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静 《神州学人》2004,(5):33-35
“生命是作为一种基因的装置而存在。对人来说.除了生物基因,还有另一种酷似基因,可复制可传播并进化着的东西.这就是文化基因。我们每一个人为传播文化基因而作的种种努力,都是美丽动人的。”这是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2003年中国科学院新当选院士陆琰的老朋友罗辽复教授说过的一段话。陆竣非常喜欢这段话。  相似文献   

2.
《生物学教学》2008,(12):73-73
据东方网2008年6月14日消息,日本理化研究所和科学技术振兴机构联合发布新闻公报说,包括肺癌、乳腺癌及胃癌等癌症在内的共计35种疾病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信息于2008年6月12日开始在日本单核苷酸多态性数据库的网站公开,这是对罹患这些疾病的日本人样本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研究人员针对每种疾病都选取约200名患者的DNA样本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从一块极不起眼的骨头上,可以准确辨认出它的主人死亡时间和性别来,也可知道骨头是否被火烧、冷冻、掩理、水浸过……这一过去近乎“天方夜谭”式的神话,现在已变为现实。这是近日由国家公安部科技局在西安主持召开的“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陈旧骨骼 DNA分析技术研究”专题鉴定会上传出的消息。 该课题采用先进方法,成功地从死亡60年左右的陈旧骨中取出DNA片段,进行定量、分型,按国际基因分型标准,以测序为基础,建立STR基因扫描技术以及骨牙DNA分型技术。已采集我国56个民族数万份血样,建立系列等位基因数据库,获得了极其宝贵的中华民族群体资料,为法医个体识别、亲权鉴定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这项研究成果可广泛应用于刑事侦查与审判、生物考古、遗传疾病基因诊断、中华民族起源研究,以及医学、体育等领域中的性别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课题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样品处理等方面有所创新,在国际上居于领先水平。 据介绍,项目所获得的中华民族STR等位基因数据库,在国内外相关研究中为首次。目前,该课题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 (《中国青年报》2000年11月29日)  相似文献   

4.
齐文俊 《学周刊C版》2010,(1):151-151
“博尔赫斯问:什么是天堂?” “博尔赫斯答:天堂是一座图书馆。” 这是摘自北大著名教授曹文轩先生的《天堂是一座图书馆》中的一句话。他告诉我们:人类的阅读史与文明史几乎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N·伯格是现代基因工程技术的创始人.他因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DNA键与外来的DNA片段结合,形成新的遗传基因,获得1980年的化学诺贝尔奖.伯格从小就喜爱科学,中学时他参加了课外生物小组,辅导老师叫索菲亚·沃尔沃,小伯格有不懂的问题向索菲亚提问时,她很少把答案直接告诉他.起初,伯格对索菲亚这种教学方法的意义并不了解,原来,索菲亚并不把灌输现成的知识作为重点,而是启发学生们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教他们如何利用图书馆查资料,如何通过实验来找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小伯格发现,自己的收获往往比事前预想的还要大.”——摘自袁振国主编的《教育新理念》.[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这座古墓是一个年轻英俊的古代埃及法老的墓,他死的时候才18岁,名叫阿蒙……在埃及有个叫国王山谷的地方,是法老们的墓地。人们都说,其中的一座古墓会吃人。这座古墓是一个年轻英俊的古代埃及法老的墓,他死的时候才18岁,名叫阿蒙。人们在他的墓里发现了许多珍宝:金马车、金杯金碗,还有数不清的珍珠和钻石。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认为,许多美洲印第安人是早期横渡太平洋的中国水手的后裔。美国生物化学家通过对印第安人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分析为这种看法提供了佐证。 据英国《星期日电讯报》21日报道,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的道格拉斯·华莱士教授及其同事,最近在美国人类学协会的一次会议上报告说,现在活着的美洲印第安人的部分DNA与亚洲、波利尼西亚群岛和美拉尼西亚群岛上的土著人的DNA是相同的。 华莱士教授及其同事是通过研究线粒体DNA而得出上述结论的。这种线粒体DNA中含有37个基因,这些基因总是从母亲遗传给孩子,因此在跟踪血缘方面是不会出错的。华莱士教授的同事塞奥多尔·施舒尔博士说,现在看来,史前有两次从亚洲移往美洲的移民大浪潮。第一次发生在2万到4万年  相似文献   

8.
林文官 《中学生物学》2011,27(12):40-41
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内容主要是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这节课安排在学生学习了遗传物质、DNA的分子结构和复制、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之后,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容易为学生理解和接受。它对使学生形成有关遗传物质的概念,从而构建以生物体、细胞、染色体、DNA、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等为主的概念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为后面生物的变异、遗传病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专程从日本大阪大学赶回来参加生物信息学大会的陈润生教授,这两天逢人便说干细胞。陈教授是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基因方面的专家,目前正在日本讲学。“干细胞是现在国际上最热门的研究之一,去年我在哈佛访问时,我所接触的哈佛教授无一例外都有这种感受,可以这样说,干细胞将是克隆之后最激动人心的研究,在干细胞研究领域,我们中国的科学家是与西方学者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两个鹦鹉的故事这个研究项目是陈教授在哈佛了解到的,哈佛的研究人员首先教两只鹦鹉学唱歌,然后将其中一只鹦鹉的脑中枢神经破坏,这只鹦鹉就失去了唱歌的本领…  相似文献   

10.
拉钩上吊     
妙解一次语文课上,教授向同学们解释“惊慌失措”、“不知所云”、“如释重负”、“一如既往”四个成语。恰巧,某学生正在呼呼大睡。教授一拍桌子,该生顿时坐起来,拿起书便看,教授说:“这便是惊慌失措。”接着,教授让他回答问题,他站起来支吾了半天。这时教授说:“这便是不知所云,请坐!”这位同学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坐了下来。教授又说:“这便是如释重负。”等教授走上讲台,那同学又趴下睡觉。教授猛一转身,指着他说:“这便是一如既往。”做一个会说话的人最会说话的人,知道有些话是不能说的,委婉含蓄无疑是他们的一大“招数”。罗斯福就任总…  相似文献   

11.
日本科学家最近发现了在植物茎叶生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因。当强制这些基因在植物的其他部位发挥作用时,这些部位都可以长出茎、叶和花。据称,这一新发现可用于农业增产。 日本奈良尖端科学技术研究生院田阪昌生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发现,对植物生长发挥重要作用的基因有两种,即CUC1和CUC2,存在于植物茎顶分裂组织中,在植物发芽后生长叶子时才发挥作用;科研小组使用荠菜进行实验的结果表明,把这两种基因除掉,植物就完全失去了茎顶分裂组织,从而无法生长叶、茎等组织;让这两种基因在一些植物上的其他部位强制性地发挥作用,这些部位也会生长叶、茎,甚至开花。 田阪教授说,如果使用这两种基因让植物按照人们的意愿,在某些部位产生茎顶分裂组织,那么就能够增加粮食及花卉等有用物质的生产。  相似文献   

12.
梦驻康乐园     
陈平原教授曾说:“在一座城市待上一年半载,写写游记尚可,要谈大学,则不免捉襟见肘。就因为,大学的基本及学术精神,不像校园建筑那么一目了然,只有长期浸淫其中的学生和教授,才能真正触摸到它的灵魂和脉搏。”但一个人要写他最心爱的对象,不论是人是物,是多么使他为难的一项工作?怕说过分恼了它,  相似文献   

13.
记得有一次,我在加州大学的图书馆内读书,坐在我对面的,是该大学的政治学教授约翰逊博士。图书馆里边,突然起了一些小骚动,原来是3.5级地震。我自问我读书的功力,比不上约翰逊博士,我已有所觉,他却一无所知。他的整个精神,已走到书本里面,我却做不到。等骚动完了之后,他依然读下去,到他把书读完以后,我向他提起这件事情。他望一望墙上的挂画,并没有偏斜,笑道":如果地震,也不会太大。"稍后,他怕我说他是书呆子,向我解释,他在家中读书,  相似文献   

14.
复旦大学教授王水照认为,对中小学生来说,不必强求他们对每篇古诗文都能说出“意义”,古诗文阅读宜提倡“不求甚解”。上海师大教授曹旭则说,他在少年时得到一本失去封面的《古诗十九首》,正是这本书激发了他对古诗文的兴趣,影响了他一生的研究方向。专家们指出,古代诗文中凝聚着古人的情感和生活经验,许多都能与今天的我们发生联系和共鸣。读中国古典文学时,要学习其中富有美感的,能激励人、培养人们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的东西。怎样学习古诗文  相似文献   

15.
日本学者对中国西南地区的考察已百年有余,对其研究成果的再现是理解"他者视阈"下中国西南地域多元文化的必要手段.本文以日本学术期刊数据库CINII、国立国会图书馆、日本科研数据库KAKEN所收录的论文、专著及科研项目为依据,依次对在中国留学且在西南地区研究上有丰硕成果的数位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展开译介和述评,以展现留华日本学者在中国西南地区研究上做出的学术贡献,为全面详尽地开展中国西南地区调查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和跨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16.
1953年2月28日,在英国剑桥一家名叫Eagle的酒廊里。弗朗西斯·克里克一进来就兴奋地嚷道,他和詹姆斯·沃森已经“找到生命的秘密”了。在场的人都知道他在说什么。因为在过去两年里,两人不分昼夜设法找出DNA结构的秘密。这一天早上,他们终于解开了谜团,也结束了当时生物科学界对这项研究的角逐战。他们搭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充分显示了DNA是如何完成传递细胞遗传信息的使命的。也许沃森和克里克不一定是这场竞赛中最聪明的科学家,也不是最有经验的。在当时的科学界,默默无闻的他们没有最好的设备,甚至是没有很多的生物…  相似文献   

17.
《历史教学(高校版)》2005,(4):F002-F002
李治安,男,1949年生,河北省邢台人。1982年、1985年、1989年先后获得南开大学历史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3年破格晋升为教授。曾赴日本和美国留学、访问。曾任南开大学图书馆馆长,现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南京大学边疆民族研究中心兼职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8.
"天堂是一座图书馆",这是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的比喻。朱永新教授在《将阅读进行到底》一文中讲道:"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可见阅读对于一个人、一个民族的重要性。但是,作为一所山区寄宿制学校,我校学生阅读量十分有限,学校和家庭图书资源匮乏,学生难以广泛涉猎。为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顺利实施,生命科学已大踏步地进入了基因组时代,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生物分子数据的产生。生物分子数据的增长速度极快,DNA碱基数目呈指数方式增加,大约每14个月增加一倍,这一速度已超过了半导体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翻一番的“摩尔定律”。1999年12月国际核酸数据库GenBank中的DNA碱基数目只有30亿,它们来自47000种生物,2000年4月DNA碱基数目已达60亿,2001年初这一数目已达110亿,目前已超过1000亿,各种生物的EST序列已达1600多万条,其中人类的EST(表达序列标签)序列已超过300万条,估计覆盖人类基因90%以上;单基因的数目约达9万个以上。自全长1.8Mb的嗜血流感杆菌基因组序列于1995年发表以来,已有包括古细菌、真细菌和真核生物等在内的300多个模式生物的完整基因组被测序完成,还有很多生物的基因组也在测试当中。分子数据仍将继续快速增长。这些生物分子数据具有丰富的内涵,其背后隐藏着人类目前尚不知道的生物学知识。充分利用这些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处理,揭示这些数据的内涵,从而得到对人类有用的信息,是生物学家、数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的研究目的。生物信息学就是为迎接这种挑战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学科,它是由生物学、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相互交叉所形成的学科,是当今生命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重大前沿领域之一,也是21世纪自然科学的核心领域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日本科学家应用“圆偏振光光电子衍射原理"开发出一种立体显微镜,它能把原子的排列结构扩大100亿倍,从而使人得以对微观世界的物质进行立体性的观测和摄影。 开发出这种新型显微镜的日本奈良尖端科技研究生院教授大门宽举例说,使用这种显微镜对钨的晶体进行观测,可发现由4个原子构成的边长为2.74埃(1埃等于一百亿分之一米)的菱形结构。 他说,立体显微镜的观测倍率要比日本现有最高水平的电子显微镜高大约200倍,今后它将在开发超导物质等新功能材料以及解析催化剂的反应机制等应用物理和化学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