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写作文最忌的是雷同,没有个性色彩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的,特别在面对同一作文题或同一写作材料,集体写作时,如何独创新意,写出出类拔萃的好文章来?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怎样才能使文章展现出独特的个性色彩呢?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
高中生作文缺少个性是一大通病。很多同学作文总是步人后尘,别人怎么认识,他也怎么认识,没有自己的见解;别人怎么写,他也怎么写,没有自己的创意。文章最忌雷同,没有个性色彩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的。特别是在面向同一命题或同一写作材料集体应试时,怎样独创新意,写出出类拔萃的文章来,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作文缺少个性是一大通病。很多同学作文总是步人后尘,别人怎么认识,他也怎么认识,没有自己的见解;别人怎么写,他也怎么写,没有自己的创意。千人一面,众口一词,一个模式,一个套路,大家好像被一个遥控器控制着,进行思维和表达的复制,因而失去了创作个性。文章最忌雷同,没有个性色彩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的。特别是在面向同一命题或同一写作材料集体应试时,怎样独创新意,写出出类拔萃的文章来,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怎样才能使文章展现出独特的个性色彩呢?现结合本人多年教学实际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殷宏霞 《现代语文》2006,(2):120-120
作文失缺了个性,是学生作文的一大通病。很多人作文总是步人后尘,别人怎么认识,他也怎么认识,没有自己的见解:别人怎么写,他也怎么写,没有自己的创意。千人一面,众口一词,一个模式,一个套路,大家好像被一个遥控器控制着,进行思维和表达的复制,因而失缺了创作个性。文章最忌雷同,没有个性色彩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的。真正拨动读者心弦的作文,是有个性,有创新的作文。特别是在面对同一文题或同一写作材料集体应试时,怎样独创新意,写出出类拔萃的文章来,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丁茂华 《现代语文》2009,(12):116-118
长期以来,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育的作文教学中,存在着千人一面的写作教学模式,正是这些模式抹杀了学生的写作个性,学生回馈的同样是没有个性的千人一面的文章。笔者把造成学生写作个性缺失的这些写作教学现象统称为写作个性缺失教学。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时代是崇尚个性的时代,我们的学生都是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因此作文教学也应该培养学生鲜明的写作个性。但是放眼作文教学的现实,学生的写作还有多少自主性、真实性和创新性?我们有多少语文老师不自觉地成了扼杀学生写作个性的刽子手?一、扼杀写作自主性写作自主性是形成写作个性的前提。没有写作的自主性,就谈不上写作个性。有一个上小学二年级的男孩西  相似文献   

7.
刘文 《现代语文》2006,(12):30-30
曾在一篇谈写作的文章中读到这样的观点,写作至少必须具备五个重要的条件,其中之一是"个性鲜明的语言"①.确实,写作最终是靠语言来完成的,就像绘画的物质表现形式是线条、色彩一样,写作最主要的物质表现形式就是语言.  相似文献   

8.
写作是学生个性的自由驰骋,是学生自由发展的天地。个性,是作文的灵魂,是文章真正生命之所在。表现个性,是写作的动力。解放个性,发展个性,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9.
“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自愿的规范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社会。”作文教学应是培养学生个人独创性的理想园地。新课标倡导在写作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让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能自由的、尽情的发展。为此,教师在写作中要给学生提供写作的空间,解放其思想束缚,开阔其写作思路,使学生在写作中尽情的吐露心声,表达自己的观点。写作个性化就是学生能自主的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0.
正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学生。然而,在大力提倡“个性”、“创意”教学的今天,学生的作文却难改千人一面的现象,拥有不同面孔的学生,却有着惊人相似的思维方式!试想.生活中看见的是同一种色彩,听见的是同一种声音,生活还会丰富多彩吗?因此,我们呼吁:给学生自由写作的天空,让他们展翅高飞!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论述了写作与个性的密切关系 ,主张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有民主精神 ,要重视训练学生独立有创见的思维品质 ,培养学生鲜明丰满的个性 ,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 ,促进全体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语文》2005,(9):123-123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述,贵在有创意,有个性,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人们在读一篇文章时,心里总会问;“喂,你能对我说点儿什么新鲜的?”“新鲜的”就体现了创意和个性。写作首先要力求有感而发,这是有创意,有个性的基础。然后努力在表现生活、再现生活或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上,体现自己的独到之处,这就是在表现自己的创意与个性。  相似文献   

13.
得作文者得天下,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由于各种原因,作文这一最富个性的学习和创新活动,变成了折磨心灵的苦差事。其实,学生的写作行为不是孤立的,每一次的写作训练都应该在他们心里留下痕迹。文章不是无情物,我们应该让学生在作文过程中明白世间万物的生命都是极其美好的,都值得千般呵护,万般尊崇。作文要承载生命情感的需要,映射个性生命的色彩,体悟多元生命的情趣,使其成为鲜活生命的载体。  相似文献   

14.
个性,在心理学上指一个人区别他人的请言和行为方式,是一个人的特质,文章的个性,是指一篇文章所独有的特色,越个性鲜明,越标新立异,越受读者的欢迎,写作活动既培养个性,又负载个性。写作中的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语言风格等都离不开学生的个性见解。  相似文献   

15.
写作文最忌的是雷同,没有个性色彩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的,特别在面对同一作文题或同一写作材料,集体写作时,如何独创新意,写出出类拔萃的好文章来?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怎样才能使文章展现出独特的个性色彩呢?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一、以构思立意要独特为出发点,防止趋同化,展现文章个性色彩如在写《读〈龟兔赛跑〉有感》的作文时,较多的同学在立意上把重点放在赞扬龟能坚持不懈、锲而不舍上,人云亦云,造成“撞车”现象.也有的换了一种方式,从另一个角度切入,很有创见地提出了“乌龟的侥幸取胜是不值得赞美,真正的较量和竞争是要靠强劲的实力”的见解,有了创新,就能更好体现鲜明的个性色彩,创新是写作的生命.要想构思立意不趋同,还必须改变思维的惯性.针对习惯的认识和传统的见解,要作更深层次的思考.同样一写到教师,总习惯把教师比作“蜡烛”,所谓“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这样的立意既平庸又无新意.这样的语句既无法使人感动,又不能概括教师职业特点.为什么就不能放弃习惯认识,丢掉传统的见解,为什么不用“太阳”或“灯塔”作比喻呢?一位优秀的教师,他的作用就像太阳、灯塔那样,释放永不熄灭的光辉,他在照亮别人、指引航向的同时,也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学生,写作特点也不同,即使统一写作要求,但学生写出来的作品也不会完全一致,这说明学生的写作个性是一种客观存在。关键在于,课堂上教师的写作教学要求难免是统一的,那么,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如何培养这种写作个性呢?笔者认为,可以借助课外阅读来实现。一、课外阅读,学生可择其所好相对于课内阅读而言,显然课外阅读的选择自由度更大。这种自由度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阅读内容是自由的,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去进行选择;二  相似文献   

17.
写作是写作主体运用语言符号创制文章的一种主体性精神活动。写作需要规律的指导 ,更需要作者的创造 ,它具有共性 ,又具有个性 ,共性与个性在写作中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8.
写作是一种创新的活动,其本质是创造。写作教学应根据写作的这一本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可以从几方面进行培养:营造创新的氛围;培养写作的兴趣;培养写作的个性。  相似文献   

19.
写作要呼唤个性,培养个性,展示个性。作文能够独具一格,放射出个性光芒,才会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怎样才能写出彰显学生个性特色的好作文呢?一、要让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社会上有热点,生活中有情趣。有时,同学接触到的眼前情景是别人所见不到的,发生在身边的事是别人未曾经历过  相似文献   

20.
简侃珊 《辅导员》2010,(22):38-38
"文如其人",真正好的文章是作者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而个性就是文章的灵魂。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让学生的作文"个性"飞扬,充满魅力,教师必须从传统的作文教学中走出来,开辟个性化写作途径。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