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讯     
《中国科技奖励》2006,(3):78-79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选院士在京病逝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选2月13日11时许在北京病逝。他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相似文献   

2.
杨巍  葳蔓  智飞 《职业技术》2006,(7):4-15
王选档案:王选同志1937年2月5日出生于上海,少年时代就读于上海南洋模范学校。1954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1958年毕业留校在无线电系任教,参与北大自行开发的中型计算机——红旗机的研制工作。1961年,他开始从事软、硬件相结合的研究,探索软件对未来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影响。1964年承担了国内较早的高级语言编译系统——DJS21机的AL-GOL60编译系统的研制。1975年投入到“汉字精密照排系统”项目的研究中。1981年,他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原理性样机华光I型。1985年至1993年,他又先后主持研制成功并推出了华光II型到方正93系统共五代产品,以及方正彩色出版系统。他历任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所长、所长,文字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3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3.
2006年2月13日,被誉为"当代毕昇"的王选先生在北京逝世.王选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成就奖获得者.他的研究成果使印刷行业完成了"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被誉为"有市场眼光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4.
2006年2月13日,著名科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王选先生,在北京病逝,享年70岁。王选教授的重要贡献是发明了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使汉字印刷术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被誉为“当代毕升”。他的这一里程碑式的发明,不仅使书籍报刊印刷进入一个新时代,而且使古老的汉字焕发了青春,击碎了从新文化运动开始就笼罩在汉字头上长达80多年的“汉字不死,中国必亡”的“汉字落后论”。王选教授之功,功在当代,泽被后世,光照青史。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的发展演变,也折射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王选教授开创的激光照排系统,结束…  相似文献   

5.
《教育》2006,(6)
王选全国政协副主席、我国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王选,于2006年2月13日11时许在北京逝世。2月19日,遗体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王选,1937年2月生,江苏无锡人,九三学社成员,1958年9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6.
王选(1937年-),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主攻计算机应用.他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使我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为中国现代印刷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被人们誉为“当代毕升”.王选4岁进入上海南洋模范中小学附属幼儿园,5岁入小学一  相似文献   

7.
人生的抉择     
计算机应用专家王选,1937年2月5日生于上海。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文字信息处理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发明人,  相似文献   

8.
2006年2月13日,被誉为"当代毕昇"的王选先生在北京逝世.王选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  相似文献   

9.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些人:仓颉创造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沉淀下来;李斯统一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流动起来;毕发明了活字印刷,让文明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王选让汉字告别纸与笔、铅与火,让中华汉字文化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王选,1937年出生于上海,1954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1958年在北大无线电系任教。是举世公认的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1992年又研制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迄今为止,中国仅他与袁隆平两人获此殊荣)。九三学社副主席,中国科学院与工程院院士。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相似文献   

10.
袁晓园教授,1902年5月10日出生。我国第一位女外交家、女税务官,也是著名语言文字学家、书画家,主编过《重新认识汉语汉字》、《汉字汉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十一世纪:汉字发挥威力的时代》、《文字与文化丛门》等。是一位了不起的百岁爱国老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人公王选,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大方正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科技顾问。作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发明者,他推动了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被称为“当代毕异”。他主持开发的华光和方正电子出版系统,占据国内99%的报业市场和90%的书刊(黑白)出版业市场,以及海外80%的华文报业市场,并打入日本、韩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作为青年才俊的导师,他爱才护才,有口皆碑。长歌当哭,天公洒泪。2006年2月15日,这位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北京大学教授王选院士与世长辞。在全国自主创新的进军征途中,我们更加怀念为中国的科学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12.
《教育文汇》2012,(4):10-11
2012年2月1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麟,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著名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吴良镛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相似文献   

13.
杨志奇 《留学生》2016,(4):50-53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2016年2月27日,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留日分会史将永久定格这难忘的一天。这一天,承载百年辉煌史的欧美同学会会所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并再次奏响留学报国的时代最强音。由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留日分会主办的"纪念留日120周年暨2016年新春联谊会"在此举办。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兼美国工程院院士江雷为代表的近200名留日学人与海内外嘉宾欢聚一堂。长期支持留日分会工作的中央统战部、国家教育部、外交部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日本驻华大使馆、日本有关驻京机构代表应邀出席联谊会。  相似文献   

14.
为庆祝汉字现代化研究会成立10周年和纪念著名语言文字大师黎锦熙先生诞辰100周年,由汉字现代化研究会、北京晓园语文与文化科技研究所、《汉字文化》杂志编辑部主办的“汉字落后论的时代结束,21世纪是汉字汉语发挥威力的时代”学术研讨会于1990年5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2003年2月28日,总奖金额500万元的2002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颁发给了7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怡濂。此前,他的名字虽在公众的视野里透着陌生,但他的研究成果——“神威”计算机早已威名远扬。 金怡濂是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推动并实现中国巨型计算机向大规模并行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徐光宪,荣获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作为化学家,他的科研成果使中国从稀土资源大国变成生产应用大国,所引发的“中国冲击”成功改写了国际稀土产业格局。但同样让人可圈可点的,则是作为教育家的他,几十年来,总是“心有静气”,他撰写的重要教材哺育了中国几代化学工作者.仅在北大工作的学生中就涌现了3名院士、3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相似文献   

17.
一般的固体激光器,只能发出一种颜色的激光;而运用介电体超晶格,可同时发出红、绿、蓝三种颜色的激光,或更多颜色的激光。发明这项技术的是南京大学闵乃本院士课题组。2007年2月27日,闵乃本院士课题组站到了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领奖台上。  相似文献   

18.
堵力 《课外阅读》2010,(3):19-19
林砺儒先生是钱学森中学时代的校长。钱老晚年曾经列出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17个人,中学校长、教育家林砺儒是其中之一。林砺儒在北师大附中做校长期间培养的人才五花八门,与钱学森前后脚的同期学子,还有张岱年、于光远和十几位后来的中科院院士。  相似文献   

19.
2006年1月,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揭晓,中国科学院院士、大气物理研究权威叶笃正,中国科学院院士、肝胆外科研究权威吴孟超,共同获此殊荣。叶笃正,1916年2月出生于天津市,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包括:(1)开创青藏高原气象学;(2)创立大气长波能量频  相似文献   

20.
今年2月8日,来自北京、上海、重庆、江苏等地的13名少年科技发明者,在人民大会堂被授予“中国少年科学院”首批小院士荣誉称号。其中有一名来自山东青岛的六年级小男孩。今天,我们讲述的便是他的故事—— 1998年夏天,香港。 全国第九届青少年发明创造和科学讨论会在这里举行。讨论会期间,大会举办了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