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材和课外练习中,有时会遇到某个题目因叙述不严密,让学生在解答中出现不同的争议和答案,这时,教师要因势利导,对学生的闪光思维加以肯定。有时会遇到因为某个题目缺少条件而  相似文献   

2.
<正>小学生的思维很活跃,然而解题时,有时会钻进"死胡同"出不来,让教师感到为难;有时因为一个奇思妙想方法,让教师欣喜不已。无论是面对数学题,还是面对学习生活的困难与挫折,孩子的思维就是这样鲜活、奇特,甚至让人捉摸不透。当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想法有所差异时,教师应该如何应对、如何引导?一、善于在与学生谈心时产生激发学习兴趣的思维碰撞有人说,数学教师不善言语表达,也没有必要,只要上好数学课,提高数学成绩就行。因为与学生谈心的事一般由语文老  相似文献   

3.
陈云 《小学生》2013,(12):32-32
前科学概念,简称前概念,是学生在正式学习科学概念前由长期的日常经验形成的对事物、现象的看法和思维方式。学生的前概念,有时是与科学概念相悖,有时则似是而非,当然,有时也会与科学概念基本吻合甚至完全相同。教学中,如果学生具有的前概念是前两种情况的话,教师往往是将其视为教学的一项挑战,因为教师要去"破而后立"——先破除学生错误的前概念,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概念。有时,如果学生的前概念过于"顽固"的话,会给教学的顺利进行带来极大的困扰。但是,很少有教师会  相似文献   

4.
<正>什么是师生互动?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有时不一定是积极思维的表现。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5.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可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经常出现“伪思维”现象,即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有时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数学思考不一致。课堂中的“伪思维”一旦形成,学生会不顾教师的教而“我行我素”,从而形成教师教得辛苦、学生收效甚微的低效课堂。因此,小学数学课堂要时刻警惕学生在课堂中的“伪思维”现象。笔者以为,有效的课堂教学理应从学生的学习经验出发。  相似文献   

6.
课堂进展顺利的课并不能说明它就是好课,因为进展顺利的课,有时会有被教师控制的嫌疑。在某些看似顺利的课上,学生可能根本没有在一种活跃的状态下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任何一堂学生充分参与的课,几十个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思维不会  相似文献   

7.
思维定势现象是思维的一种趋向性,它总是按照习惯了的比较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这种心理因素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却会产生消极影响,妨碍问题的解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学生形成僵死的“思维框架”,应相机引导,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力求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灵活地运用知识,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供求异思维时机。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提供质疑  相似文献   

8.
一、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1.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提供一个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有时可以从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时提出,有时可以通过观察实  相似文献   

9.
学生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时,有时会发现"规律"失灵了,无法解决问题。究其原因,并非是学生的学习思维出现了障碍,而是教师教学时出现了"误导",让学生找不到思维出口。促使学生明白规律的运用原则和运用技巧,是数学教学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帮助学生扬起思维的风帆、插上思维的翅膀,是教师的天职。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习得,更应关注学生学习的感受、情绪的体验,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思想、表述观点的舞台,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提升学习自信心。数学课堂,应成为学生智慧生长的现场。一、探究,"纠缠"一下又何妨曾经听到多位教师的经验之谈:课堂上千万不能让学生在某个知识点上纠缠,否则会耽误教学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有时还会  相似文献   

11.
数学被称为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的培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习惯于运用讲授法启迪学生思维,而对学生真实的想法知之甚少.事实上,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时异想天开有时敏捷缜密,充满了灵性.因此,要想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就需要教师俯下身来甘做一名“倾听者”.通过倾听,教师了解了学生的所思所想,也能让学生的数学思维之花绽放光彩.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教师则是课堂的组织者、调控者、参与者.讨论式教学中,学生讨论争鸣,有时难免不着边际、离题万里;有时又会重复绕弯、无法深入,这时教师作为调控者的身份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讨论时既要放得开,充分调动兴趣和激活思维,让其畅所欲言;又要收得拢,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与重点.我认为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调控课堂.  相似文献   

13.
<正>思维定势就是过去的思维对当前思维的影响,它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积累的经验来解题,但有时也会产生消极影响,妨碍思路的打开.那么,如何突破思维定势的负效应,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笔者觉得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一、渗透数学思想,突破思维定势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教材中数学内容的安排是螺旋上升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知识的系统化.  相似文献   

14.
<正>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充分暴露数学思维过程应成为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数学教学活动中存在三种思维活动,即数学家思维活动、教师思维活动、学生思维活动.其关系如图:数学家的思维活动→备课教师的思维活动上课幑幐反馈学生的思维活动其中数学家的思维活动或隐或显地存在于教材中.但由于教材的局限性,其呈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时需要颠倒甚至删去数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这样就常常会掩盖数学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回答有时会不尽如人意,答不到点子上,这时,就需要教师加以点拨。巧妙机智的点拨,不但能给学生指明思考问题的正确方向,而且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会发生许多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错误.对于这些错误,教师币应秉承"容错"的气度充分重视,灵活拿捏与运用这些错误,将错误转化成数学教学中的有用资源,为教学服务,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容错",对学生的思维及其过程进行了解与掌握 通常教师按预设进行课堂教学时,也会出现一些小插曲,有时还会让人措手不及.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是让学生讲述理由,反而大都态度冷漠地让学生再考虑考虑,尽量避免学生出现错误.长此以往,能够直接在课堂上显现的问题会转移到课后,并逐渐减少,在影响学生表达其思维与想法主动性的同时,也无法为教师提供更为真实的课堂信息.  相似文献   

17.
孙致宏 《考试周刊》2009,(25):59-60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教师总习惯于“及时”给学生作评价,给学生“指点迷津”,它起到了传统意义上的“解惑”之功。但这种及时评价,有时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一种说法的定性,一方面会抑制学生新想法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回答有时会不尽如人意,答不到点子上,这时,就需要教师加以点拨.巧妙机智的点拨,不但能给学生指明思考问题的正确方向,而且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相似文献   

19.
思考会促进智力觉醒。学生只有乐于“去想”和“会想”,才能触动思维,使智力得到发展。有时,教师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常常包办代替,不给学生留有想的时间,学生只是顺着教师的思路被牵着走。这样的灌输式教学,使后进生忙于记住教师讲解的答案,由于并未理解而常常事与愿违。有些同学刚刚燃起智慧的火花,但很快被老师浇熄了,严重挫伤了他们思维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会养成思维的懒惰性和依赖性。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公式定理的推导、结论,应用题教学等都不能直接给出答案,应该在复习旧知和启发诱导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想,自己去思考。这样他们就会想尽办法,通过各种途径去解决问题。只要他们有了积极性,有了想的愿望和兴趣,就可以触动思维,思维也就会越来越活跃。  相似文献   

20.
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一个隐性和独立的过程,不易把握和控制.有时,教师几句看似随意,实则匠心独运的话语,就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暴露学生的思维,进而教师以自己思考数学问题的示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