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讨论了艾米莉·勃朗特的矛盾宗教观的形成及其在她的代表作<呼啸山庄>中的体现.一方面,基督教家庭的背景及艾米莉本人的悲观人性观,促使她转向宗教信仰,寻求精神慰籍.另一方面,艾米莉天生的叛逆个性及对现实社会中基督教现状的不满,又迫使她成为反叛的"撒旦".在她唯一的小说<呼啸山庄>中,人们可以很容易地察觉这两种相对宗教现的混合.  相似文献   

2.
职业头衔     
艾米莉要重审汽车驾照.审照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问艾米莉的职业,艾米莉说:"我是一位母亲." "我们不把'母亲'作为职业来填写,在这种情况下,应填'家庭主妇'."  相似文献   

3.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真实反映父权社会下女性形象的一部短篇小说,威廉·福克纳通过该小说向读者展示了昔日美国父权社会吃人的现象。通过对小说文本的解读与分析以及对当时父权社会的剖析,艾米莉的形象不再仅呈现出僵化的没落南方贵族形象,而是被赋予了鲜活的反抗精神。虽然最终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父权社会的牺牲品,但是艾米莉最后挣扎中所体现的悲剧美是感人至深的。  相似文献   

4.
朱春梅 《海外英语》2014,(18):234-235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真实反映父权社会下女性形象的一部短篇小说,威廉·福克纳通过该小说向读者展示了昔日美国父权社会吃人的现象。通过对小说文本的解读与分析以及对当时父权社会的剖析,艾米莉的形象不再仅呈现出僵化的没落南方贵族形象,而是被赋予了鲜活的反抗精神。虽然最终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父权社会的牺牲品,但是艾米莉最后挣扎中所体现的悲剧美是感人至深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呼啸山庄》里男女主人公的超凡脱俗的爱情与作者艾米莉.勃朗特的自身的性格缺失、宗教信仰的叛逆、人性本我的抉择相结合来揭开艾米莉.勃朗的神秘面纱,对她的内心世界进行一次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呈现出很强的二元特点。”艾米莉善于用很多比较和比喻的手法来表达事物的矛盾性、两面性,反差对比是她天然的表达方式。她将诗歌创作中的意象、象征等手法大量运用到小说中,运用多种意象去描绘人物的精神和内心世界,来揭示作品的深刻主题。小说中名字的意象可谓意蕴丰富,寓意深刻。  相似文献   

7.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的经典巨著,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从激越的诗情、丰富的想象力及惨烈的爱与恨这三方面来解读这部小说,以探究其所表现出的非凡的创作激情,进而揭示其艺术魅力和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8.
吴海明 《考试周刊》2010,(33):31-31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留给后世的唯一的一部小说,但她的这部小说在世界文坛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引发了评论家们不同角度的多种研究。本文以小说对传统哥特小说元素的继承和发展为基础,来探讨小说对传统哥特人物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辉 《考试周刊》2014,(11):10-11
本文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角度对爱伦坡的小说《黑猫》进行分析,揭示了"黑猫"的形象。小说中的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与黑猫形象相互渗透,反映了"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映射了人性的复杂。人性中有"天使"的一面,也有"魔鬼"的一面。因此,人类必须理性地寻求"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平衡点,避免精神焦虑甚至人性扭曲。  相似文献   

10.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以下简称《艾米莉》)是美国20世纪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的短篇小说代表作。福克纳打破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采用"非线性"的叙述技巧,使故事情节在时间的交错颠倒中展开。本文从时间错置、人称代词指代模糊和多重的叙述角度等几方面探讨了该小说的叙事特色。这些技巧的巧妙运用用使得情节发展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向我们展现了艾米莉小姐凄惨的一生。  相似文献   

11.
芥川龙之介是代表日本大正时期文坛的著名小说家。其中《杜子春》中的人物"杜子春"给后世留下了深刻印象。对其行为形象的解读也是多种多样。本文也将采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的相关知识对其行为进行分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主要成分,通过分析人物的人格构成也可以来解读人物行为活动以及心理变化。本文将利用该理论,通过对《杜子春》小说具体文本的分析,来探析"杜子春"复杂的心理变化及其行为形象。  相似文献   

12.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是分析哈代的小说《还乡》中心理活动和精神现象的有效工具。小说中游苔莎是古希腊人本主义的化身,倾向于充满欲望的、非理性的"本我";克林是19世纪理性主义和基督教精神的象征,倾向于平衡节制的"自我";爱敦荒原是传统的象征,倾向于伦理道德、宗教戒律的"超我"。三者的交织作用使《还乡》作为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代表作之一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3.
<正>《布鲁克林有棵树》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有人说这是一本"家小说",有人说这是一本"青春小说",也有人说这是一本"励志小说"……我以为这些说法都失之偏颇,在我看来,它是一部"生命小说"。生与死、爱与恨、善与恶、贫与富、忧与喜、空虚与充盈、怯懦与刚强、精神与物质……作者贝蒂·史密  相似文献   

14.
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作品中最具艺术魅力的小说之一。但最能体现艾米莉的与众不同和作为小说家深厚功底的是那复杂,却构思巧妙、多视角独特设计的叙事结构。艾米莉的内向性格决定了小说的内向性,她不会使读者轻而易举地到达小说的中心,抓住小说的主题,而是在读者通往小说中心的道路上设置了重重障碍,迫使读者沿着螺旋形的弯道一路蹒跚而行,于是形成了独特的螺旋形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15.
职业头衔     
艾米莉要重审汽车驾照。审照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问艾米莉的职业,艾米莉说:我是一位母亲。我们不把‘母亲’作为职业来填写,在这种情况下,应填‘家庭主妇’。  相似文献   

16.
《我弥留之际》是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在小说《我弥留之际》中,福克纳选择的主角不是衰败没落的名门望族,而是美国南方穷苦白人,小说围绕着本德伦·艾迪的死亡和运送棺材的旅程而展开故事,这一家人都带着各自的创伤在旅途中挣扎。本文旨在借用创伤理论分析小说中的创伤隐喻,并探究人类在创伤下展现出的人类精神以及这些创伤对自我价值重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艾米莉·勃朗特所著《呼啸山庄》讲述了一个爱情和复仇的故事。主人公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原本是一对彼此深爱的恋人,在凯瑟琳抛弃了希斯克利夫嫁给比他富有成熟的林顿后,希斯克利夫进行了一系列的报复行动,最后放弃一切结束了生命。本文试通过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小说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呼啸山庄》作为艾米莉的唯一的一部小说,无论是在主题结构上,还是在艺术构思上,作品都表现出了女作家超乎寻常的独创性,其独特魅力很受读者喜爱。本文从情与景的相契及梦幻与现实合一的角度,揭示出激烈冲突背后的和谐安宁,并结合艾米莉独特的精神气质,简要地分析了这种美产生的源泉。  相似文献   

19.
艾米莉·勃朗特以一个"他者"的身份,虚构了《呼啸山庄》中以"他者"形象出现的希刺克厉夫、凯瑟琳等人物,巧妙地反抗了社会主流意识以及男权制度的精神暴力。艾米莉塑造了不同阶层的"他者"形象,蕴含了其深刻的创作用意。  相似文献   

20.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小说.小说是一种在时间中展开和完成的艺术,本文通过试图借鉴中、西方现代叙事学理论,对<呼啸山庄>的叙事时间的分析,来展示<呼啸山庄>在叙事时间的设计的独特之处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