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教版高一《物理》“测玻璃砖的折射率”学生分组实验,其实验的关键是作出光的传播路径,教材提供的方法直观、简便。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要将大头针插成竖直状以准确判定 P_2是否挡住 P_,P_3是否准确挡住P_1,P_2,P_4是否准确挡住 P_1,P_2,P_3,实际上是不容易办到的,并且实验结果的误差较大。本文介绍的方法,在保留该教材实验器材的基础上,只须添加4个圆柱形小木块,就可以克服上述缺点,更简便迅速地确定光的入射光线、出射光线和折射光线,更准确地测出玻璃砖的折射率,具体作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现行课本"测定玻璃的折射率"采用的是"插针法".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3.
现行课本“测定玻璃的折射率”采用的是“插针法”。如图 1所示。图 1  插针法弊端有二 :其一是插针法所依据的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在距离不大时大头针的粗细不可忽略。正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通过大头针P3观察P1和P2 的像 ,通过P4去观察P3和P1、P2的像。不可避免地带来所谓“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的视角障碍。由于视角障碍 ,四个插点很难保证在同一直觉视线上。其二插针法在实际操作中也比较麻烦 ,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要是针插得与纸面垂直不好 ,或针位稍有偏移 ,都会影响观测的准确度 ;特别是当入射角较大…  相似文献   

4.
新教材高中物理“测玻璃的折射率”学生实验.通常是用教材介绍的大头针,配胶合板或木板做垫板进行操作,由于板硬,大头针不易扎进板里保持竖直,一节实验课下来大头针扎弯不少.一些学生插针时,怕手痛,干脆直接用玻璃砖当锤敲打大头针,结果玻璃砖敲坏,并延误了实验进度.于是,笔者作了下面的改进.[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用折射定律n=sini/sinr测物体的折射率,其关键是如何巧妙地确定某一射向物体的入射光线和进入物体的折射光线的方向,下面谈谈不同形状玻璃砖折射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用“插针法”确定光线通过玻璃砖的途径,量出入射角i,折射角r,按n=sini/sinr,即可求出玻璃的折射率。这是现行课本中的一个分组实验。在教学中发现有许多学生不注意器材的使用、合理的操作、应用数学知识处理实验数据,结果造成误差较大,化费时间多,不能当堂完成实验。本文就对如何做好这个实验,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 ,教科书上的方法是插针法。但大头针难以插得很正 ,也易弯曲 ,观察起来费时费力。本文建议不用大头针 ,采用以下方法 ,如图 1。在平板上放好白纸 ,依玻璃砖画好界面线a、b ,法线NN′及入射光线AO ,然后放好玻璃砖 ,在另侧平放一个三角板。用眼顺着三角板的一条边去看透过玻璃砖的入射光线AO ,对直后按住三角板画一条线即为O′A′。去掉玻璃砖即可画出OO′ ,进而可测入射角和折射角。这种方法可称为瞄线法 ,操作简便易行 ,画图快速准确。其他形状玻璃砖也可用此法。图 1 测玻璃砖折射率测玻璃折射率的改进…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用“插针法测量玻璃砖折射率”实验中操作困难、数据采集和处理准确度差,实验误差难以控制的问题,设计了以圆锥形纸筒和发光二极管作光源,通过改变光源到玻璃砖的距离,实现有、无玻璃砖存在时,光源在桌面白纸上照亮的区域重合,控制入射角,测量出玻璃砖的厚度和升降台下移的距离.这样就可根据折射定律计算出折射率.  相似文献   

9.
李宗玲 《物理教学探讨》2006,24(12):45-46,48
光学部分中测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在近几年的高考中频频出现。这一部分实验原理比较简单,较易掌握。笔者在此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光学部分中测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在近几年的高考中频频出现。这一部分实验原理比较简单,较易掌握。笔者在此总结如下。实验目的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器材①平木板1块;②白纸;③玻璃砖;④大头针4枚;⑤图钉4个;⑥量角器;⑦直尺;⑧铅笔  相似文献   

11.
高中物理“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需要在入射线、折射线上插4枚大头针,实验时因大头针“头”不大,实验垫板又硬,大头针很难插进木板,插上也是歪歪斜斜,实验存在着困难。为此,我对实验进行了改进。a.制作。①用塑料板制一底长约2cm、高5cm的等腰三角形,在三角形底高上打两孔,孔间距3cm,用502胶水把垂直插入两孔的大头针固定。②把医用注射针尖磨掉,注射针头大好拿,尖子磨平,按的痕迹能看见,且不损坏纸及桌面。b.实验说明。①把玻璃砖压在白纸上,画出玻璃与空气的分界面aa′、bb′、入射线AO(如图1所示)。②把所制的塑料板…  相似文献   

12.
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186页测定水的折射率的小实验中,用直尺做实验,由于外界光线的干扰,加之刻度尺上的刻度不清晰,实验效果不明显,误差很大,笔者作如下改进。 器材:铁架台、刻度尺、细线、红细铁丝、烧杯、水、绿豆。  相似文献   

13.
现行高二物理(必修)学生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此实验对结果影响最大的是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的位置确定以及玻璃砖两平行面所在位置的确定.  相似文献   

14.
现行高二物理(必修)学生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此实验对结果影响最大的是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的位置确定以及玻璃砖两平行面所在位置的确定。玻璃砖的位置很容易确定,因此关键是准确地确定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的位置。课本上介绍用插针法来确定两条光线的位置,这种方法的缺点:一是实验器材较多,需要大头针和平木板;二是大头针必须竖直地插进木板,同时透过玻璃砖观察第四枚大头针要正好挡住前三枚大头针,而实验中大多数同学很难做到这一点,要做到这点需花很多时间。 我在多年的教学中采用直接画两条平行线来确定入射光线和出射光…  相似文献   

15.
中学物理学生实验中,关于光的折射率的实验主要是通过插针法,研究光线以一定的入射角穿过平行玻璃砖,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实验原理:如右图所示为两面平行的玻璃砖对光路  相似文献   

16.
分光计是普通物理光学实验中的基本仪器之一,如何搞好分光计调整教学,是实验教学上的一个难点;使学生掌握分光计的调整方法,是教学上的重点。我们在实验教学中,不断总结、改进教学方法,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分光计调整的“难”主要表现在下面两点:①分光计结构复杂...  相似文献   

17.
1 材料 长55cm、宽10cm能折叠连接的木板两块、实验小车一个、2号电池两节、2.5V小灯珠3只、导线若干、薄铜片6块、支架一个.  相似文献   

18.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人教社版)第二章第三节“实验:测平均速度”,我们在备课中,按课本的装置和要求实验,发现有四个问题。(1)调整斜面,虽能看到小车在斜面上向下做加速运动,但小车通过斜面所需的时间过短,给学生测时间带来困难。(2)降低斜面坡度,延长了小车运动的时司,但测出的v_2和测算出的v_3相近,小车近似匀速,对理解平均速度没有帮助。(3)在实验中小车由于木纹的影响有时不能沿直线运动,有时还会出现小车在木扳上停车现象。(4)这样  相似文献   

19.
1 材料  长55cm、宽10cm能折叠连接的木板两块、实验小车一个、2号电池两节、25V小灯珠3只、导线若干、薄铜片6块、支架一个。2 改进方法21 在木板正面开两条3mm宽,15mm深的浅槽,两槽之间的距离略小于小车左右轮之间的距离。图122 在木板侧面用刻度尺标上刻度。23 小车的前轮用金属轮,后轮用塑料轮。24 将电池、小灯珠组成图1所示电路。25 把电源、导线安装在木板的背面。26 把小灯珠安装在木板正面对应的0、50、100cm处。27 图1中电键用两铜片和小车的金属轮组成。两铜片之间留很小的间隙放入浅槽内,且与槽底相平,当…  相似文献   

20.
初二物理测平均速度装置如图 1所示。把小车从 A处放开时,用手按下停表,当小车到达 B处时,又用手按停停表。由于小车从 A到 B的路程短,小车运动时间少,用手操作停表容易出现较大的误差。为了最大限度减小误差,可用自动装置计时来代替用手操作停表,同时将木框改成可伸缩的支架,将固定的金属片改成可移动的挡板,这样通过调节支架改变斜面坡度,或调节可移动的挡板位置改变路程,可测出不同情况下的平均速度,便于加深学生对平均速度的感性认识。 1改进的装置   如图 2所示, A由直径 2. 5mm的铁丝弯成,下套一细弹簧,左钩用于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