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独秀一生与佛教颇多关联,他可以借佛教义理感怀抒情,也可以与多位佛学大师相知、相契。但在新文化运动中他却大力非难佛教,反差极为鲜明。他持宗教二元论观点,将佛教分为佛法与佛教两个方面。他将佛法作为一种哲学,欣赏它博大精深哲学内涵,他肯定普度众生的大乘佛学精神;同时对于佛教背离教义、祸患社会的愚民行径则持强烈的批判态度。  相似文献   

2.
《清代巡台御史巡台文献》为中央政府管理台湾历史文献丛编之一种,为清代台湾史和海峡两岸关系史研究者提供了文献检索之便,功莫大焉。但其中还存在较多文字讹、脱、衍、倒及标点不当、易识字而以□代之等错误。以该书收录的部分奏折为例,参照《雍正朝汉文硃批奏折汇编》《明清宫藏台湾档案汇编》等相关影印文献,对其中的部分字词讹误做辨正,可更好地发挥其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朱熹的题诗为切入角度,考察朱熹与佛教之关系历时性的变化。从对朱熹不同时期题诗的分析可以看出:朱熹一生始终与寺院及热衷佛老的人相关联,朱熹的儒家性格与气质决定了他不甘心做一个超世隐居的晦士,因而也永远不可能达到禅师逸士物我两忘的境界,所以他一生都在这混沌的世间寻求一个平衡,儒的入世与佛的出世。  相似文献   

4.
六朝是诗学和佛教发展的重要阶段。此时,佛教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对诗学的影响和渗透是极为明显的。本文选取佛教引入与诗人思维、佛教崇尚自然与山水诗发展、佛教思辩论说与诗人对诗学言意关系认识、佛教中道观与诗学的折衷方法四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力图把握佛教影响六朝诗学的原因、方式和表现。  相似文献   

5.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往往渗透出禅意、禅趣,以诗悟禅,以禅证诗,将流连山水,睹物忘返之乐与恬淡充盈,顿悟成佛之趣融会贯通,自成一家,创作出了为数众多的佛教诗,开创了初盛唐时期禅理与诗歌相结合,互为阐发的传统,以诗喻佛,形象生动,妙趣横生;以禅证诗,立意深远,品味隽永。  相似文献   

6.
从感遇诗看陈子昂对武周王朝的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感遇诗》中部分作品,分析了陈子昂对武后个人和吉王朝的矛盾态度,赋予他儒家正统思想和用此思想相结合的矛盾统一体的含义。儒家仁义思想决定了他政治活动的基调与方向。  相似文献   

7.
李白一生诗不离酒、酒不离诗。酒不但没妨碍其作诗,反而助其诗性。历来诗酒兼擅者大有人在,然而人们对李白的酒诗较感兴趣。关键不在李白酒喝得多,也不在其诗作得好,而在于其酒诗中,体现出诗人"真挚、率真、任侠、高傲、自负、豪饮、狂放、愁"的典型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8.
公元6世纪,佛教传入日本,作为体系完备的宗教信仰被统治阶级利用,成为建立和巩固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思想。早期佛教经历了四个阶段:初传日本受到排斥;推古朝时期受到圣德太子的扶植,三论宗与成实宗在此时传入;大化改新后异常兴隆,法相宗和俱舍宗传入;奈良时期臻于鼎盛,华严宗和律宗传入。奈良末期,佛教由盛转衰;平安时期,政教分离。早期佛教具有政治佛教和神佛习和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四明清诗略>中的佛教题材诗在内容上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在思想上反映了许多佛教佛理.四明诗人虽然对佛教佛理十分崇尚,但他们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把儒教置于佛教之上.佛教文化与诗歌融于一体.  相似文献   

10.
香菱学诗一节是香菱在红楼大观园里演绎的一个重要情节,,也是揭示香菱命运悲剧的一个重要侧面。本文拟从香菱学诗这一细节,透彻地分析香菱的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杜甫寓湘晚期是杜甫生命的最后阶段。探讨这一阶段杜甫诗歌的写作情况,可以最大限度地还历史的本来面目,也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诗人晚年的孤独和伟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贵州佛顶山自然保护区的真菌28科80属156种,并对其生态环境及资源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唐代的音乐诗不仅是唐人对诗歌题材的一次拓展,而且是唐人从审美角度,对唐代音乐化的一种透视,这些以音乐生活为创作题材的诗歌,艺术地表现或再现了唐代乐器,乐曲,乐工的演奏情况,传达出听的感受和感想,在表现音乐的艺术感染力方面,不落常套,情韵俱佳,特别是它以声喻乐渲染诗情,以形状乐传递深情,以典喻乐饱含激情,以感寄乐寓托真情的独特表现手法,尤为引入注目。  相似文献   

14.
用美国1972年NCEP/NCAR的全球日平均分析场资料、黄山光明顶气象资料和黄山风景区森林火灾资料分析表明,黄山天都峰森林火灾是发生在林火发生季节的林火发生时段,为11月13日至12月12日火险级别最高的时期。森林火灾发生前黄山长期受500hPa沿海浅槽后部西到西北气流控制,海平面处在东南伸展的高压带中;中低层湿度均为南伸干舌影响,水汽条件差;黄山受冬季风环流控制。  相似文献   

15.
古代武当山游记文学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为发展地方经济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大有可为。宜从多方面、多角度入手,并运用多学科知识对其进行综合研究。本文还提出了确保该项研究工作顺利而稳妥开展所应采取的一些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金牛山遗址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历经20余年的10次考古发掘,获得一批丰富的文化遗物,特别是极其珍贵的古人类化石和人类生活居住面,更增添了我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内涵。本文除记述该遗址的全部发掘状况外,对国内学术界研究中的相关问题,诸如遗址的地层学、古人类学和年代学等有关争议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并阐明作者本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宋代遗民词人张炎的北游词词情内潜,而词境开阔,形成了沉郁深厚的情感张力,在300多首玉田词中独标一格。张炎北游词艺术风格的形成既得力于北方自然山水的苍凉粗犷之美,又来自于词人融亡国之恨与身世之悲于一体的抒情方式。张炎的北游之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影响了词人的创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其词清秀有余而气魄不足的弊病。  相似文献   

18.
本文共列举<元稹年谱>误编、漏编以及编年不确的诗文编年计约16首,在标示<年谱>编年疏误诗文之后,先全面引述<年谱>编年理由,从而比较宏观地地表述了元镇诗文创作的本来面貌,为准确理解元稹诗文原意提供可靠的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纵观海子诗歌及其短暂的一生,不难发现其内在发展的趋势与王国维先生的人生"三种之境界"的第一境、第二境是相符的,这种相符之处可以将王国维的"境界说"概括为一个花瓶来结合分析:第一境为海子开始诗歌创作(1980年)至1985年,从瓶底上升并扩大至瓶腰;第二境为1985年至1989年,继续从瓶腰上升并收缩至瓶颈;王氏的第三境可划分为从瓶颈扩大至瓶口之外,包括天、地、时间和人相融合的一个整体,海子在通过第二境后并没有顺利地从瓶颈展开进入第三境,而是跃入了第三境之外一个不可知的地方——"黑洞",但终其诗歌追求,海子毕生都在向着王国维所言的第三境不断逼近,他所具有的这种长远目光对现代诗歌未来的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千山明清时期的摩崖石刻较为丰富地体现了千山地区的宗教文化,同时也客观地反映了当时官员和文人在千山的游历情况。本文对所选取的千山明清时期十二品摩崖石刻的内涵、作者进行了相关考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