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报三题     
五里 《新闻三昧》2004,(4):20-20
翻开5月16日解放日报国际新闻版看到一幅大照片“大选角力普京胜”(新华社/路透),报道了大选中稳获胜券的普京在大选还未结束时,5月14日参观了俄罗斯拳击队,并与两届奥运会冠军得主奥列格、塞托夫在角力,联想到大选也是一场角力,故标题一语双关地点明“大选角力普京胜”,很令人玩味。  相似文献   

2.
读报三题     
(一)微服私访漫议 现在什么东西都有假的,商品有假的,人也可以是假的(骗子),连“校园也要打假”(假分数、假考试、假文凭等——请见7月8日光明日报)。在此情况下,新闻报道要起舆论监督作用,唯一办法是不被“假”迷惑双眼,采访调查要深入细致,要敢于揭露事情真相;此时我突然想起“微服私访”来,确实这是一种搞真实报道:行之有效的采访方式。 请看7月9日上海新民晚报三名记者采写的《夜闯KTV》一文。上海有3000多家KTV包房。对劳动群众来说是一些“神秘莫测”、“望而却步”的地方。如果三位记者没有微服私访,夜闯KTV包房,用自己亲身经历与感受揭露KTV斩客黑幕,那么报道的感染力与说服力无论如何不会象现在这般有力。由此可见我们平时讲的“微服私访”或“隐性采访”是非常有魅力的采访方式。它一可增强新闻真实感和说服力,另方面文通过耳闻目睹,容易写得生动、形象。特别是在某些场合,公开身份无法得到真实材料的情况下,采取这类隐性采访实为必要与有效。  相似文献   

3.
读报三题     
报纸人人要看,读报的观念却各自不同。报纸既然要适应时代的需求不断更新,读者的读报观念也就不能一成不变。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三点浅见,以抛砖引玉。登报不能算凭据盛夏时节,某县局部地区下了一场历时两三分钟的冰雹,农作物稍有损伤。然而,当地通讯员却给报纸写了一篇夸大其辞的消息,称“受灾面积数千亩,损失惨重”云云。随后,当地的同志便带着报纸找到上级主管部门,索要救济款。  相似文献   

4.
这则新华社电稿不应漏登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不久前刊登了新华社1月8日发的1条电稿,说高院日前出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单纯事实消息属于著作权法第五条(二)项规定的时事新闻。传播报道他人采编的时事新闻,应当注明出处”。它表明时事新闻的使用第一次纳入了司法规范的范畴。  相似文献   

5.
戈应 《报刊之友》2003,(2):65-65
  相似文献   

6.
知识和趣味报刊根据自己的特点和读者对象,在提倡思想性、教育意义的同时,有必要注意一下知识性、趣味性,以满足读者的需要。但刊登知识性、趣味性稿件应当有利于培养读者的审美情操,丰富读者的文化知识,提高读者的鉴赏能力;而不应“猎奇”,追求离奇古怪的知识掌  相似文献   

7.
读报二题     
(一)“值班室纪事”与真新闻常读新民晚报,常为“值班室纪事”栏目所倾倒.这里刊发的都是一些真新闻,可以说是来自于生活最基层、最富新鲜感的新闻。“值班室纪事”真有一个“值班室”,它始终与人民保持着息息相通的联系,并受到人们的信任与爱戴.如有一年,谢晋导演的儿子走失了,也挂个电话或上门来求援,可见值班室作用与威信之大. 据说“值班室纪事”是新民晚报复刊后开辟的栏目,这个点子是这样来的:有一次上海西郊公园老虎山内掉进一位妇女,正当老虎张矛舞爪想扑过去时。圈外的游客齐心协力,将此妇女救了上来。这远离市区的偶发事件,一般不可能有记者在场,但人们的新  相似文献   

8.
读报四题     
包世华 《新闻记者》2007,(11):70-71
交警发草帽与百姓送锦旗前些日子读报看到两幅图片,值得一议。一是《人民日报》(2007年7月3日第4版)刊发的题为《交警赠送"黄草帽"》的图片,说明文字是:7月2日,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交警大队专门购买遮阳"黄草帽",印上"关爱生命,平安出行"发放给冒着酷暑进  相似文献   

9.
读报说题     
同样作标题,随心所欲地作、一般化地作,虽也能见报、上版面,但显然在宣传的力度与效应上不及那种精心制作的好题目有魅力。办报要争夺人的眼球,首先还是应该从精心作标题做起。(一)标题应突出新闻的最新点去年12月31日,上海三家大报都报道了复旦大学综合楼举行奠基仪式,市政府与教育部有关领导出席了仪式,可见此综合楼非同一般,反映在报面上三家标题不同。《新民晚报》:复旦大学举行综合大楼奠基典礼(引题)百年校园理新妆(主题)《解放日报》:复旦综合楼奠基(主题)张保庆殷一璀龚学平出席祝贺(副题)《文汇报》:复旦建30层标志性大楼(主题)殷…  相似文献   

10.
读报二题     
《西安晚报》2003年2月25日发了一条《巴基斯坦-客机坠毁一中国公司CEO可能遇难》的消息,内容说一架可载8人的402小型客机在卡拉奇附近坠毁,机上载有阿富汗三名高官,“以及中国冶金建设集团公司的CEO孙长胜和巴基斯坦外交部官员阿赫迈德”。  相似文献   

11.
读报随想二题吴万里新闻的时机与角度同在一个天地,几家报社一起去采访同一事件,如果大家都取同一材料,写同一报道,往往会给人雪同之感;稍微机敏一点的记者,稍一变换角度,写出新意,常常能得到不同凡响的效果。如去年12月20日《解放日报》与《文汇报》都在头版...  相似文献   

12.
读报琐记     
《今传媒》2001,(6)
  相似文献   

13.
一字差错危害无穷 前些时.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件事:四川省巴中市政府办公室发出的关于中秋节放假的通知.将最关键的两个字搞错了,把“中秋节”错为“端午节”。从起草到定稿,经4人之手,竞无一人发现.终于同全市人民开了个大玩笑,在大众面前丢了脸。这样的差错,实在令人咂舌。  相似文献   

14.
吴万里 《今传媒》2010,(1):57-57
(一)"漫画新闻"真好看其实,新闻的形式也可以是十八般武艺各种各样的。比如《文化报》的"天呈漫画"就是一种"漫画新闻"的形式,可为新闻的一个分枝,值得肯定与提倡。  相似文献   

15.
(一)为什么要提倡写现场短新闻 新闻改革中呼声最高的是写“现场短新闻”,回想起来,这个呼声是非常合理合情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读者的要求。那么,“现场短新闻”究竟有何好处呢?笔者以为它突出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短:它符合新闻改革的方向,短是新闻本身应有之义,只因文革中新闻都越写越长,粉碎四人帮后人们拨乱反正,呼吁还新闻本身就有的属性——短,这是情理之中的事。二是“现”,即“现场”,这倒是应强调一下的。“现场短新闻”更难做到的是“现场”,要“现场”,这就要求记者事事时时要深入下去,到现场抓新闻,到现场去写新闻。新闻只有“现场”了,才会形象化,富有感染力。记者写稿能触景生情,富有激情,写出来的稿  相似文献   

16.
(一)“漫画新闻”真好看 其实,新闻的形式也可以是十八般武艺各种各样的。比如《文化报》的“天呈漫画”就是一种“漫画新闻”的形式,可为新闻的一个分枝,值得肯定与提倡。  相似文献   

17.
《读者来信》和《答读者》近来报纸上的读者来信又增多起来了,许多报纸都辟了专栏刊登读者来信。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我们的报纸进一步加强了同群众的联系。翻开一些报纸的《读者来信》专栏加以比较,就会发现其中好像有一个为大家所共同遵循的格式。从  相似文献   

18.
读报偶思三则复旦大学新闻系吴万里新闻背景在新闻中是“绿叶”,一新闻的主题、主体起烘托与陪衬作凡加深读者对新闻主题的理解。以往肩一种说法叫背景段,似乎导语下来应有一背景段,形成一种格式。任何文体形成一种固定不变的格式,就显得僵化了。其实背景运用应因文而...  相似文献   

19.
20.
(一) 少用“基本情况是好的”这样的套话 《西安晚报》8月29日一版刊登一则消息《2010年用地指标被超前“消费”》,副题是《栗战书要求对严重违法用地案件追究领导责任》,主要报道了西安市寅吃卯粮,今年8月就用完了省上下达的1997年至2010年用地指标,受到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栗战书严肃批评的新闻事实。 不能依法保护耕地是当前国民经济建设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西安晚报》这篇报道,依据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