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要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意味着语文课程应体现教师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文化个性的尊重,把人文精神的养成作为课程目标的一种课程价值取向。在教学中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语文学习中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  相似文献   

2.
宫秀娟 《现代语文》2010,(7):152-153
语文是承载文化的交际工具,它宽广、深邃、丰富与厚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是渗透人文教育的主渠道,构建学生人文精神的任务就落到了语文教学身上。  相似文献   

3.
"语文学习的外延永远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是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的名言。新课标也要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都是很广阔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像生活一样广阔,可以说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就拿近两年江苏语文高考卷为例,2010年的江苏语  相似文献   

4.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快乐地学习。这是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它为我们进行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的方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  相似文献   

5.
钱勇 《天津教育》2006,(7):49-50
小学语文教科书在编写过程中十分注重入选课文的可读性与人文性,很多篇入选课文都包含着丰厚的人文意蕴和浓厚的审美色彩。学生既能从中学到语文知识,又能陶冶情操,还能得到美的享受。可见,语文教科书是好的,但为什么学生学起来感到枯燥乏味呢?那是由于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出了问题,比如片面强调语文的工具性,把好词佳句从文本整体的架构中抽出来,按照参考书的答案去讲解,再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好端端的文句失去了鲜活性,学生怎能不觉得枯燥呢?“真正”的语文课应当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应当引导学生在浓厚的人文氛围中接受熏陶,也就是说,语文课堂要凸现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6.
在课程改革进程中,课程观念的更新、教学理念的碰撞,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新教材带来的人本对话,无不向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挑战。从语文教学的角度讲,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教师角色的转换,首先应该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一、挖掘快乐的教学内容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善于挖掘教材中蕴藏的快乐,是提升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它呼唤人文主义精神走进语文课堂。作为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师,更应该重视人文主义精神与教学的结合,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葛剑 《语文天地》2011,(12):37-37
“语文学习的外延永远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是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的名言。新课标也要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都是很广阔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像生活一样广阔,可以说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  相似文献   

9.
李莉 《陕西教育》2010,(1):69-69
只有把生活渗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学才会显示出其生命的色彩,才能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凝练成提升文化素养的过程,也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其亲切感、趣味性,从而使语文课成为一种高品位的享受,让孩子们喜爱。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很大程度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语文学科是一门重视实践的学科.离开了生活.语文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拓宽途径,巧设方法让学生生活走进课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重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强调教学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为此,我们努力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从而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课改把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列为重要内容之一,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创建充满活力的语义课堂,而语文学科的地位和性质也决定了语文课必须并一定能够通过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堂上,我们除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更应当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让课堂充满人文灿烂的阳光,以此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为学生的人生打上人文精神的底色。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我校的语文课程资源结构单一、形式传统,教材往往被视为课程教学的唯一资源。教师过分依赖教科书,课堂上仍然强调掌握知识的数量及精确性,强调对已有知识的记忆,依然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于是,我尝试结合商榻的地理和生活环境,在课堂教学时导入水乡文化,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6.
《语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课程总目标”里,专门设立了一个目标.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多年的中学数学的任教研究,发现大部分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不浓厚,在他们印象中数学就是一门枯燥、乏味、晦涩的课程,带着这样低落的情绪走进数学,他们怎么能将它学好?面对这种现状,笔结合在教学中的体会,并以典型的实例分析,认为教师只有多关注数学的实用性,在平时的教学中让数学走进生活,让数学与生活亲密接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才能更好地学好数学。  相似文献   

18.
二期课程改革理念,把学生的学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课文的选择、课后题的编排与处理,都能体现出学生是教材的主人这一特点,以往那种单纯的教师传授、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已被打破。突破传统的课  相似文献   

19.
在课程改革进程中,课程观念的更新、教学理念的碰撞,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新教材带来的人本对话,无不向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挑战。从语文教学的角度讲,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教师角色的转换,首先应该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充分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对于丰富语文课程内容、开展形式多样而有效的语文教学、增添语文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用活教材、教活学生,重视激发智慧的挑战,充分发挥师生的两个积极性,努力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那么,如何使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