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永华  邢奕 《新闻界》2012,(18):77-78
《贫苦农民报》①是俄共(布)中央主办的供农民阅读的一张通俗日报,其前身为十月革命时期由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的军事机构出版的《士兵真理报》、《农村贫农报》和《农村真理报》三家报纸。1918年3月15日,俄共(布)中央  相似文献   

2.
阿道夫·阿布拉莫维奇·越飞(АдолъфАбрамовичИоффе)是苏联著名外交家,《真理报》创始人之一,曾任俄共(布)中央委员.《孙文越飞宣言》为改组国民党和国共第一次合作奠定了基础,并由此撬动了中国此后的政治格局和历史进程. 越飞来华的背景与《孙文越飞宣言》 1921年,苏俄方面随着国内战争形势的好转,政府开始从战时"革命外交"向国家间正常外交转变,对现实利益的考量再度成为政策取向的核心.1922年1月,共产国际召开第一次远东会议,大会以列宁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理论为指导,讨论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共产党的革命任务及其同民族革命政党的合作问题,实际上是要促进远东各国共产党和革命政党的合作,以结成"国际反帝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3.
阿道夫·阿布拉莫维奇·越飞(АдолъфАбрамовичИоффе)是苏联著名外交家,《真理报》创始人之一,曾任俄共(布)中央委员.《孙文越飞宣言》为改组国民党和国共第一次合作奠定了基础,并由此撬动了中国此后的政治格局和历史进程. 越飞来华的背景与《孙文越飞宣言》 1921年,苏俄方面随着国内战争形势的好转,政府开始从战时"革命外交"向国家间正常外交转变,对现实利益的考量再度成为政策取向的核心.1922年1月,共产国际召开第一次远东会议,大会以列宁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理论为指导,讨论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共产党的革命任务及其同民族革命政党的合作问题,实际上是要促进远东各国共产党和革命政党的合作,以结成"国际反帝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4.
共产国际、联共(布)对中共早期新闻传播事业的影响(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2 0年代,共产国际、联共(布)驻华使节维经斯基、马林、加拉罕、鲍罗廷等,依据马克思、列宁的建党经验、共产国际、联共(布)的新闻宣传政策,在帮助筹建中国共产党组织、推进中国大革命的过程中,关注指导中共早期新闻传播事业的建树,在传播无产阶级新闻思想和办报经验,资助新闻出版经费,物色编辑人才,创办各种机关报刊和新闻通信社等方面,给予了有力支持和指导。本文着重探讨共产国际、联共(布)传播的新闻思想及其在华新闻宣传政策,评介维经斯基、马林等对中共早期新闻传播事业的贡献,进一步梳理中共新闻传播事业的源流。一、共产国际、…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5,(1):44-45
<正>《劳动意志报》(ВоляТруда)是俄国革命共产党机关报,1918年9月14日-12月4日在莫斯科出版,日报。同年12月29日,改为杂志,在保留原名的基础上继续作为革命共产党的机关刊物出版。1920年10月,根据共产国际的决议,革命共产党并入俄共(布),杂志遂停刊。俄国革命共产党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05年由民粹团体组建的社会革命党,该党性质上属于社会主义政党,是恩格斯创建的第二国际的成员党。在  相似文献   

6.
<正>十月革命后,面对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和包围,面对国内反动势力严重的叛乱危局,为了新生的苏俄政权的安全,为帮助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实现民族独立,推动无产阶级世界革命,新生的苏俄政权加强了对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和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指导和支持。俄共(布)代表维经斯基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奉派来华、联络中国先进分子、指导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维经斯基  相似文献   

7.
据最新史料表明:1917年5月6日,天津《大公报》最早报道了“黎里尼”(列宁),并于5月17日首次使用了“列宁”译名;1919年11月18日,《晨报》首先采用了“列宁主义”一词。十月革命前,中国人在关注俄国革命过程中“初识”列宁,为列宁主义在华初步传播奠定了舆论基础。十月革命后中国对列宁主义的介绍逐渐增多,态度也由负转正;其中,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是其转折点。1920年4月,共产国际代表来华后,传播和实践并行,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宣传与中国革命相结合,帮助先进中国人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推动下,积极实践列宁党报思想,催生了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促进了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兴起。  相似文献   

8.
随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与两广的统一,孙中山北伐的夙愿再次被提到广州国民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由于担心北伐会触动帝国主义列强的利益而引起其直接干预,影响到苏联东部边境和中东铁路利益。在"喘息政策"的指导下,共产国际、联共(布)一直在谨慎地权衡北伐的利弊得失。伴随着国民革命军的顺利进军,共产国际、联共(布)对于北伐的态度终于有所改变,这种改变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到了作为其下属支部的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6,(9):69-70
<正>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于1919年3月18-23日在莫斯科举行,当时正处于国内战争时期。这次会议上,列宁认为,虽然"世界上所有的强国都反对苏维埃国家",但是,由于共产党和政府所进行的巨大工作,苏维埃共和国的国内局势在召开第八次党代表大会时已经大大地巩固了。红军正在内战战线上获得胜利。~([1])正是基于这种对局势有利于苏维埃的判断,《俄共(布)八大关于党和苏维埃  相似文献   

10.
关于大革命的失败,论者大多认同陈独秀和共产国际都有相应责任,但操控共产国际的苏联共产党如何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利益服从于苏联国家利益?共产国际为什么在大革命中始终支持蒋介石?陈独秀的右倾怎样在共产国际压力下被迫产生?共产国际对大革命失败承担什么责任?追究大革命失败责任时怎样落到陈独秀一人头上?瞿秋白怎样成为临时中央总书记?八七会议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怎样认识它的局限性和不足?中国共产党人挽救大革命的努力,开始时遭到共产国际的错误指责,后在汪精卫叛变革命的情况下,共产国际才转而支持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领导中国革命。本文通过考察大革命失败原因和中共挽救大革命的努力,试图厘清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创建中共组织的发起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俄国苏维埃政权面临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和推进世界革命的双重任务。苏俄、共产国际最先试图与当时中国的北洋政府建交谈判,打算帮助中国搞民主革命,结果遭到冷遇,遂通过广泛渠道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及进步知识分子联系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20,(12):71-82
本文以1917-1927年的中国报刊史料为依据,考察列宁论著和宣传观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这个过程分别以1920年3月共产国际代表来华、1924年1月列宁逝世为节点,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从1917年5月中国报纸首次报道苏俄革命和提及列宁,到1920年3月共产国际代表来华为第一阶段;从共产国际代表来华到列宁逝世之前(1920年4月-1923年12月)为第二阶段;从列宁1924年1月逝世到1927年底为第三阶段。列宁论著和宣传观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经历了从翻译到解释,再到探索性实践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1922年3月,列宁在俄共(布)十一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搞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关键在于人,在于挑选人才”。(《列宁选集》第4卷第650页)列宁关于党报编辑部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办好党报关键也是“在于人,在于挑选人才”。正如列宁亲自审定的俄  相似文献   

14.
在中共制定和实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中,共产国际从思想、组织、物质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指导与帮助,虽然在这一过程中,共产国际也犯过不少错误,但总的来说,其功要大于过。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对党报(刊)的管理,是随着党的成长壮大而逐步趋于完善的。党在早期的革命活动中,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与帮助下,在借鉴外来经验和总结国内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办报的经验教训的同时,对党报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为党的报刊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中共正式成立为时间节点考察了共产国际对建党前后中共报刊出版的影响。认为,虽然共产国际是为革命而来,但在其帮助筹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对于中共报刊出版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在中共正式成立之前,共产国际对中共报刊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代表的个人活动实现的,中共正式成立之后,则主要通过组织层面进行。鉴于当时苏维埃俄国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领导地位,以及共产国际与中共的上下级关系,共产国际与建党前后中共报刊之间的关系表现为苏俄单方向地影响了中共的报刊出版,涉及内容、资金、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出版的关于苏俄、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著述多认为,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的最初几年,由于俄国陷于内战并有协约国的军事干涉,加之中国政府派军队封锁了中俄边境,故直到1920年春中俄交通打开之前,苏俄、共产国际不可能与中国先进分子取得直接联系,也没有派人来华从事宣传.  相似文献   

18.
列宁是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国际的领袖,而就他的职业而言,他始终是政论家和党报党刊的编辑。十月革命后他在表格中关于自己职业写的是"著作家",加入的工会写的是"记者工会"。列宁的革命理论被许多国家,特别是不发达国家的革命者所接受,列宁的党报思想,也通过共产国际(第三国际)对各国共产党产生很大影响,被视为马克思主义新闻和宣传思想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9.
“五四”运动后,中国的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起来,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形势也日益高涨;苏俄及共产国际同中国加强联系的愿望日益迫切.在此背景下,著名“共运”人士维经斯基在华开展了如下新闻宣传活动:领导和影响创办新闻宣传机构、参与新闻机构的日常工作、指导新闻宣传活动、写作新闻宣传文章、筹措新闻宣传经费和材料、培养新闻宣传人才等.维经斯基的这些活动,增进了共产国际等组织对中国共产主义现状的了解,促使了中国马列主义新闻宣传局面的历史性转变,有利于共产主义组织在中国的建立和壮大.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总部在莫斯科的共产国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共产国际又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组织。它是由苏维埃政权的灵魂人物——列宁和托洛茨基共同创建的,目的是发动“世界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