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叫你家长明天来学校”——这是不少教师以往联系家长的一种常规方式。这种做法,虽然可以让学校、家庭“面对面”地协商孩子的教育问题,但同时也存在着影响家长工作、增加孩子心理压力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家访是维系教师、家长、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现在35岁以上的人恐怕多数会清楚地记得当年班主任家访的情形。事实证明,家访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随着时代的变迁,一种全新的家校沟通方式校访出现了。它既是家访的辅助手段,又和家访相辅相成,成为联系学校、家庭、社会的新方式。家访是教师为了促进家校信息交流,主动到学生的家中和其父母联系有关事宜的一种沟通方式。校访则是家长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主动和教师取得联系,以便更好地促进孩子发展的一种新的家庭和学校…  相似文献   

3.
随着年轻父母学历的不断增高,孩子们的教育越来越被家长重视,他们对"家校沟通"问题更为关注。网络时代的来临,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快捷的交流渠道,也给学校、家庭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沟通方式。它的快捷、方便让人们拓宽了视野,并能以最快的方式获取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基于此,借鉴网络这一优势,我创建了一个班级QQ群,邀请每位家长都加入,在QQ群里进行交流沟通,力求通过这个网络平台,向家长宣传学校教学理念,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  相似文献   

4.
<正>做班主任,我们始终需要自持“预感”,保持“钝感”,坚持“通感”,加持“新鲜感”,把持“分寸感”,才能让家校沟通达到应有之效。案例中的那本作业本,让我倍感亲切。我的学校也统一定制了一本类似功能的作业本,叫“不倒娃成长手册”,专门用来记录家庭作业、阅读、运动、劳动的情况以及孩子的心情,每天记录一页,其中最后一栏是给家长和老师沟通用的“家校留言”,这个区域成为了我和家长沟通的一个辅助项,让那些不那么重要的分享和交流登上了台面,也给那些腼腆的家长开了一扇家校沟通的窗户。  相似文献   

5.
当班级出现这样的学生问题时,班主任首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要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制订辅导计划. 一、加强家庭教育的知识指导 要让家长明确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大多数家长由于学识的局限,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全部教育责任就推给了学校,使孩子的教育不能形成家校合力,起不到最佳效果.因此要通过家长学校、个别交流等方式,对家长进行指导、促进家校合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家校通”网络凭借现代计算机通讯技术的优势,构建了教师与家长同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网络,家校之间以现代化的全新方式进行沟通、交流,拉近了学校、教师与家长的心理距离,“随时随地”架起了家校合力共育新苗的空中桥梁。特别是在原有的家访、电话访等沟通方式的基础上,班主任  相似文献   

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领(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也在发生改变,同样也改变了家校沟通的模式。不再像以往主要以家长会、家访、开放日等学校单方面的沟通方式,而是通过网络和新技术进行打破空间和时间局限的双向、多向的沟通方式。本文笔者将结合自己与一年级家长的沟通实践,谈谈如何以“钉钉”为载体,让家校沟通走向日常,走向深度。  相似文献   

8.
家校直通车     
每个孩子的后面是一个家庭,“为了孩子”是家校教育的共同目的,也是教师争取家长信任、支持的切合点。为此,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家校互动活动,架起了家校沟通的桥梁。满堂言——圆桌式家长会。把家长会场布置成圆桌式,有利于缩短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心理距离;有利于彼此之间交流经验、意见、建议。还可以不失时机地向家长推荐好书,宣传教育科学知识,传递教育动态,这样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一线通——电话联系。采用电话的形式,与家长交流孩子的点滴进步或小小失误。不吝惜表扬,也不要放过错误,指导家长教育孩子。喜鹊报春——家校联系卡。当孩…  相似文献   

9.
“家校联系本”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许多学校的学生书包中都揣有一本“家校联系本”。这本是可喜可贺之事,小小的“家校联系本”反映出学校教育主动争取家庭教育支持与配合的开放意识,蕴藏着教师与家长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合作意向。但,仔细拜读,小小的“家校联系本”也真是既让人欢喜又让人忧。剖析一些乏味的“家校联系本”,至少可以发现这样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一是联系内容单调。除个别几天是校方“通知”外,如交款、变换作息制度等,其余的一概是关于学生作业方面的要求,很少有其他方面的各种交流、建议等。即便是作业方面。也只限于写、读、背方面,很少有观察、实践等活动方面的作业。同时,每天都是全班统一的要求,没有针对个别学生的个别要求与问题商讨。二是信息传递单向。联系本上只有教师对学生在家学习的要求.包括对家长的要求:帮孩子背、默、检查。没有家长向教师方面的信息输出。家长对教师输出信息的反馈,充其量只是高度浓缩于一个签名上。对此,有的家长戏称之为“家长作业本”。三是联系形式单一。天天都“联系”,天天都是班主任开处方式地罗列几条要求,没有表格式的双向调查和笔谈式的双向交流等等。  相似文献   

10.
由于现在家长都比较忙碌,因此,每天来和班主任交流学生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了能让家长及时知晓孩子的在校情况,就应该巧妙地利用好孩子的家校练习本,让家校联系本成为学校、家庭的一座心与心沟通的桥梁,让家庭作业、校园动态、孩子成长都记录在册,家长就能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  相似文献   

11.
作为家长,加强与学校和老师的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是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有效的家校沟通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超越知识的智慧。与老师的一次通话、参加每一次家长会,或是填写一张家校联系单……这些看似简单的事件,都承载着家校联系的重任,家长对它们处理得当与否,关系着对孩子的教育成败。家长朋友们!让我们与学校携起手来,共同呵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赖晓英 《四川教育》2020,(12):34-34
在这场特殊的战“疫”中,怎样让孩子们精神强起来、心灵静下来、学习动起来?学校与家长携起手来,让宅家学习的脚步不停息。一、统一学习要求家校步调一致我们首先加强家校的双向协调,在家长QQ群、微信群等发布了《致全体学生及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介绍这次疫情的形势严峻,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学生居家学习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一、巧搭平台,增进了解 联系是纽带,交流是桥梁。要把学校与家庭教育两大阵地紧密地联系起来,那么搭建家校联系的平台则是必须要做的实事之一。在过去,家校沟通手段比较单一,不过是家访、电话等寥寥几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让家长了解了孩子的在校情况,也让老师了解了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但由于教师和家长精力和时间的有限,这种了解往往比较粗放、肤浅。故而在如今的教育新背景下,  相似文献   

14.
安东 《江苏教育》2014,(15):8-9
<正>本期策划,我们关注的是家校关系这一话题。民主、平等、和谐,是我们对理想家校关系的期待。但近年来,家校关系中不时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家长与学校打官司,教师侵犯学生权利,等等。家校之间的不信任感在增加。就教育者而言,大家早已认识到,只有社会、家庭、学校形成合力,才能教育好学生。许多地区也通过开设家长学校、建设家长委员会等来改善学校的办学行为,提高办学的成效。但是,也有不少学校,为了更好地管理,学校不太希望家长过多参与学校的日常教学和管理,这无形中让家长对学校产生一种隔阂,他们感觉不知道学校和老师到底在做什么?就家长而言,这几年择校之风很盛,许多家长就是担心孩子在普通学校无法获得最好的教育。事实上,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学校也有很好的教育理念,也在教育教  相似文献   

15.
潘俊平 《文教资料》2009,(35):134-135
家庭教育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要主动与家长沟通、积极联系.让家庭教育有助于学校教育:坚持与家长加强信息交流,让我们的教育行为得到家长的认可和支持;建立家校联系的长效机制,在联系中指导家庭教育的方法,促使家长分担教育学生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家庭、学校是学生最重要的活动和生活场所。为了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家庭和学校必须互相协调配合,加强联系,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好孩子。班主任老师要讲究方式方法,创新家校联系的方式方法,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交流学生在学校、家庭的表现。这对于学生的智育、德育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同样,家长也可以对学校进行访问,向教师了解孩子在校的上课学习及各方面的表现情况,以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所以,我们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创新家校联系,步调一致,互相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从而更好地把班级工作搞好。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人生就读时间最长的一所学校。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重复,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一条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家校联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对学生在学校的各种行为表现、思想动态与家长及时交流沟通,取得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深刻了解和对教师工作的配合。  相似文献   

18.
学校与家长沟通主要通过家长会、电话联系、家访等形成。单纯进行这种“事后型”的传统家校沟通方式显然令家校双方感到力不从心。班主任要管理数十名学生,时间、精力都有限,很难做到适时与几十名家长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家长想要真正接触到孩子在校园里的成长“脉搏”,只能在晚上给老师打  相似文献   

19.
朱广兵 《班主任》2010,(9):30-30
我们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近一半学生家长在外地工作。不过,我们的班刊——《家校通讯》有效地解决了家长与学校的沟通问题,为双方搭建了一座交流的平台。《家校通讯》的主要栏目有“校务公告”“班主任寄语”“家长园地”“名人与教育”“教育热点”“童声”等,  相似文献   

20.
袁明明 《云南教育》2009,(10):42-42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家庭要有高度的教育素养。然而,由于受我国传统教育观的影响,很多家长以“学生最听老师的话”、“孩子只听老师的话”为借口,将教育的责任完全推给老师和学校。要更好地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就要求教师在加强学校教育工作的同时,努力让家长参与到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来,打造一支家校合一的优秀教育团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