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片段一:等一等,我会说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关于圆的哪些知识?生1:我知道圆有半径。生1说完后并没有坐下.似乎在等待老师对他回答的肯定评价。师停顿了一会儿.回应道:“还有吗?把你知道的关于圆的知识一次性说完,好吗?”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6~58页"认识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今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圆,你已经知道了哪些有关圆的知识? 生:我知道圆周率是3.1415926. 生:我知道圆有半径和直径.  相似文献   

3.
一、复习导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数? 生:0、1、2、3、4、5、6、7。 师:看!这是几?(贴出课题:8) 生:8。 师:你是怎么认识8的? 生:妈妈教的。 生:幼儿园学的。 师:你还知道有关8的哪些知识? 生:8象麻花。 生:妈妈买了8个梨,第8个梨又大又圆。 生:我知道8的减法、加法和8的分解。 [评析:教师没有按照常规的教法,从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主题图引入新课。而是大胆地让学生交流自己在幼儿园及家长那里学到的有关8的知识。这样较好地了解了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找准了教学的起点。] 二、…  相似文献   

4.
一、回顾旧知师: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师:(出示长方形活动框架)大家看这是什么图形?它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从边和角的方面来说)师:(将活动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这是什么图形?你知道关于平行四边形的哪些知识?(边、角、底、高的特点)师:请说出下面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二、情境设疑师:大家看下面的图片。(投影出示一块平行四边形和一块长方形的地的图片。)“这两块地哪块大?”师:关于这道题还有一个故事呢。说的是阿凡提小时候很聪明,按照规定,他到十岁就…  相似文献   

5.
一、检查预习情况。了解知识经验。引发质疑 1.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昨天大家回家进行了预习,请你告诉同学们,关于3的倍数,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6~58页“认识圆”。教学过程:师:今天我们进一步来认识圆,你已经知道哪些关于圆的知识?生:我知道圆周率是3.1415926。生:我知道圆有半径和直径。生:可以用圆规画圆。师:你们说的的确都和圆有密切的关系。说到画圆的工具圆规,你知道圆规最早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吗?(大屏幕出示:圆规的发明最早可追溯至中国夏朝,公元前15世纪的甲骨文中就有“规、矩”两个字,当时所说的“规”即现在的圆规)  相似文献   

7.
一、谈话导入师:今天我的心情很激动,早上6:00就醒了,你们呢?(学生自由回答)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些时刻的?(学生自由回答)对,钟表是我们用来记时的工具,哪些同学会看钟表上的时刻?(收集反馈信息)多媒体演示:屏幕出现钟面图。学生尝试认识钟面时刻。(1:00、4:00、10:15、4:45)师:这些时刻你是怎么看的?(学生自由介绍认识时刻的方法)谁能把钟面上的时刻分类,并说说你分类的依据。学生尝试进行分类。多媒体演示:根据学生回答,屏幕出现学生分类后的情况。二、自主探究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看时间的方法,那我们到底…  相似文献   

8.
一、巧用课题,引发探究,培养梳理文章联系的能力 1.知蝙蝠 师(出示蝙蝠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 生:认识。它是蝙蝠。(师相机板书“蝙蝠”,引导学生跟着书空。) 师:你知道哪些有关它的知识? 生:蝙蝠是哺乳动物。  相似文献   

9.
片段一:等一等,我会说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关于圆的哪些知识? 生1:我知道圆有半径. 生1说完后并没有坐下,似乎在等待老师对他回答的肯定评价.师停顿了一会儿,回应道:"还有吗?把你知道的关于圆的知识一次性说完,好吗?"  相似文献   

10.
一、复习师:同学们,大家知道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或量距离时用长度单位,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生:米、厘米。师:谁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1米分别大约有多长?(学生比划。)二、导入新课师:如果我们要量教室的长,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生:用米比较合适。师:如果要量课本的宽呢?(学生答用厘米。)师:要量橡皮的厚度呢?(学生答用厘米。)师:是吗?你知道橡皮的厚度在哪儿吗?请同学们拿起自己的橡皮捏一捏。(学生捏橡皮。)师: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请看这是放大的橡皮(图略),从上边起量到下边的长度是橡皮的厚度…  相似文献   

11.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两位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俩是谁呀?(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图片。)师:生活中,你见到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呢?(根据学生举例,电脑演示图形:黑板、课本、手帕、方桌等实物图和这些物体的面的平面图。)师: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都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图形?生: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师:我们把围成图形的线段叫做图形的边。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正方形呢?师:(接学生的回答)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通常把它们叫做四边形。请再数一数,长方形、正方形各有几…  相似文献   

12.
一、揭示课题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准备与同学们一起运用百分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出示课题:百分数的综合应用)二、基本练习师:老师想向大家了解一些情况,你们愿意提供吗?生:愿意。师:你的身高是多少厘米?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生分别回答自己的身高和体重。)师:你知道自己体内大约有多少千克的血液在流动吗?(生茫然并窃窃私语。)师:你们称过吗?生:没有。师:能称吗?生:不能。师:是呀。称体内的血液这不要了大家的命了。(众人笑。)所以老师去查了一些资料,找到了一个科学研究的结果。(课件出示:人体中血…  相似文献   

13.
一回忆旧知,引发新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立体图形?你能在头脑中想象出它们的形状吗?(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直观图)师:这些立体图形有哪些特征?关于这些图形有哪些计算公式?你能结合它们的特征或公式,给这些立体图形分类吗?  相似文献   

14.
一、对话.知道学生已在哪里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负数。你们听说过负数吗?(生:听说过)在哪儿听说过?你能举一个负数的例子.并在小组里说说它表示什么意思吗?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实录(执教:赵远利)一、释其题:走近杜甫,了解背景师:同学们好!知道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内容吗?生:学习一首唐诗。师:说到唐诗,你觉得唐代哪位诗人最有名?生:李白和杜甫。师:的确是这样,他们被称为中国古代诗坛的双子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的一首诗,哪位同学说一说你了解的杜甫?(学生回答,谈了杜甫的诗歌、杜甫的别名,教者相机补充有关古人别称的知识,并出示了杜甫的简介)师: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旋律悲壮,但有一首诗例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古诗。  相似文献   

16.
一、复习1.到现在为止你都认识过哪些平面图形?(学生回答后 ,教师用投影出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2.谁愿意说说长方形有哪些特征?3.在这些平面图形中(教师指投影中的图形) ,你会用公式求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二、新授(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过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那么其它图形面积的计算你想知道吗?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二)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1.割补法的尝试(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怎样求呢?我们先来了解一种方法。请每个同学拿出一个外形不规则的…  相似文献   

17.
【教学片断】师:同学们,昨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圆的世界。今天这一课,我们再来学习圆。让我们先来看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多媒体出示:(学生思考片刻)生:我猜是第二只蚂蚁走的路程长。因为以前我们学过,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最大。师:你说得不错,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确实最大。不过—生:老师,这里要求的不是面积,是周长。师:哦?大家看看问题,是不是这样?(那个学生有些抱歉地坐下了)对,这里问的是“谁走的路程长”,是长度的问题呀!那么,究竟谁走的路程长呢?生:我猜是第一只蚂蚁走的路程长。看上去就是这样。师:观察是个好方法。生:我也猜第一只蚂蚁走的路程长。如果把圆放到正方形的里面去,看上去应该是正方形的周长长一点。师:这个方法有点不一样。生:我猜是一样长,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都是2厘米,把线拉直,应该是一样长的。师:想法又有些不同了。同学们,刚才三位同学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听上去似乎都有点道理。不过,你们能肯定答案正确吗?大家能肯定答案正确吗?生:不能。师:为什么不能肯定呢?生:因为这只是猜测,还没有真实地去计算。生:因为我们只知道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不知道圆的周长公式。  相似文献   

18.
一、初步感知规律 听写:圆、三角形、圆、三角形、圆、三角形。 师:这里有几个圆、几个三角形?圆与三角形的个数怎么样?接下去会画吗?(学生接着画) 师:怎么不画了?能画完吗?怎么办?  相似文献   

19.
陈新媛 《科学课》2009,(12):38-38
教学片段 (请学生朗读关于交通工具的诗歌,略。) 师:读得真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与第三句诗“交通工具”有关的知识。让我们乘上智慧的列车驶向“第一站:我知道”。你都知道哪些交通工具呢?  相似文献   

20.
[案例] 新课一开始,教师出示了很多种类的鱼(《鱼》是辽海版三年级《科学》课教材),让学生辨认。学生热情高涨:“鲫鱼、鲤鱼、草鱼、白鲢鱼、金鱼。”师:“你们还知道些什么鱼?”生抢着回答:“带鱼、黄花鱼、金枪鱼、武昌鱼、海豚、鲸鱼……”师:“人们为什么把这么多从表面看来有差异的动物都叫鱼,而不叫它们鸽子、小兔呢?”生:“它们是一类,我想它们一定有很多相同之处。”师:“它们究竟有哪些相同之处呢?”生:“我们没探讨过。”师:“想和老师一起探讨吗?”“想!”学生的探究欲望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