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世纪初对中国文学来说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其中,象征主义的传播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梁宗岱作为后期象征派代表瓦雷里的弟子,其特殊的身份使他对象征主义本身有着更深入的理解,而深厚的古典文学素养又使他对象征主义进行了全面而又系统的中国化阐释。  相似文献   

2.
“契合”与“融汇”是梁宗岱象征主义理论的两个基本观点。梁宗岱从哲学与艺术两方面,构筑起“契合”说中诗与自然、心灵与宇宙的相互关系。同时,他也注重于从融汇和比较角度来认识中西艺术,再建新的艺术理论。他充分强调了传统文化精神,对于借鉴西方学说、吸纳外来思潮的认知作用与同化作用,始终在中西艺术交流中保持自身民族化的对话基础。梁宗岱的诗学理论为象征主义的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梁宗岱象征主义诗论,在中西诗学交流的广阔背景下,注重形式的美感力量。在其象征主义诗学建构的过程中,对于诗歌应该具有的审美价值,在中西诗学交流的背景下对外在文化世界的理解及对象征主义诗学阐释时所显露出来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上都有着与众不同的地方。梁宗岱的诗学话语颇具理性思辨力,但也夹杂着中国传统点悟式的感性点评话语。梁宗岱在追求"诗与真"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自由精神,对现代文人的精神建设有着深刻的启发。  相似文献   

4.
梁宗岱象征主义诗论在中西诗学交流的广阔背景下,注重形式的关感力量。梁宗岱就对法国象征主义诗学理论研究中的歪曲理解进行了纠偏,为象征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开掘了新境界与新可能。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时期,用自由诗体创作新诗,并取得一定成就的诗论家梁宗岱,于二十年代中期在法国接受象征派诗歌大师保尔·瓦雷里的理论后,便向国内介绍他的象征主义诗论和创建新诗格律的理论主张;同时讨论了中西诗歌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梁宗岱象征主义诗学是他在借鉴、吸收西方象征主义文学思潮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中国化改造的产物。它在形式层面追求纯诗化,在内容层面追求意义化,在意境层面追求象征化。梁宗岱象征主义诗学在一定程度提升了中国新诗的美学品质,促进了新诗的纯正化和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梁宗岱的诗学思想是以中西古今的诗学理论为渊源,对其艺术养分吸收融汇并以自己的艺术审美期待对其改造,误读和重新阐释的结果。以作者——作品——读者为重心,从创作美学的角度,站在中西文化观念的高度,以西方理论阐释中国传统诗学内涵,并在中西对比中反观、建构传统诗论的“现代化”和西方诗学理论的“中国化”,显示出向诗歌艺术本质探讨的现实努力。  相似文献   

8.
梁宗岱试图借鉴西方象征主义来解决早期白话诗形式散漫、感情直露的缺陷,二者在文学理论和创作技巧上有高度的契合,但在发生学、本体论及审美观诸方面却又有所偏离。梁宗岱的诗学理论和创作实践,为中国新诗的现代化和纯正化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梁宗岱留学法国接受法国象征主义,并与后期象征主义代表诗人瓦雷里以诗互动,再加上自己的诗歌创作和对新文化运动的接受和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诗学理论。本文以法国象征主义为切入点,研究梁宗岱怎样使中国新诗通向现代化的正道推进了一步 。  相似文献   

10.
吴世永 《台州学院学报》2007,29(5):35-38,51
梁宗岱译介象征主义、探讨"纯诗"理论,追求一种将音乐性、玄秘感和理想化倾向推向极致的"纯诗"世界。梁宗岱认为,"纯诗"是诗歌的最高境界,是一切伟大诗歌的共有品质。梁宗岱把"宇宙意识"看作是达到"纯诗"境界的必备条件之一。"宇宙意识"的确立,在梁宗岱这里便成为"纯诗"创作的最高要求。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趣味说"是中国古代美学向近代美学转型的重要标志。借助皮亚杰的发生认知论原理,可将"趣味说"的体验过程分解为趣的生成过程、味象过程和提升鉴赏力过程,这有助于更科学、更系统地理解梁启超的"趣味说"。  相似文献   

12.
人们对通感隐喻已达成了共识:人类本能地把两个不同的感知域连接起来,并显示两者之间的相似性。转喻可以揭示通感隐喻的内在动因。文章以"响亮"为例,指出转喻是通感隐喻生成的前提条件和心理基础,以此来揭示转喻与隐喻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人们对通感隐喻已达成了共识:人类本能地把两个不同的感知域连接起来,并显示两者之间的相似性。转喻可以揭示通感隐喻的内在动因。本文以“响亮”为例,指出转喻是通感隐喻生成的前提条件和心理基础,以此来揭示转喻与隐喻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作为“诗界革命”的始作俑者和主要提倡者。源于思想深处深沉浓厚的历史意识,在讨论近代诗学的过程中,融入传统诗学的“诗史”精神,又将之与近代以新民为主旨的启蒙思想紧密联系,为新诗学的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作为"诗界革命"的始作俑者和主要提倡者,源于思想深处深沉浓厚的历史意识,在讨论近代诗学的过程中,融入传统诗学的"诗史"精神,又将之与近代以新民为主旨的启蒙思想紧密联系,为新诗学的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梁清标是清初一位有特色的诗人,他虽然是《贰臣传》中的人物,却与其他贰臣诗人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其诗歌创作中既没有故国之思,也没有失落之叹,更没有表现出江南贰臣诗人身仕两朝的负罪感。其诗大多表现馆阁之臣的闲适生活和对新朝、新君的颂美之辞,风格清平蕴藉,在创作上开王士祯的“神韵说”之先声。  相似文献   

17.
民权学说是梁启超社会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学说是不断发展、不断升华的思想体系。梁启超的民权学说可以从两个时期来考察,一是戊戌维新时期,一是流亡日本时期。前期主要在于启发民众思想觉悟,开通社会风气,实现“君民共治”,而后期融入了主权在民论、自由平等观、国民国家观。梁启超以报刊与西书为宣传媒介,以学会与学校为宣传场所,因时因地制宜,使民权学说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对社会进步、国人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