等问题加以考证。北京市密云县大致相当于辽代的檀州,控山带河,地理位置重要;守关扼隘,军事意义重大;而密云县发现的辽代墓志非常有限。因此,该墓志对于认识辽代密云地区的社会历史也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0.
《皇明诰封明威将军承安徐公墓志铭》,出土地点不详,原藏于盖州市文物管理处,现被营口市博物馆征借展出。该墓志在以往各碑志资料中未见著录,记载了明代盖州卫世袭武官徐瑞及其家族的情况,其中涉及到明代辽南的一些历史事件,可补史之阙。本文通过相关文献及盖州出土其他碑志资料的相互印证,对徐氏家族的谱系、各代成员的仕历以及墓志出土地点等做了考证。  相似文献   

11.
隋观德王杨雄墓志详细记述了杨雄的生平历官,补充了《北史》、《隋书》杨雄传之不足。对杨氏世系的记载与史籍相关记载完全相同,也与新见杨绍墓志所载一致,从而表明杨绍碑、顺陵碑、《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在杨氏世系中"国"与"绍"之间添加一代"定"是错误的。杨雄长子杨恭仁墓志对其世系记载也存在重大失误,杨绍碑的真实性很值得怀疑。长孙淑信及王媛华墓志提供了史书缺载的杨雄婚姻资料,杨恭仁为长孙淑信所生。杨雄墓志是已出土隋志中规格最高、形制最大者,保存完好,书法优美,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根据清毕沅记述杨雄墓所在位置,推断2005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省潼关县税村发掘的隋代王级大型壁画墓即是杨雄夫妇合葬墓。  相似文献   

12.
洛阳近年出土的唐《宋彻墓志》以及武周《田玄敏夫人李氏墓志》中均有洛阳胡坊的记载。结合《洛阳伽蓝记》等文献的记载,洛阳考古发掘出土的胡俑以及隋唐墓志对于祖先洛阳行迹的追述,可知墓志中的胡坊应该渊源于北魏时期在洛河南岸安置西域胡人的慕义里,由于大量胡人聚居于此,故有此称谓。直到唐代前期,胡坊旧称尚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胡坊村。两方墓志中胡坊的记载进一步印证了文献所记载的中古时期大量西域胡人来到洛阳的历史事实,承载了这一时期北魏洛阳城胡人汇聚的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13.
蔡竹影 《兰台世界》2023,(3):158-160
辽阳地区出土,现藏于辽阳市博物馆的《昭勇将军都指挥邓公夫人杨氏墓志铭》,墓志主人为明代辽东将军邓佐的夫人杨氏。因墓志铭成碑时间晚于邓佐墓志,故补充说明邓佐墓志记载内容,为研究明代邓氏家族世系提供可靠的实物资料。以墓志内容与邓佐墓志及史籍文献相对照,就墓志记载中所涉及的相关人物和事迹加以考释,丰富对邓佐及邓氏家族的学术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有宋南雄太守朝奉辛公圹志》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江西铅山县稼轩乡出土了辛弃疾孙子辛鞬的墓志,明确记载了其祖父母、父母等的详尽资料,第一次以出土文献的形式验证了在此之前发现的<菱湖辛氏族谱>所载辛弃疾家世后裔数据的可靠,成为新世纪辛弃疾研究新的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15.
郑志虔、郑在常父子墓志的发现,为研究晚清民初名士吴庆坻、吴士鉴父子提供了重要佚文,为研究郑在常的生平、家世及其办学理念、办学原因等提供了重要史料,也为研究民国杭州地区乃至浙江省的女子教育和商业教育提供了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6.
近日得见唐代皇室成员墓志一方,志主李元亨为唐高祖李渊第八子。李元亨生平事迹在两《唐书》、《唐会要》等史料中均有记载,其墓志的出土在补正传世史料记载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朱骁 《档案》2023,(2):47-52
1992年,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纳林河乡郭家梁村发现的大夏二年《田焽墓志铭》,对研究十六国大夏政权职官、政区和政治文化等均有重要的史学价值,也有助于考察十六国后期武威田氏家族迁徙发展和赫连氏经略凉州等问题。正史记载,东汉初年田氏家族已著籍武威并发展成为当地豪强大族,但在魏晋及之后的传世文献中基本没有见到武威田氏家族的相关记载,《田焽墓志》的发现表明十六国后期武威田氏家族仍然活跃在大夏都城统万城及附近地区,并通过任官成为赫连氏统治集团的核心人物之一。墓志记田焽先后出任大夏凉州都督、凉州刺史等职,表明在正史记载大夏与北凉之间政治结盟、军事援助和吐鲁番出土“真兴”“承阳”纪年文书反映的北凉臣服于大夏等诸史实之外,大夏统治者还通过设置凉州、任用武威大族田焽为官等途径,将其经略河西的政治意图付诸于实践。  相似文献   

18.
《五经文字》刻石今存西安碑林博物馆,附于"开成石经"之末,实则对石经起到注音定形的规范作用。作者张参是唐代经学代表人物之一,由于史料阙如,事迹并未彰显。这位学者的生平处于模糊的"半隐"状态,困扰后人。幸赖《张参墓志》及其亲撰夫人《郑氏墓志》的出土,全方位提供其生卒年月、家族世系、婚姻状况、履宦事迹及学术成就等内容,印证传世史书之记载。同时,也为钩沉张参与李光弼、韩滉、常衮等重臣的关系,补充大量一手材料。《墓志》内容补正了《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尚书省郎官石柱题名》中敦煌张氏信息,使得唐代学者—张参的人物形象愈加丰满,为两《唐书》增补一篇《张参传》,也为唐代经史学术发展提供了重要实证线索。  相似文献   

19.
正《梧塍徐氏宗谱》重修于1946年,记载了南宋徐锢的玄孙徐千十一由浙江迁居江阴梧塍后,徐氏子孙繁衍生息的情况。在"老暘岐分南暘岐系图"中记载了第17世孙徐宏祖号霞客本人的直系谱表。从第46册起容纳的《旧传辑略》、《志铭》、《传文》、《题赠序记》等,是该谱的精华所在。《梧滕徐氏宗谱》含有我国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徐霞客完整、详尽的家世资料,弥补了徐霞客正史无传的缺憾,是研究徐霞客及其游记的重要资料。《梧滕徐氏宗谱》对于研究徐氏家族史的家世源流变迁,对于研究徐霞客及《徐霞  相似文献   

20.
罗振玉《芒洛冢墓遗文续编》所收录《焦守吉墓志铭》,尚未有学者加以关注.此方墓志所记,为墓主焦守吉自北宋太祖至真宗时期的履历.焦守吉长期作为天子使节,视军政、察边事,为宋代走马承受制度形成过程中的一个典型案例,可以补充相关史料记载之缺失.此外,墓志铭中所反映的焦氏家族世系,与《宋史》等传世文献记载均相左,对焦氏家族世系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