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诗词训练     
【考点分析】1.对诗体、词牌、作者、创作时代等识记类知识的考查。2.概括诗词中所描写的人物(植物)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方案一【教学目标】1.熟悉文中所记述的史实,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情感,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赏析诗化的语言表达技巧。2.体会作者深邃的思考和深沉的感喟,了解莫高窟发生的民族悲剧的社会根源,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爱国情感。【教学重难点】文章以极富想象力的精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还原史实,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深刻的见解和强烈的情感。作者擅长使用诗化语言传情达意。课文中几乎每一个语句都以情感“着色”,涌动着深沉和沉重。基于此,本文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1.赏析诗化的语言表达技巧。2.掌握本文采用的链环式的结构,而不是传统的“一贯…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掌握几个重点实词(故、胜、过等)的意义用法。(2)通过分析三个女人日常琐事中的言语动作等细节,欣赏作者以细节描写等技巧抒写情感的方式。(3)引导学生注意自己身边发生的小事中所蕴含的深情。【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的品读,赏析细节描写等手法的妙处。(2)难点:高一学生,局限于现年龄段的认知水平,这一代在幸福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们是否能够真正代入情境,通  相似文献   

4.
绘景寄情类     
【锁定考点】1.解释文言实词和虚词;2.翻译文言语句:3.理解并概括文本主要内容;4.理解并分析作者思想感情;5.赏析景物描写的精彩语句或语段;6.理解写作手法。【新题演练】一、《醉翁亭记》(节选)阅读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相似文献   

5.
戈冬莹 《学语文》2023,(1):18-22
<正>【教学目标】1.积累三篇典范游记散文中的重点文言字词,丰富文言文素养。2.品味精彩语言,赏析表达技巧及艺术效果,涵养语言读写与鉴赏能力。【教学重难点】1.反复诵读,欣赏精彩片段,鉴赏景物描写的技巧。2.领略山水之美,体悟作者寄寓山水之情趣。【教学媒介】多媒体【教学方法】研讨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情境设置)近期,我们学校的旅游社团制定了本周的活动主题:“与古云游,参乎造化”,即通过网络视频的形式,与古人同游,欣赏大美自然。  相似文献   

6.
【常见题型】一、选择题1.赏析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对诗词曲的词、句的含义,作品的意境,作者的情感和态度的分析与评论、鉴赏。2.判断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对显性信息的理解或对隐含信息的阐述的正误及恰当与否。二、填空题1.识记型填空题:主要用于默写诗文名句的上、下句,作家朝代、字号,作品体裁及出处。2.筛选型填空题:主要用于直接从诗词曲中找到的、不需要归纳概括的、包含某种信息的词、句等。3.理解型填空题:主要用于概括诗文要点等,即需经分析推导归纳作答。三、简答题1.筛选型简答题:就是从诗词中截取不多不少的词、句作答。2.概括型简…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题中有很多古诗词赏析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中的形象、语言、情感及表达技巧等情况的把握。考题涉及词句含义的理解、思想内容的领悟、表达方式的鉴赏、修辞格的判断、意境风格的赏析和情感倾向的评价等。学生在短时间内要求对一首陌生的诗词作出初步赏析,确实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如果能做好以下“三看”,则可以化难为易。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目标1.赏析诗词的意境,品味诗词凝练传神的语言。2.体会作者在各自不同的社会环境下的家园亲情,掌握诗词意象、表现手法、思想感情比较鉴赏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赏析诗词抒发情感的表现技巧,品味诗词语言和意境。2.同中求异,准确理解,找准比较点,规范表达。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中国人历来有读诗词的  相似文献   

9.
【设计思路】本课重点训练学生进行片段环境描写的能力。方法是:首先引导学生认识环境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其次是围绕这一知识进行片段写作训练。【导写过程】一、导入明确本堂课学习目标,直接导入。二、考题例话1.2002年河北省中考阅读试题《木笛》试题第4题: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2002年江西省中考阅读试题《紫藤萝瀑布》试题第4题:文中写了不同时期的藤萝,不同的景色引发了作者不同的感慨。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概括回答以下问题……3.2002年浙江省中考阅读试题《草莓》试题第2题:文 章第1段描写了秋天的景色,作者笔下的秋…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中考中对古代诗词赏析着重考查的是对其中词语的理解,对诗中表达技巧的理解和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从题型上看: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及比较阅读题。  相似文献   

11.
【考情预测】1.选材更趋多样化,难度适中;以唐宋诗词及元曲为主,其它朝代也会涉猎。设题形式多样化,既有主观题也有客观题。古诗选取不唯诗人名望,以诗歌质量为主要依据。2.综合性题目增大。将诗词曲知识和文  相似文献   

12.
方案一【教学目标】1.在反复诵读和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掌握、积累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常见文言句式;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提高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推断理解语意的能力。2.走进文本,通过与作者的心灵对话,探究文章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的主要观点,并赏析文章气势恢宏、情理并茂、叙议结合、巧用对比来突出人物形象的写法。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价值观。【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疏通文意;把握并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对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作用。难点:对文章的主题以及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现的生死价值观的理解。【教学方…  相似文献   

13.
古诗词赏析题在高考中已出现多年,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也纷纷尝试,我们扬州市2004年首次出现诗词赏析题,笔者曾参加了中考阅卷工作,在古诗词赏析题的判卷过程中,发现考生得分不太理想,原因是不少考生不了解古诗词赏析题的特点,没有掌握有关解题技巧,再加上是主观题而不是选择题,所以一下子找不到思路。其实,这类题仍然有很多规律可循,赏析古诗词一般要从字句、层次结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感情抒发、意境创设、艺术风格等方面入手,有时还要结合写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写作目的进行理解分析。  相似文献   

14.
【设计意图】设置情境 ,激发情感想像 ,欣赏意境凄美、语言清丽的艺术特点 ,体味移情入景、虚实相生的写法 ,进一步探究作者创作风格 ,以加深对诗歌有关方法、技巧的认识和理解。【设计提要】1.渲染气氛 ,展示课件。 2 .鉴赏探讨两种写法 :①以乐景衬哀情 (移情入景 ) ;②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虚实相生 )。3.对比鉴赏 ,探究作者创作风格。【设计实施】1.渲染气氛 ,展示课件。①作者生平 ;②创作介绍 ;③词牌介绍。[明确 ]渲染气氛 ,播放邓丽君演唱《几多愁》音乐 ,运用多媒体逐次展示以上课件。作者李煜 ,南唐后主 ,多才多艺 ,尤工于词律。其…  相似文献   

15.
一、现代文阅读中的鉴赏与评价【金题展示】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15分)(2005年湖南卷第21题,原题阅读材料《贝多芬:一个巨人》略)1.“巨人”的述说——简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2.“老狮”的画像——谈谈《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肖像描写3  相似文献   

16.
<正>【专题解释】通过诵读和欣赏本单元所选的诗词名作,我们初步掌握了一些鉴赏古典诗词的重要方法。本专题从"情景交融"这一角度,重点赏析杜甫的《蜀相》,联读柳永的《雨霖铃》,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学习古典诗词鉴赏写作。【预习任务】1.巩固诗词鉴赏方法,建构鉴赏写作支架。(1)阅读周汝昌《怎样欣赏中国诗词(节选)》等名家关于诗词鉴赏的相关文章。  相似文献   

17.
史建筑 《山东教育》2011,(14):43-44
【教学目标】1.分析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形象。2.富有个性地多元解读作品主题。3.赏析作品在细节描写、铺垫照应等方面匠心独运的手法。【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提出要求:1.积累字词:2.梳理情节大意。(大约15分钟)二、检查预习1.落实词语情况  相似文献   

18.
【命题类别】命题者考查学生对诗歌“形象意境”的赏析,一般为:对抒情主体形象的认知理解,对诗歌意象的识别理解和对诗歌意境的体味(这里指意境的色彩、构成、情味等)。【设题形式】诗歌“形象意境赏析”的设题形式有三:(1)“……的寓意是什么”“……指什么”“……在诗中是什么意思”等。  相似文献   

19.
张福林 《文教资料》2005,(3):190-191
我国古典诗词是一个珍藏丰富的艺术宝库,我们不仅可以超越时空,窥见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的风貌,体会到诗人和作家的喜怒哀乐,而且还会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新课标已把阅读欣赏古诗词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且高考、中考对古诗词的赏析题份量也加重了。如何让学生领会作者在古诗词中所体现的神韵,应从这几方面赏析。一、读背景材料,知人论诗赏析古诗词一定要对作者的人生基调有所了解,清楚作者创作这首诗的背景,这对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极为有用。假如连这首诗的作者是谁都不知道,还谈什么赏析,更怎么知道:“赏析得对不对?”又如何去写恰…  相似文献   

20.
一、赏析目标 1.品味诗歌意境、理解诗歌情韵,初步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 2.掌握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及技巧。 二、赏析重难点 1.理解诗人独特的风格。 2.掌握历史典故及诗歌创设的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