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台世界》2015,(7):3
<正>沈阳故宫,是后金入关前的沈阳(盛京)皇宫和清朝迁都北京后的盛京行宫(或称奉天行宫),始建于1625年,初成于1636年。至乾隆时期又有较大规模的改建与增修,占地约6万平方米。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以分为3个部分:东路为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的大中阙;西路则是乾隆时期增建的文溯阁等。整座皇宫楼阁  相似文献   

2.
<正>真庆观坐落于昆明市盘龙区白塔路与拓东路交叉路口。始建于元代,初名真武祠。明宣德四年(1429)扩建,清光绪年间大修。2004年完成大规模修复,2006年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保护单位。真庆观古建筑群由紫微殿、雷神殿、盐隆祠等建筑组成,盐隆祠戏台始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平面呈凸字形,单檐歇山顶。戏台梁柱各有两幅对仗工整、构思巧妙的楹联:"熬盐煮  相似文献   

3.
《北京档案》2012,(9):65
正证果寺位于京西八大处卢师山腰,始建于隋代仁寿年间。唐天宝年间,因卢师又叫"感应禅师",改称"感应寺"。元泰定三年(1326年),改名"大天源延圣寺",明正统景泰年间又易名"清凉寺"和"镇海寺",天顺年间改称"证果寺",是八大处最古老的一座寺院。证果寺坐北朝南沿山而筑,主要建筑有山门殿、天王殿、  相似文献   

4.
<正>圣经寺大经殿为三层楼阁,始建于咸丰年间(1851—1860)。为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前旗宾图王府的旗庙,该庙历史上曾有过兴盛时期。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受"破除迷信"的影响除大经殿被农民会占用外,其他建筑全部拆毁,60年"文革"期间大经殿因供销社使用、幸免被拆毁。如今圣经寺大经殿为东蒙地区保存较好仍金碧辉煌满堂彩色艺术壁画的藏传佛教蒙古喇嘛寺庙。80年代先后定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0年代初晋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圣经寺按蒙古地区宗教习俗庙史均无  相似文献   

5.
<正>尽忠寺坡的毓英亭磨盘山上原"五一"电影院右面有一道直下翠湖南岸的陡坡,长不过两百米,宽也不过七八米左右。清嘉庆九年(1804),坡上始建一座大殿系歇山顶庑殿式建筑,用来主祀关圣帝,旁祀清以来阵亡的官兵,名曰"尽忠寺",寺前的这道陡坡也得"尽忠寺坡"之名,后为纪念昆明辛亥"重九"起义的重要功臣黄毓英,尽忠寺改为"黄公祠"。黄毓英(1885—1912),字子和,云南会泽县人。同盟会会员。蔡锷调到云南任新军十九镇(师)第三十七协协统(旅长)后,黄毓英冒生命危险劝说蔡锷支持革命。面对这位"头角峥嵘,目光四射"的革命青年,蔡锷深受感动,表示"时机不到  相似文献   

6.
程呈 《北京档案》2022,(12):51-53
<正>觉生寺位于清代北京城西直门外西北,因明代永乐年间所铸大钟从万寿寺移至此处,故又被民间俗称为“大钟寺”。自乾隆年间起,觉生寺兼承皇家祈雨职能,亦是清代帝王临幸圆明园时路途中的用餐、休憩之所。据记载,该寺原为东、中、西三路院落构造。后随历史变迁,原寺西路无存,东路仅剩房屋两座,中路虽保存较好,但房舍殿宇如今均被改造为博物馆展厅使用,不见昔日风貌。幸而有诸多清代至民国时期的老档案、老游记、老照片保存下来,可以让我们从中了解到雍正皇帝口中“宜为寂静清修之地”的觉生寺原貌。  相似文献   

7.
正觉寺金刚宝座塔陈锵仪正觉寺位于海淀区西直门外白石桥东北。原名真觉寺,又名大正觉寺。因寺内建有五座小型藏式石塔,故又俗称为“五塔寺”。寺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塔成于明代成化九年(1473年)。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便着手制定对藏方针,从明朝的实际情况出发,...  相似文献   

8.
慈宁宫及慈宁花园所处区域,按笔者以往考证,在“元大内”应是正衙大明殿所在地,在紫禁城地理形势上有特殊地位.明永乐皇帝营建北京紫禁城,在此地建起皇帝的“西宫”——仁寿宫及前殿“大善殿”,而将元代皇宫密宗佛像集中收藏于大善殿.宣德皇帝继位后,明朝出现第一位太后,而且是德高望重的皇太后,宣德皇帝将仁寿宫让给太后居住.明代后来又出现太皇太后、太后两代先帝遗孀并存的局面,逐渐形成外东路、外西路太后太妃宫院的布局.慈宁宫、慈宁花园定型于嘉靖时期,大盛于清乾隆时期.但她最辉煌的时期却是明初诚孝张皇后和清初孝庄文皇后时期.研究历史与研究建筑还是不完全重合的.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因位于陕陌(亦称陕原,在今河南陕县西南)以西,所以叫陕西,简称陕。 江西省:是相对于古代的江东(长江下游以南地区)而言,宋代设江南西路,所以定名为江西,简称赣。 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三国时吴国设广州,辖今广东、广西之地,俗称西广。宋代设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后广南东路叫广东省,简称粤:广南西部叫广西省,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  相似文献   

10.
一、历史与现状 清代贤良祠有京师与地方之分,本文所指为雍正八年(1730)由清世宗颁谕敕建、十一年建成的京师贤良祠.清代贤良祠的满文译法有二,雍正朝建祠时为:"mergen sain tsitang"[睿智优良(者)的祠堂,[1]乾隆朝改定为:"mergen sain ambasai juktehen"(睿智优良众臣之祠),[2]后者较前者显然更为准确、贴切.清代,贤良祠与贤良寺常被混淆,文献记载也多见讹误.曾国藩入觐进京时在东城贤良寺居住时,就曾在日记中误记为"贤良祠".[3]实际上,贤良寺与贤良祠是不同时间与地点建造、功能与用途完全不同的两个建筑.贤良寺"旧在东安门外帅府胡同,雍正十二年建.本怡贤亲王故邸,舍地为寺……(乾隆)二十年移建于冰盏胡同."[4]位于帅府胡同的原贤良寺"以其地近东华,外省大吏入觐,辄喜驻此"[5]而逐渐成为来京官员的临时居所.而贤良祠则为雍正十一年(1733)建成于地安门外关帝庙西侧,系供奉、祭祀全节大功之臣之处,大门外有下马红柱,并设祠户20人(乾隆六年裁为10人)专门管理.  相似文献   

11.
岭南古迹名胜图(见封三)包括今广东省和海南省的名胜古迹,为便于读者观览,现分别作简要介绍。广东省:(广州市]:▲五仙观:在广州市区惠福西路,因观建于坡山之上,坡山有红色砂岩出露,人们附会是仙人脚印,有五仙人骑五色羊降临楚庭的传说。人们为了感念仙人骑羊赠穗的恩惠,明洪武十年(1377)在这里建了一座五仙祠,清代重修。原建筑有照壁、牌坊、山门、中殿、后殿等,现仅存山门及后殿。观内有北宋至清代碑刻10余  相似文献   

12.
<正>位于昆明市富民县富民一中校园内,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迁建于现址,现存建筑为光绪十五年(1889)重建。文庙坐西向东,占地3245平方米,现仅存大成门、先师殿及两厢房、月台、崇圣祠、两庑,共5栋21间。大成门、先师殿、崇圣祠均为单檐歇山  相似文献   

13.
<正>位于大理州洱源县邓川镇洱源县第二中学内,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原文庙群包括泮池、状元桥、大成门、大成殿、杏坛、崇圣祠等建筑,今仅存泮池、状元桥和大成殿。主体建筑大成殿面阔五开间204米,进深13米,占地面积2652平方米,两层重檐歇山顶抬梁式结构,飞檐流丹,建筑雄伟,形式独特,斗拱、檐梁、檩枋等全采用椿木,两前檐柱悬黑底黄字楹联:"道德为师仁义  相似文献   

14.
<正>位于玉溪市红塔区东南隅。現存建筑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五十二年(1713)建成。当时文庙的建筑规模甚为雄伟,计有"启圣宫三间。大成殿五间。两庑东西各七间。大成殿门三间。敬一亭、神器库各三间。名宦、乡贤祠各三间,省牲、更衣亭三间。棂星门五间……环之以垣,广十二亩六分九"。现仅存大成殿和文星阁及少量碑刻。2005年5月玉溪文庙重修工程启动,重修大成殿,并仿旧制沿中轴依次新建泮池、棂星门、大成门,立孔子塑像于大成门前。2006年1月1日,重修后的文庙向市民开放。  相似文献   

15.
<正>韩国国立民俗博物馆是集中体现韩国传统民俗的博物馆,创建于1972年,位于朝鲜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宫殿"景福宫"内。该馆运用了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尤其是继承了韩国传统庙宇的建筑特色,沿袭了佛国寺的青云桥与白云桥、法住寺的捌相殿、金山寺的弥勒殿和华严寺的觉皇殿的建筑风格,可谓集万千色彩于一身,令人驻足难忘。而丰富多彩的陈列展览,更是引得观众络绎不绝。在这里观众可以尽情体验韩国民族传统生活方式,感受韩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义县奉国寺     
义县奉国寺位于县城内东街路北,原名咸熙寺,金代改称奉国寺。奉国寺始建于辽开泰九年(1020)正月十四日,设计师兼总监工为著名处士焦希贇。因寺内主体建筑大雄殿内有七尊大佛,所以俗称大佛寺。  相似文献   

17.
<正>2021年9月,位于北京门头沟区马鞍山麓的戒台寺中的戒坛殿完成修缮并正式对外迎客,这里被誉为“天下第一坛”。所谓的“戒坛”是何意,又为何能称誉“第一”?据传戒台寺为隋唐时所建,当时命名为慧聚寺。明朝宣德九年(1434)重建马鞍山废寺,正统五年(1440)赐名为万寿禅寺。清代又因乾隆皇帝作诗而得名戒台寺。千百年来政权更迭,戒台寺的变化看似仅在名号,但其间却有特定的历史内涵。历史上戒台寺虽几易其名,但俗称一直为“戒坛寺”,可见戒坛之于寺庙的影响力。戒台寺历经千年风雨,有何古今沧桑变幻,寺名变换之间又有什么耐人寻味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8.
海淀区的清代墓碑 1.五塔寺石刻艺术博物馆内的清代墓碑 西直门外动物园后身的长河北岸,有一座创建于明代永乐年间的真觉寺,清代乾隆二十六年大修后,因避雍正帝胤稹名讳,改名为大正觉寺。上世纪初,大正觉寺被毁,仅存建于明成化九年的金刚宝座佛塔,成为大正觉寺具有代表性的象征。须弥座式台基上的五座金刚宝塔,其造型兼有古印度与中国古建筑风格,是典型的中外合璧建筑。久而久之,以五座金刚佛塔叫响的五塔寺成为该寺之俗称,真觉寺或大正觉寺反倒没人提及了。1986年10月,五塔寺被辟为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十多年来,该馆共收集保存了2400余件珍贵石刻文物,分成功德碑、墓志铭、会馆碑、宗教碑、石雕艺术等七个展区供游人参观。  相似文献   

19.
<正>位于昆明市安宁市八街镇中心三和寺旁,始建于清初,曾毁于兵祸,清光绪二年(1876)重建。文庙坐西向东,两进四合院,现存有牌楼、中殿、大成殿以及东西厢房等建筑,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八街文庙布局紧凑,结构严谨,2012年与庆云楼一道被列为第七批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文献信息管理学系"的诞生为引子,以名实问题的辩证为主线,对文献信息教学及其相关问题,分九个层次作了宏观探索,其要点如次:(一)"图书馆学系"的更名,表明艰巨的改建过程有了一个显露吉兆的开端.(二)文献机构→有关学科→教学机构的"环链",存在着"代谢运动"的障碍.微观解释、局部调整将无济于事.(三)以文献机构现有的活动为基础的封闭系统迫使理论发展、学科体系、教学机构对之作出被动性的应付与补加.(四)本身即为文献信息诸方面"聚合"、概括的专业教学机构,在"对流型"的系统中,以理论、技术、人才的"匹配输出",将对文献机构、有关学科的"内在"产生强大的冲击、改造、发掘作用.(五)以宏观的"广泛系统"为指导的、表现为元理论化的"制名以指实",是一种具体到抽象、个别到一般的升华.(六)作为广义系统的包容性强的文献信息科学是一门以文献信息及其运动形态、运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在认识的发展过程中能动地开发思维的潜力是文献信息科学的研究任务之一.(七)易名之举或许是种潮流,但更多的应在观念和事实上作出判定."交流说"虽然推动了图书馆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但依然没有在本质上触及"元理论"的升华问题.(八)"以实符名"的反作用切莫忽视.文献信息管理学系的"实以符名"是个"渐变"过程,文献信息交流图式所反映的诸要素是应当追求的合理"内在".(九)对于文献载体领域,信息可分为"威性信息"、"理性信息"及"效用信息",文献信息管理学系可据之设计适应教学的学科结构.即便有了成熟的学科结构,文献信息管理学系也应在若干方面注意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