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孩子谈谈死亡话题——有这个必要吗孩子能理解吗是否会增加孩子心理的恐惧我想,当提出这个问题后,父母会提出更多的问题。的确,"死亡"是很多人的禁忌,甚至认为这是"儿童不宜"的话题。可是,在这个资讯发达的时代,不讲不等  相似文献   

2.
身为一个3岁宝宝的妈妈,你一定为自己的小宝贝经常产生的恐惧感而束手无策吧?不要担心,3岁孩子的恐惧行为只是暂时的,父母的关爱越多,这种现象也消失得越快。由于孩子的个性和想像力使然,他们会对很多事物产生“害怕”的心理,我们不应该忽视这样的现象,要知道,你对他情感的回应,才是驱走恐惧感最重要的武器。  相似文献   

3.
度过一个充实而又快乐的假期,学生们又回到学校了,又能够和同学见面了。但是很多学生也会很“难熬”,因为家长总喜欢给孩子定下很多目标,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给孩子收心。这无形中给了孩子很多心理上的压力,让他们对上学产生某种恐惧和抵触。  相似文献   

4.
幼儿第一次离开父母、家庭进入到幼儿园时,会被种种的不适应包围着。焦虑、恐惧、失落与无助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要注意到幼儿心理这方面的变化,正确有效地引导孩子,使他们消除恐惧,尽快融入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来,否则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每次去公共场所之前,我都会提前提醒女儿:今天是什么场合,应该注意哪些礼貌。这样会让孩子有个心理准备。如果事先没有告诉孩子,等到孩子犯了错再当场纠正,孩子在外人面前受到批评,会觉得没面子伤自尊。这样有可能导致孩子不愿意出门,甚至对参与公共场合的活动有恐惧或厌恶的心理。  相似文献   

6.
六鱼居     
死亡是最平常不过的,死亡也是最令人恐惧的。恐惧来自对失去生命之后的状态的无知,所以,不能和孩子谈死亡。这和西方人不同,他们大都有宗教信仰,有天堂的概念。天堂是无限美好的地方,死了之后去天堂是令  相似文献   

7.
死亡是人生不能回避的问题,因此不能忽视对儿童开展相应的教育。儿童会对死亡有一定的思考、反应或疑问,家长应该认真指导和释疑,否则儿童就可能进入误区。儿童的身心尚未成熟,家长有必要运用合理的应对措施,帮助孩子了解生与死,树立正确的生死观。那么,父母在教给儿童正确的死亡知识时要注意哪些技巧呢?(一)不宜采用委婉说法,这会导致孩子形成对死亡的错误概念国外的研究表明,3岁左右的孩子最容易对成人的委婉说法形成错误概念。成人往往会处于保护儿童的目的而简单作答(这也是推托)。儿童因理解水平所限,会更加困惑和恐惧。如果家长这样对…  相似文献   

8.
不可否认,在现实中有些孩子的发展较一般孩子略显滞后,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一、要多给予正面鼓励和表扬。能力再弱的孩子也有他的“闪光点”,要从发现他们的优点入手,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不断强化其积极向上的认同心理。二、不要把孩子的缺点挂在嘴上。要特别注意不要用“笨蛋”、“你真没治了”等语言。即使发现他们有某些缺点,也要用暗示的方法,以避免对他们产生心理压力。三、适当降低标准,使孩子有获得成功的机会。针对孩子的实际水平适当降低标准去要求他,鼓励他,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它会使孩子从不难获得的成功体验中  相似文献   

9.
有些孩子容易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物所吸引,做事经常磨磨蹭蹭的。碰到这样的情景,家长情急之中很容易脱口而出:再磨蹭,就把你一个人留在家里!其实这对孩子的影响很不好,因为这类威胁、吓唬的话很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他们会因此而不安、恐惧,久而久之会因此缺乏安全感,做起事情缺乏条理性。那些本来动作就慢的孩子听到家长这样说,会因为心里着急而显得更加手足无措。因此家长要讲究方法,及时教会孩子各种生活技能,有意识地增强孩子的时间感和责任心,耐心地帮助动作慢的孩子。如果磨蹭是因为孩子不想面对某些人或事,家长要想办法帮他解决,…  相似文献   

10.
在日常交流中,总会听到家长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孩子平时爱说爱唱,可是在客人面前却缩手缩脚,不能大声地回答问题,不敢表演节目了呢?其实,这是孩子不自信的表现。他们的头脑里大都有"我不会,我不行,我害怕"的想法,使其产生胆怯心理,这种不自信的心理会使孩子错过与他人交往和表现自我的机会,影响个性健康发展,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造成极大的不良后果。那么该如何帮助他们驱逐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1.
人都会有恐惧的心理,更何况是小宝宝,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心理状态了。有些宝宝会对一些特别的事物产生恐惧:昆虫、狗、黑暗,甚至是吸尘器。还有些宝宝会对新环境产生恐惧,甚至害怕见到新朋友。不过,随着安全感的逐渐提升,对环境的日益适应,宝宝的恐惧心理也会慢慢地消失。缓解宝宝的恐惧心理,你可以试试以下招数:  相似文献   

12.
困难和挫折是聋生成长的主要障碍,面对挫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明显较差。在正常孩子看来是很小的一次失败,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次不小的危机。聋生在心理受挫后.往往会长时间被失败的情绪所困扰,产生不安、畏缩、甚至恐惧的情绪,导致某些心理疾病的产生,作为特殊教育工作,我们应适时给深受困扰的聋生以疏导、排解,培养他们的抗挫能力,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3.
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千万不要高高在上扮演“指导者”的角色。父母应该是“引导者”,和孩子互动。指导者,顾名思义,就是不断地给孩子下指令,要他做这做那,强迫孩子按照父母的标准行事,久而久之,孩子对父母肯定会产生恐惧的心理。引导者则以开放式的态度,聆听孩子的心声,体会孩子的需要,鼓励孩子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并且以平等的态度去思考孩子的想法,这样的亲子互动,才会更紧密、更温馨。父母有时候不妨和孩子互换角色,让孩子试着体会爸妈的感受。例如平常都是妈妈叫孩子起床,现在不妨让孩子叫妈妈起床,让孩子体验一下,赖床对妈妈造成的不便。在…  相似文献   

14.
在每天忙忙碌碌的生活中,会遇到很多人,认识的、不认识的。但你注意到了吗?其实在生活中有一些在常人眼里不一样的孩子。他们看上去很乖,但走近他们你会发现,在生活中他们不与任何人接触、不喜欢说话、行为看上去有些古怪、喜欢自己与自己游戏等等。这就是患有自闭症的孩子。这类孩子处于社会中的弱势地位。作为教师,对待这样一类幼儿,我们应该多去了解他们、关心他们,平等对待他们、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克服与人接触的恐惧,帮助他们融入其他小朋友的活动中,慢慢走出心灵的围城,成为一个健康的人。  相似文献   

15.
一、教师方面 1.教师的讲解示范不清楚。学生在学习动作的过程中.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看,其实就是条件反射的过程.教师的讲解要准确精练,风趣幽默,口令简单清晰,示范动作协调优美,简单易懂,角度多变,这样就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对于调节学生的情绪有良好的作用。反之,学生则会对体育课产生厌倦、恐惧的心理...  相似文献   

16.
快乐自由的暑假马上就要结束了,新一批适龄幼儿也即将踏入小班开始崭新的学习生活。第一次离开熟悉的家庭,离开最亲的父母的怀抱,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考验,他们会对新环境产生怀疑和兴趣,绝大部分孩子在心理或是生理方面产生明显变化。如:紧张、恐惧、大哭不止、尿频等。其实这些现象都是分离焦虑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儿童时期的心理烙印常常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因此,在育儿中也有一个扬长避短的问题,需要引起家长们足够的重视。一、相貌心理。对于长相丑或美的孩子,家长有时会当着他们的面发表议论。在被父母提示后,有些孩子会对自己的相貌产生“与众不同”的自卑或自傲的异常心理。这种过早肤浅的关注是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发育的。因此,对于长相漂亮或丑的孩子,父母应努力淡化他们的“与众不同感”。二、“毛病”心理。孩子年幼,不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应该是生理上、心理上的健康。我邻居有一对父母,平时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也算争气,学习成绩数一数二。可有一次为了一件小事,父母说了孩子一句,孩子却受不了父母的指责而离家出走。这件事对父母的打击很大,让他们感到困惑的是:他们用情感和全部的心廊培养起来的孩子有一天却突然让父母觉得那么陌生,那么敌对,那么可怕……为什么那么爱他们,孩子还会这样呢?  相似文献   

19.
生与死,这真是一个太过复杂的问题。不仅对于孩子,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亦然。原来儿子不全是因为失去朋友感到难过,而是因为直面死亡的冲击给他带来的巨大恐惧。怕死,怕痛苦,怕家人朋友伤心,怕失去幸福快乐……作为父亲的我,此时无疑应该给儿子更坚强的心理后盾,让他从恐惧和不安中解放出来,对死亡有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20.
孩子撒谎的原因很多。如果父母不问清红皂白地训斥甚至打骂孩子,恐惧便会压倒他们承认错误的勇气,并加重心理负担。你看,帆帆小朋友提出了一个很怪的,惹我们家长思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